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嫁女子想住娘家有嚴(yán)格的程序
文/王成海
俗語有“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之說,說明過去人們確實把女兒作為外人看待,一旦嫁出去就猶如潑出去的水一樣,父母家里再也無權(quán)過問,女子的一切就取決于丈夫家里了,甚至連女子回娘家的權(quán)利都不是隨意的。但人類畢竟不是動物,是有感情的,女子出嫁后想自己的娘家,娘家也想自己的女兒,怎么辦?這就需要履行以下幾個手續(xù):父母想女兒了或女兒想父母了,女子必須回娘家走走,首先得向男方家提出申請報告,在男方家同意后告知對方,然后確定日期,女方家來把女子接回,住夠一定的日期后女方家再把女子送回男方家。如果男方家有意刁難不準(zhǔn)女子回家,女子的父母也毫無辦法,女子更不能擅自行動。一旦女子在父母不知的情況下突然回家了,那就說明她的婚姻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或干脆是被男方休回家了,那是女子和父母都很沒面子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胡說,其實不然,從一些古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痕跡。《戰(zhàn)國策》中有一篇文章叫《觸龍說趙太后》里面提到,趙太后要把女兒出嫁到遙遠(yuǎn)的燕國做燕王的妻子,女兒臨走時,趙太后拉著她的腳哭道,媽寧愿你永遠(yuǎn)也不回到趙國。這看起來似乎趙太后是個冷血動物,一點也不想女兒,太不近情理,其實不然,這正是趙太后對女兒最好的祝福,是她愛女兒的表現(xiàn),為了女兒的幸福,她甘愿忍受一輩子對女兒的思念。因為女兒出嫁后回趙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被對方休掉。二是燕國被敵人滅掉,女兒逃回趙國。除此之外女兒是不能隨意回到趙國的。
再就是我們熟知的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里面的劉蘭芝,她被婆婆休掉后,回到娘家,她的老娘大吃一驚,“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在劉蘭芝母親看來,我為了讓女兒將來做個人家的好媳婦,不惜花血本培養(yǎng)女兒,為的就是不讓男方嫌棄,結(jié)果女兒卻沒通過正常手續(xù),非正常回家了,說明婚姻肯定出了問題,被人家休回來,肯定是女兒犯了過錯,可見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真是大有講究啊。
還有《明史》里講到,國家組織部部長王翱把女兒下嫁到了一個地方小官吏手里,女兒想回娘家,娘也想女兒,有一次王翱妻子就向女婿家打了報告,想讓女婿同意女兒回來住幾天,結(jié)果女婿很是惱怒,對妻子說,你父親是組織部部長,專門管理官員的升調(diào)轉(zhuǎn)遷,把我調(diào)到京城做官那是易如反掌,那時你就可以天天和你母親見面了。他以此為借口不讓妻子回娘家,妻子把這個信息傳到母親那里,母親一想還真是那么一回事呢,于是她趁王翱情緒好的時候,準(zhǔn)備了一桌好飯,見機(jī)向老頭說出了此事,結(jié)果王翱聽后勃然大怒,一酒杯砸傷了老伴,拂袖而去,半個月沒回家,當(dāng)然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贊美王翱的正直無私的品格,但我們還是能看出嫁出去女兒回娘家的艱難程序的。
看了這些古籍記載大家就不會認(rèn)為我瞎說了吧。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guān)注分享“老事舊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