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號是中國姓氏文化的特有內容,也是國人尋根問祖時,必須要知道的概念。
其實堂號是很常見的,中國各姓氏的祠堂正門上方,那一塊最大的牌匾,海外的宗親社團和各姓聯誼會所門口,也往往掛著的燈籠和牌匾,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堂號啦。
堂號是什么?簡單的說就是祠堂的名稱。而祠堂則是國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靈、舉辦宗族事務的公共場所。
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集中居住于某一處或者是相近地方。于是堂號就成了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
堂號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來弘揚祖德、睦族的符號標志,是尋根問祖的體現。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隨著生命的傳遞、繁衍、家族就會不斷的擴大, 不斷擴大的就會讓一些家族從祖居地遷居他處,另辟基業,形成新的分支和家族。這些新的家族又會建立新的祠堂,因此祠堂也就有了總祠、支祠、分祠之分,堂號也隨著不斷增加著。
但是堂號雖然多,但是堂號可不是亂取的,可以看出堂號都是有深刻的含義的,根據取名的依據和其用意不同,堂號又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1、以地名作堂號
許多家族都喜歡用他們的發源地來作為堂號,如王姓的“太原堂”、“瑯邪堂”,李姓的“隴西堂”,劉姓的“彭城堂”、“中山堂”。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家族是從哪里發源來的。2、以宗族典故作堂號
這樣取堂號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每個堂號都代表著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必須是有關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講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劉姓的“藜照堂”,吳姓的“三讓堂”,這些故事都具有教育意義,能使族人緬懷先祖,激勵斗志,奮發圖強。3、以道德倫理作堂號
這種取名字的方法,是將一些教育族人勸善懲惡的詞語作為祠堂名稱。比較普遍,往往是各姓氏共用。其并沒什么特別深刻的含義。
4、以祖先名號作堂號
這種堂號在各姓氏中也很常見,但相對要少于前幾種。如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后裔的“伏波堂”,唐代大詩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宋代學者屏山先生劉子翚的“屏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