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的一生
文/土地
岳母高壽,1917年生人,進入戊戌年101歲了,是名符其實的世紀老人。健在時一直思路清晰不糊涂,上衛生間雖然需要人攙扶,但從不就地解決,有很強的自尊意識。
一
岳母自74歲寡居以來基本不用人伺候,住在農村除了兒子們給擔點水外,其它家務都自己解決,諸如生火、做飯、洗衣服、燒炕等,即便有個頭痛感冒也很少吃藥,服幾顆止疼片也就過去了。
聽老人們講過去生產隊勞動,老太太是有名的鐵骨頭,一般頭疼腦熱從不當回事,也不誤工休息。靠老兩口辛勤勞動給生育的四個兒子都娶了心儀的媳婦,在當時也花了不菲的彩禮。四個女兒都嫁了她們自己看對的女婿,也沒要幾個彩禮,個別女兒的彩禮甚至一分都沒要,這在當時十分難能可貴,足見老兩口的遠見卓識和擔當。
寡居后老太太自己還養了十幾只土雞,子女們逢年過節去看望老人家,她還高興地煮一鍋農村雞蛋讓大家品嘗,有不下蛋的老母雞殺了給她的兒子們過生日,還時不時地捎一籃雞蛋給自己心儀的孫男甥女。
秋收的時候,老人還張羅著給村中的兒子們縫補裝糧食的口袋、看小孩、收留存取田地使用的工具,農活緊張時還幫兒孫們做飯等。
每年中秋前后、年初,子女孫甥們紛紛攜帶錢物前去看望老人,有時人頭攢動、舉家歡騰。特別是城鎮居住的外甥們來看姥姥,爭搶著睡姥姥的熱炕頭,大家歡聲笑語,這也是老人家最開心的日子。
為減輕兒女們的負擔,岳父在世時,老人主動承擔撫育孫甥重任,為了滿足這些小孩刁鉆的舌尖,經常變換飯菜做法,以滿足小孩子的口味,我的大姑娘至今對她小時候姥姥帶她時做的金燦燦的玉米大窩頭記憶猶新贊不絕口。

老人從92歲以后自己就做不了飯了,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三女兒和五女兒兩家居住養老。雖做不了飯,但還能幫女兒們洗洗碗筷,如果不讓做便老大不高興。住平房的時候,時不時還在別人不注意的情況下,拎起滿了的臟水桶,拄著拐棍去倒。像撿洗菜、撿豆等煩瑣細致活兒,甥男甥女嫌麻煩一律推給姥姥做,老人家從不厭煩,活干得既認真又干凈。90多歲的人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老眼花昏,可老太太電燈底下仍可以穿針引線。兒女們家人外出老人幫忙看門時,迎來送往、取借拿還做的是面面俱到、個個門清。老人五閨女家做制作饅頭生意,凌晨時分活多活累,只要她在女兒家中,疊被掃炕、清潔衛生就多由她一手操持,即使賣饅頭的錢賬收攏藏整也從不失手,閑下的時候還幫她的五閨女備整籠屜清掃殘渣。
但隨著年事漸高老人慢性病纏身,最近一年來下地得有人攙扶。老人家83歲時醫檢有高血壓,隨即服藥,血壓一直控制的較好。在94歲時醫檢時血糖較高,服藥后血糖恢復正常。98歲后飯量逐年下降,尤其是晚間食量極小或不食。在2017年12月份的流感襲擊下,老人患病在鑲黃旗住院治療,三女兒和五女兒在醫院衣不解帶伺候了20多天,端屎倒尿、灌腸掏便;三兒子和他的孩子也在老人床前忙前忙后;尤其是大女兒的二兒子兩口子去看望老人,由于平時這兩口子對老人照顧有加,多天昏睡的老人坐起來精神十足地拉著外甥媳婦的手和他們拉起了家常,還問起了他們剛生幾個月的孫子的近況,并安頓一定要看好小孩,交流育兒經且自夸:“我拉扯8個子女也沒有一個嘴歪眼斜的、瘸胳膊拐腿的,你們一定要萬分小心等等”,一時逗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在眾多親戚照料下,老人病情日漸趨緩。日常醫檢多年的高血壓、高血糖竟然不見了,據其五閨女講,其實近兩年來老人糖尿病服藥一直是在其夜起較多的情況下服幾頓 ,平時并不常服,這也是發生在老人身上的一樁奇 事 。
二
岳父母育有四子四女,均已成家立業。其子女育有孫子外甥計22人。其中孫子11人,孫男6人孫女5人;外甥11人,甥男6人甥女5人,最大五世孫已經10歲了。其后代連媳婦女婿合計在內共100人。 岳父祖籍河北懷安,從小沒念過書。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未及成年的岳父因家窮,11歲便在鄰村的富戶人家當長工,因為岳父人小主家只供飯,工錢則靠主家心情確定。因此每年年終算帳,岳父常常因為掙不上錢,痛哭流啼。盡管如此,為生計所迫,來年不得不再去干活。1926年年僅17歲的岳父北上察北七臺,投奔白音不浪一帶本家富戶當長工謀生,第一年年終算工錢,本家只給五升小麥面,岳父強忍悲痛扛上這點面,步行回河北懷安農村老家過年。第二年上察北九臺海青花當長工,年終滿工結算工錢只給一塊現大洋。所謂長工滿工須地凍茬干,長工必須給主家鍘切滿房牲口飼草,打掃干凈院,大小水甕擔滿水,方能算帳結錢走人。第三年,岳父無奈又返回七臺白音不浪,開始伴種本家富戶的地,二八或三七挑豐收。經過數年打拼經營,從當佃農開始經營莊戶,攢錢買了牛犁,一步步克攢家底,買地自耕立業,逐步在當地站穩腳根,并娶妻生子。
聽岳母講,種分收時秋天場面拉個子,有一年岳母有孕在身,整天挺著大肚子挑個子裝車,拉完個子割胡麻起山藥,如此繁重的勞動竟然對孕期母子竟毫發無損,秋收場面的活兒干完時孩子平安出生,從此岳母在村里有了“鐵骨頭”的稱呼。對此岳母經常淡然地說“人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
這次岳母病重住院,她二女兒到醫院看望媽媽談及往事,流著淚說“我記事起就見媽媽和大大用連枷打莜麥,大大打多快,媽媽跟著打多快。場面轉碌碡、鋪場翻場、揚場略掃,篩箥戳裝樣樣會干。一個女人家又是小腳,干活和男人一樣平分對手。”

老人幼年時九歲被父母送到白音不浪富戶當童養媳婦,從此結束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開始掏灰挖火圍鍋臺做飯。每天后半夜往往不敢睡覺,聽山雀叫就起來生火燒鍋添水下米,和婆婆一起給雇來干活的長工短漢做飯。拉風匣燒火,風匣的背桿抽動的“吧啦它”聲像催眠曲,使每個用過此工具的人一般都要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況且一個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因此她多次在婆婆的斥責聲中驚醒。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后來竟練就了邊拉風匣蒸飯邊睡,驚醒后飯正好蒸熟的本領。
老人17歲時盤頭出嫁,鋪床的那天,橫行當地的土匪黑馬隊竄至這個村莊,聞訊的赴宴親戚和村民倉遑出逃,宴席用的食材被土匪吃喝刁搶一空。第三天土匪走后,又饑又渴的親戚們回村里和即將出嫁的準新娘,馬上生火燒開水。誰知屋漏偏遇連陰雨,水還未開只聽屋頂“嘎吧”一聲巨響,整個屋頂全部塌了下來,把屋里十余人全部蓋在下面,可是奇怪的是在鍋臺前的準新娘身上除了灰塵外,竟無一塊土坷垃和一段椽檁落在身上,屋里其他人雖無大礙也被落下物打的昏昏沉沉。她出嫁后19歲有身孕,時年活蹦亂跳的丈夫暴病而亡,他咽氣時孩子出生,孩子兩年后也因病死亡,面對接蹱而至的打擊,一度使岳母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但堅強的她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岳母21歲由岳父借200元現洋做聘禮,從岳母原婆家娶其回家。借款出資人由岳母原大伯哥和岳父本家叔叔各分擔100元,此筆現金在當時也屬巨款,姻親和本家親戚也不要利息,夫妻倆靠辛勤勞作省吃儉用,十余年后還清了這筆借款。能借到這筆借款也足見岳父母當時在村中的人望和在鄰里為人處事的信譽度。他們結婚兩年后又認岳母原婆婆為干娘,干娘去世,岳父母執婿女禮,禮執接供、抱靈牌報廟等儀式,并分攤喪葬費用。由于兩家一直相處的好,至今岳母及后代還與其原婆家后代常有禮尚往來,也有聯姻。
解放前岳父母一直以種地為生,解放時已自耕立業,劃階級成份為中農。由于田間勞作辛苦加之當年人年輕覺多,曾經發生過因睡覺過頭險些釀出人命的事。岳父母成婚第二年一個春天的下午,官兵圍剿土匪追至此村,岳父慌亂中忘記了叫醒正在沉睡中的岳母,在槍聲中遑然逃走。土匪進村后立即登上村中的聯莊炮臺進行抵抗,并扣押人質和尋找出村的逃跑路徑,混戰中的流彈打死了鄰居家的牛,也擊中了岳父家的鍋臺和鍋沿,被擊中的鍋沿僅距沉睡中的岳母頭部寸許,此時在睡夢中的岳母竟然毫無知覺。持續的槍戰和叫罵聲終于驚醒了沉睡的岳母,她朦眬中聽到有人罵:“操你媽,你媽紅鞋穿的早了”,便不明就里地朝門外大聲說“這是誰在嚷架?”只聽操著西口口音外鄉人叫道:“哎呀!里面有人”,隨手朝門里“啪啪”兩槍,岳母此時一看家里無人判斷定是土匪進村,于是立即躲在炕沿下,這時幾個土匪嚷嚷著讓岳母遞一把鐵鍬。這時天已擦黑,岳母摸摸索索拿上鐵鍬給炮臺上的土匪遞了過去,一個土匪取鐵鍬時順勢摸了她的腕部看有無金銀首飾,一看沒有,又把她作為人質押上炮臺。混戰中土匪們用鐵鍬在炮臺隱蔽的一側挖開通道,放水逃走了。
岳母命大,解放后娶過三兒媳婦后不久,也不知什么原因,渾身上下起了一身核桃大小的黑紫圪瘩,癢且疼。由于缺醫少藥一直抗著,月余后竟不治而愈;另一件事是三女兒出嫁后的一天,岳母在家掃地,突覺的喉嚨有異物并向口中頂來,她咳了一聲用手從口中拉出一條尺余長筷子粗細頭上長毛的寄生蟲,這條蟲子扔到地還抽動了幾下,在場的鄰居無不驚詫,一位鄰居感嘆到:“這下子老奶奶非長壽不可。”
岳母任勞任怨一輩子,凡事為別人著想。調解子媳、婿女矛盾,多數情況是批評己出;和同村鄰居相處尊長愛幼、按村中輩份叫大叫小,鄰里矛盾以忍讓為主;作為大家庭的主婦常常聞雞起床、燒水端湯伺俸老少,田地勞作盡心而為從不惜力。家庭用度克勤克儉,從牙縫中省錢。兒女成家后,一切圍繞兒女轉,凡是有需求的,只要自己有的就讓孩子們拿走用。如今,岳母沉疴在身,精力每況愈下,老人家在病榻上還是多為別人著想,生怕近前的女婿和路遠的兒子受到什么摁磕,也為自己老而無為流下清淚。但是令老人寬慰的是兒女們雖年事也高,也都老有所養,對老人贍養也盡力分擔;孫甥們絕大多數成家立業事業有成,老人膝下盡孝慷慨解囊也不乏其人、也不惜其為。國家及鄉村干部對老人養老、醫療、社會救濟也多有照顧,使老人夕陽紅分外寧靜安詳和悠然自得。

老人于2018年2月27日上午11時許在故居三兒子家辭世,實現了生前曾許下的和兒女孫甥再過一個春節的諾言和落葉歸根的夢想,臨終給兒女留下遺言說“我找到你們父親了,我們走了……”。痛徹心扉的囈語,給兒女孫甥們留下無盡的思念和些許寬慰。
七律
椿萱呤(新韻)
土地/文
樹繁根菀綠陰遮,源本潺湲淥水多。
鳳憩梧桐歌暖翠,魚游江浦戲風波。
依門常望行秋雁,迷夢偏背負子馱。
曾為兒孫脫困苦,不裁溝畔一耬播。
牽牛曉種艷陽耘,養馬踏青攝氣神。
子女成家籌款難。蹉跎歲月已衰身。
殘留寒室階前狗,曾叩柴門訪近鄰。
來客常詢村北柳,病軀還念故鄉魂。
【作者】網名土地,化德縣種植業部門退休人員,喜歡閱讀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