每個人生下時都是一張白紙,當你慢慢成長后,這個世界會給你涂上各種色彩,有的讓你溫暖,有的讓你墮入恐懼,有的誘你入深淵,有的助你度劫難。
《奇幻森林》這部電影以童話的視角,講述了一段從懵懂到認識自我的成長過程,也講述了一段關于成人的生存法則。
故事的主角毛克利從小由狼群養(yǎng)大,他被母狼以一頭狼的教育方式成長著,吃的像狼,喝的像狼,生存也像狼,處處受限于叢林法則,但是他內(nèi)心的叛逆和人類成長的智力讓他一邊循規(guī)蹈矩,一邊又不斷掙扎著。
謝利可汗是一只被人類傷害過的老虎,它曾被毛克利的父親所傷,所以當它看到毛克利時,便對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恨意,它的仇恨摻雜著上位者的獨裁和私欲。
毛克利的人類身份對它產(chǎn)生了極大的威脅,它深知人類的智慧和強大,所以它想趁他尚未成年之前不惜一切代價,要將他鏟除。
母狼為了毛克利的安全,打算讓黑豹把他送回到人類世界尋求庇護,途中遭遇老虎的攻擊,毛克利跟黑豹走散。
在森林深處迷失的毛克利遇到了一只看似溫柔善良的蟒蛇,它的聲音充滿了蠱惑,讓他放松了屬于狼性的警惕和戒備,蟒蛇正待一口把他吞下時,被一只黑熊救了下來。
黑熊長得高大威猛,張著大嘴,露著獠牙,看似兇惡,卻對他充滿了善意,它告訴他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是誰,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無需太循規(guī)蹈矩,別人的法則不一定適合自己生存。
黑熊就像他的人生導師一樣,對他循循善誘,教導他應用自己的智慧獲取蜂蜜,毛克利逐漸擺脫叢林法則的約束,像人類一樣應用自己的智慧生存,他救了小象,擺脫利欲熏心的猩猩路易,最后戰(zhàn)勝心魔,打敗了老虎。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孤獨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們獨自去經(jīng)歷和面對,當我們面對權利黑惡勢力的威脅,面對利欲的誘惑,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考驗,只有戰(zhàn)勝恐懼,戰(zhàn)勝心魔,戰(zhàn)勝自己,才能蛻變成長為一個真正無所畏懼的自己。
電影從三個方面,完成了毛克利的成長蛻變。
01 舒適圈的毛克利,正在扼殺他的生存本能
毛克利雖然從小在叢林長大,但是狼群一直小心地庇護著他,母狼給予他最溫暖的愛,黑豹則扮演著父親一樣的角色,教他如何像狼群一樣生存,如何躲避危險和陷阱,它們讓他時刻銘記叢林法則。
森林遭遇嚴重旱季,叢林法則規(guī)定,一旦和平巖裸露,動物之間便不可以相互進攻,動物們聚集在和平巖共飲一江水,毛克利在一群動物中,慢慢顯露出屬于人類的特性,雖然母狼教他像動物一樣生存,但他本能地學會了用木瓢打水喝,而不是像動物一樣趴著喝水。
狼王嚴厲的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他必須時刻表現(xiàn)的像個高貴的狼一樣,不允許有自我的特立獨行,也不允許偏離它的教育范圍。
雖然狼群和黑豹都遵循叢林規(guī)則教育他,但它們卻并沒有讓他看到屬于森林的血腥和黑暗,老虎謝利看到毛克利之后,便想要將他鏟除。
母狼警惕地擋在了他的身前,讓他躲到它的身后不許出來,它像個護崽的母親一樣,把危險擋在了他的身外。
老虎是森林的最高統(tǒng)治者,狼群護不住毛克利,便想把他送回人類的世界,母狼千方百計想留他在身邊,說拼著一死也會保護他。
黑豹卻像個嚴厲的父親一樣,希望他能到他的世界中去,學會自我成長,但同時它也脫離不了對毛克利建立起來的“父系”之愛,一遇到危險,“父愛”的本能讓它無畏地擋在了他的身前,護著他逃離險難。
毛克利不想離開森林,他對人類的世界一無所知,對于離開森林充滿了恐懼,他想留在這片他熟悉的土地上,尋求內(nèi)心的安全感。
他不敢一個人生存,因為那里有他未知的世界,有他從未接觸過的新生事物,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他內(nèi)心充滿了惶恐,讓他猶豫不敢向前。
表面上《奇幻森林》講述的只是關于人和動物之間愛和溫暖的故事,深究下去卻會發(fā)現(xiàn),母狼和黑豹所代表的便是我們的父親和母親這一角色。
他們告訴我們社會的黑暗,教會我們生活的技能,讓我們按照他們所安排的路行走,但是我們一路躲在他們的羽翼之下,有了生活技能卻不知該如何生存,有了危險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抵抗。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花盆效應”,就是指人如果長期呆在舒適的“花盆”中,就會安于現(xiàn)狀。
年輕時過慣了安逸的生活,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將來如果遇到困難和險境,他們便會恐慌和害怕,不敢面對,不敢踏出從前的舒適圈,只會用逃避來麻痹自己,最后,成為人生路上徹底的輸家。
02 離開舒適圈,才能完成人生的自我蛻變
毛克利被迫離開了黑豹,一個人迷失在了森林深處,接下來的路,他將一個人去走,前路有黑暗,有利用,有人心隔肚皮的蛇蝎美人,有權勢誘惑,同時也有鼓勵他的導師和朋友。
毛克利遇到了一條蟒蛇,這條蛇用它的溫柔安撫著他獨處的恐懼,讓毛克利忘記了狼群教給他的警惕和戒備,他沉浸在它如母親般溫暖的懷抱里,尋求遠離母狼族群的自我安全感。
卻不知,蟒蛇編織的柔情,只是為了拉他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就在蟒蛇對他張開血盆大口時,一頭棕熊救了他。
看到這里,讓我不由地想起初入社會的我們,用獵奇和惶恐的心,真誠地接納我們所遇到的各式人群。
我們沒有洞察人心的火眼金睛,也沒有看透陰謀的心智,更不識那些蠱惑人心的假情假意,不知不覺間,便淪為了他們手中最利的武器,為他們獲取了最大的利益,也把自己困在了圇圄之中。
棕熊長得兇悍威猛,讓毛克利充滿了恐懼和戒備,剛從危險中脫離,毛克利終于豎起了鎧甲防備起來,棕熊卻一改自己兇相,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善良一點,它告訴毛克利自己救了他,他必須還人情,幫它取得蜂蜜。
棕熊對毛克利就像我們?nèi)松飞系膶?,它教毛克利要相信自己,不必事事遵循?guī)矩,要學會變通和圓滑,要應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取想要的東西。
他讓毛克利去取蜂蜜,騙他說蜜蜂不會蜇人,在他被蜜蜂蜇了想退縮時,它一直在下面不斷地鼓勵他,為他加油打氣。
它深諳人情世故,了解社會生存法則,處世圓滑老道,并擁有豐富的社會生存經(jīng)驗,他善于利用人心,懂生活懂享受,也懂社會的殘酷殺戮。
它利用毛克利對人類村子又怕又想去的心理,把他帶到了能看到村子的地方,告訴他反正村子的位置已經(jīng)知道了,想什么時候去,就什么時候去,現(xiàn)在何不利用自己現(xiàn)有的優(yōu)勢,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
它讓他不必事事循規(guī)蹈矩,而是要學會去適應社會;它教他唱歌,享受生活的快樂;它教他順應自己的內(nèi)心,不要壓抑自己的智慧和人類的小伎倆去適應規(guī)則,而是要應用智慧去打破規(guī)則,因為殘酷的現(xiàn)實從來不會跟你講規(guī)則。
在棕熊的循循善導下,他終于按著人類的思考去做事,他學會了編織樹藤去采集蜂蜜,學會了用藤繩解救掉入深坑的小象。
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是積極的有機體,具有與生俱來的爭取自主性、勝任感、歸屬感的動力,使其努力掌控環(huán)境中的挑戰(zhàn)。
這三重相互關聯(lián)的關系,逐層遞進地貫穿著我們的成長,中國孩子從小就缺少了這種自主感,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作為獨立人體的意識漸漸被忽略,生存技能也逐漸退化。
三重感受的體驗的缺失,更是讓孩子自我決定的能力逐漸喪失。
在殘酷的社會中,我們要順應時代變化,慢慢脫離家庭的羽翼,毛克利在棕熊的引導下,逐漸從母狼的規(guī)則中解脫出來,釋放自我,一步步地適應森林的殘酷和生存技能。
這是他完成自我蛻變的第一步,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03 戰(zhàn)勝誘惑和心魔,才能成就自我
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jīng)苦難,是不能成材的。
毛克利正是因為有棕熊的教導,才讓他從從前的舒適圈中走了出來,慢慢學會了應用人類靈活的頭腦去取得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像動物一樣只會笨拙地利用四肢,死守成規(guī)。
毛克利被一群猴子綁架到了一只巨猿面前,它就像一個王者一樣,擁有足夠大的野心,它想利用毛克利人類的身份得到森林動物們畏懼的紅花(火),火是動物們最害怕的東西,因為只要星星之火,便可給它們帶來毀滅性災難。
它希望毛克利能跟它一起成為整個森林最具權威的統(tǒng)治者,這個誘惑對于毛克利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再也不懼老虎,再也無需被迫離開森林了。
人最怕的不是遇到強敵,而是打敗內(nèi)心私欲驅使的自己,心魔一起,便再也扼制不住,毛克利能在這種利欲誘惑中堅守初心,守住自己的底線,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逃脫了猿王的魔爪,得知狼王被老虎謝利所殺,他毅然放棄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安適生活,走上了他的復仇之路。
他去人類的村莊借來了火種,一路帶著它穿越叢林,來到了老虎的面前,無畏地說:我再也不會再害怕你。
所有的動物都恐懼地看著他,連撫養(yǎng)他長大的狼群也對他充滿了畏懼,老虎利用動物們的心理,離間他跟動物,使他變成整個森林里的公敵。
毛克利害怕這種被孤立的感覺,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獨立人格,再次把他拉回了動物的行列,他恐慌地扔掉了手中的火把,也扔掉了他戰(zhàn)勝老虎的唯一武器。
老虎謝利正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攻心為上,順利地攻下了毛克利內(nèi)心的防御,讓他產(chǎn)生一種孤立無援感,也讓他漸漸失去防備。
好在,最終所有動物們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后,而他也冷靜下來,正想加入戰(zhàn)斗中時,曾經(jīng)把他護在羽翼之下不敢放手的黑豹說:你不是狼,沒有爪牙,沒有利齒,沒法像狼一樣戰(zhàn)斗,但是,你可以想想人類會如何戰(zhàn)勝強者。
毛克利最終用人類的智慧戰(zhàn)勝了老虎謝利,他從恐懼,到無畏,他的不屈和堅毅,終于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他到底還是利用火來對付老虎,這也是他真正擺脫心魔,戰(zhàn)勝自己的一個過程。
從那一刻起,他終于尋回自我,他不再像一只動物一樣生存,賽跑時,他會使計讓自己取勝,而不再只是盲目地用四肢奔跑,他用木瓢喝水,他堅持自我,這也是他終于認清自己,成長之后對自我的接納和認可。
04
毛克利在尋找自我的路上,經(jīng)歷了被保護,被欺騙,被誘惑,到他控制欲望,保護別人,戰(zhàn)勝恐懼,他終于完成人生之路的蛻變。
這部電影,也不光是講述成人生存的法則,還有愛和責任,毛克利得知狼王被老虎謝利殺害時,愛和責任感,讓他學會了勇敢面對,并無所畏懼地跟老虎抗衡。
人的成長過程是孤獨的,沒有人可以一生護佑我們,替我們遮擋風雨,也沒有人替我們掃平荊棘,我們總要學會脫離父母的羽翼,學會掌控我們的未來,學會承擔責任,去保護我們想保護的人。
狼群一開始只想毛克利做一頭高貴的狼,他無需付出太多,就能輕易得到這一切,如果他安然在躲在母狼的羽翼之下,享受這種“歲月靜好”,而將來當他面對現(xiàn)實的大江奔流,終會被淹沒在浪潮之中。
毛克利在碰到巨猿時,是一生中對他最大的考驗,我們在人生路上,如果碰到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的權勢時,你是否能接受得住這個考驗。這就像我們內(nèi)心隱匿掙扎的欲望,能成就你,亦能毀滅你。
成長就是突破陳規(guī)舊律,打破我們書本所學的框架,遵循內(nèi)心,適應社會,運用更適合生存的方法和技巧,尋找自己外在認可和內(nèi)在的自我認同一個過程。
希望你在強大自我的路上,能有抗拒誘惑的能力,也能有辨別偽善的能力,在殘酷的社會洪流中,能一直堅守初心。最新熱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