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醫學專家說,如果人類的壽命足夠長,每個人都會發生高血壓。華子贊同這個觀點,高血壓的發生率屬實與年齡相關。如同自來水管用久了之后,就會受到腐蝕和生銹一樣。人體的血管,隨著年齡的衰老也會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我國成年人患高血壓者超過25%,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已接近50%。
人的血壓分為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根據血壓升高的類型,分為高壓、低壓都升高的經典型高血壓,高壓正常而低壓升高的單純舒張期高血壓,還有低壓正常而高壓升高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1、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類型,是經典型高血壓。多數是高壓超過140mmHg,低壓低于90mmHg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這種單純收縮壓升高的血壓類型,比經典型高血壓和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更頑固,危害也更大。
2、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原因:隨著年齡的老化,大動脈血管壁會逐漸硬化,導致血管彈性減弱。在心臟收縮期時,大動脈擴張不良使收縮壓升高。而在舒張期時,不能彈性回縮的血管又不能維持血管內的壓力,而導致舒張壓降低。
3、脈壓的增大:血壓的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稱為脈壓。正常的脈壓值在20~60mmHg之間,而老年人高壓升高,低壓降低,脈壓會增加。脈壓的差值越大,則意味著大動脈硬化的程度越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就越高。
1、血壓波動大: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血壓調節能力變弱,易受外界環境、溫度、體位等因素影響,血壓的波動較大。需要勤加監測血壓,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劑量。
老年人在從臥位、坐位轉為直立時,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在服用降壓藥物中老年人中更為常見。所以老年人在接受降壓治療時,起身時一定要緩慢,當心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防止摔倒。
2、降壓過程要慢:有些老年人的手臂血管硬化嚴重,在測量血壓的時候,血管壓縮困難,使得測量值偏高,出現假性高血壓的情況。這類患者對降壓藥的耐受性差,更容易導致低血壓以及心、腦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老年人肝腎功能下降,對降壓藥代謝減慢,容易發生蓄積,所用藥物劑量通常小于成年人量。所以老年人在降壓治療時,降壓藥要從小劑量開始,降壓不要太快,也不要降得太低。以每2周為一個時間周期,耐受當前血壓后再逐漸的加量,在4~12周內將血壓降至目標血壓即可。
3、藥物的相互作用:老年高血壓患者有可能同時數病并存,比如高血脂、高血糖,或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每種疾病都需要服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當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容易發生藥物的相互作用,產生不可預知的副作用。
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到醫院就診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所患所有疾病,以及服用的所有藥物同醫生說清楚。如果記憶力不好,建議將所用藥物包裝盒、說明書,同病歷裝訂在一起,避免疏漏。并且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不要擅自更換藥物或是更改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