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存剛 校對 修改 編輯/王成海
二馬倌達賴要去中旗的一個牧區相媳婦兒,順便走走親戚,和隊上請假,大隊副主任找到我,讓我替他頂工去馬群給楊跟心當個階段助手,馬群就在華子溝。接受任務后,下午達賴騎著大白馬手提套馬桿來到我們知青宿舍前。下馬后把韁繩拴到晾曬被褥衣物的鐵絲上,將套馬桿靠在墻頭進屋和我握手,然后坐在炕上向我交代牧馬的注意事項。他指著大白馬鞍上搭著的皮褥子樣的東西強調:“那是褟胡,黑夜需要披的,千萬帶好,不然半夜五更冷得受不了。套馬桿就立在墻頭,馬鞭在鞍子上掛著,隊里叫大馬倌有點兒事,得遲去一會兒,你先吃口飯就去華子溝接張財源他們的班兒哇。”
送走達賴,我匆匆吃了口剩飯,換穿上球鞋來到大白馬前。撫摸了一番它的脖項,捋一捋鬃毛,拍了拍它的頭頂,大白馬“咴咴”嘶鳴,似在催促我去招呼馬群。它是匹陳馬,不尥蹶子不小躲便于騎乘。我重新檢查了鞍具捆牢褟胡勒緊滾肚。然后解開韁繩,拉它到墻下操起套馬桿杵在地上,踩鐙翻身跨鞍上馬。大白馬隨套馬桿指示的方向奮蹄疾馳,人貼馬背,但覺耳畔呼呼生風,人馬瞬間如脫弦利箭駛離牧村直奔樺子溝而去。
在牧區能當馬倌的人,都是身強力壯的男子漢。不但會騎馬,還能套馬馴馬。馬倌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手持長長的套馬桿顯得特別神氣威武,被視為草原上的英雄。但工作危險,擔責任,不管刮風下雨無論冰天雪地,都要出去放馬,常年在野外,自比別人辛苦萬分,因此在牧民中的地位最高,是馬背民族最驕傲的職業。
千百年來牧馬人一代代傳承祖先放馬的技術與本領,把一個古老馬背民族的歷史歌謠傳唱至今:三歲時就爬上了光溜溜的馬背 磨難中練就了從容果斷,阿爸說祖先就是在馬背上誕生,用七十張牛皮做風箱化鐵熔山,兒時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恐懼,騎上馬背就敢沖向天邊,牧人的理想就是騎馬闖世界,馬背搖籃搖過了朦朧的童年 牧馬人驅趕著珍珠似的牛羊,遷徙在地毯般翠綠的草灘,寂寞時用馬頭琴拉一曲歌謠,把心中的煩惱慢慢沖淡,鐵騎下踏出一個古老的故事,馳騁荒野的騎士把天下探看,天南地北都沒有家鄉的水草肥美 蒙古高原就是天生的家園,喝奶茶長大的我雖然是個馬倌 牧馬人的心胸卻能容得下百川,帖木真是我的先祖和老師,要是早生一千年我也是可汗……
馬群在兒馬的護控下,三五成群散布于溝內,悠閑地吃草。梁頭坡畔草青花艷,辣噴噴的野香撲鼻而來,令人頓覺心曠神怡、氣暢身爽。張財源牽著他的玉點兒,二虎拽著一匹白蹄黑馬迎面走來。我忙勒韁繩,杵桿下馬,同他二人握手互致問候。張財源囑咐我幾句,算是進行了簡單交接,隨后和二虎躍馬揚鞭離群而去。牧原敞闊任我放浪,擇石而坐舉目八荒,分享天地對牧人的恩賜,品味草原給馬倌的獎賞。太陽瞪山時,楊跟心策馬來到樺子溝。他從懷里掏出一塊厚厚的起面餅和一小布袋奶食遞給我:“你嫂子剛烙好的酸奶餅子,就上奶食吃哇,估計跟群前著急忙慌的你也沒吃好。咱們是要值一夜班兒的,肚里沒食非受冷凍不可。”說罷他又把身背的軍用水壺摘下來遞給我,“喝點兒水,別噎著。”“謝謝跟心哥,謝謝嫂子。”“咳,咱們弟兄還說啥謝謝。”跟心邊看我滿嘴嚼食大口喝水,邊給我傳授牧馬經驗。“根據先輩們指撥和我個人的總結,這牧人放馬是有一定技巧的。春季吧要選擇冬雪融化的地方讓馬多吃草少跑路。夏季要多給馬飲水,看到快要下雨時,要將馬群趕到不會遭受雷擊的地方以保證人和馬的安全。秋季要讓馬慢走多吃,延長放馬時間,讓它們增膘。冬季如果積雪較厚就要讓馬到草高的枳芨灘去。馬如果吃飽了喝足了最好不要去騎,更不能讓它們狂跑,以免崩著,或造成孕畜落駒。雖然現在沒有了狼群,但零星的孤狼偶爾在灰騰粱上也是會遇到的,我就碰到過兩次狼。咱們要時刻警惕餓狼的襲擊,套馬桿要常在手跟前,狼最怕這套馬桿啦。”
我和跟心又嘮了一會兒別的事,天漸漸黑下來,氣溫也開始下降。跟心安頓我:“你就在溝口守著,我去坡上盯看。給你把手電筒,我也有一把,遇事吆喝,聽不見就站在高處向我晃手電。記住夜深了想瞇瞪一會兒時,一定要找個窩風的地方,披好禤胡,不然會凍感冒的。那我就先去溝頂了,你在這兒搭料哇。”“好的跟心哥,你也要注意安全呀!”跟心上馬很快隱沒在夜幕中。除了河雞的不時啾嗚,就是些活動于夜間的小動物爭食或求偶發出的打斗叫聲,其他也沒什么奇特的響動。又觀看了一番馬群不見異樣。抬頭仰望星空,北斗已呈拱天之勢,既到夜闌沒什么情況,我便絆好大白馬,尋得一處高土堆,披上禤胡抱定套馬桿,圪窩其側。睡夢中,有人往身上倒涼水,猛不丁打了個寒戰,卻被冷凍逼醒。站起身來抖落褟胡上的露水,又趕緊披上。見東方已露曙色,跺了跺腳,再無睡意。大白馬離我不遠,馬群朦朧可見,馬們有的“噌噌”吃草,有的噴著響鼻。夏日灰騰粱的凌晨確實不敢恭維,真應了那句俗語:早穿皮襖晚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了.....
天亮啦,我才發現昨晚我所倚躺的土堆竟是一丘荒冢。半前晌時,氣溫逐漸升高,我把禤胡又重新系綁在馬鞍上。跟心策馬從梁頂下來,“夜里還好吧,嚇不嚇?”“嚇倒是不嚇,就是有點兒冷。”“這就是灰騰粱的脾氣,慣了就好了。李主任讓我今天上午去趟廟里(知青搬遷后,大隊部設在紅旗廟內),說是后旗評定成份工作隊又要找我了解楊登(被化為牧主)的財產情況。”此時旗革委會正在復審牧區社員成份,紅旗廟牧業大隊由智培義帶隊評定。楊跟心過去給牧主楊登當長工并被認作干兒子,所以工作隊多次找他核實情況。“中午你把馬群趕到河邊飲飲水,順便回知青點做口飯吃。”“行,行你放心去哇。”跟心又吩咐了幾句提桿勒馬朝紅旗廟方向馳去。我跨上大白馬將馬群趕入察汗淖爾村前的枳芨灘河邊,隨即回到知青點兒。白春友迎上來,“存剛給我騎騎大白馬哇。”我踢鐙下馬,把韁繩遞給他:“注意安全,別往遠跑。”
這幾天張振平劉翠梅回旗里與大人們商定他們的婚期準備新婚用品去了。孫成亮到長勝溝去當臨時炊事員。張五珍和郭維屏老師回旗安置辦公室報帳并辦理接交手續(郭維屏老師帶隊即將一年期滿)。段貴明代課早晨九點上課下午四點下課。回家沒現成飯,一看水缸也見了底,忙操起扁擔水桶先到井上擔了一擔水。然后點著灶火,往鍋里添了瓢水,將一碗小米淘了淘下到鍋里,把段貴明泡在盆里的紅薯干抓了兩把放入蒸籠穩在鍋上,蓋好鍋蓋猛拉風箱。“呼噠噠!呼噠噠!”,煮沸后,灶里壓了點兒面煤,讓小米在鍋中慢慢咕嘟,紅薯在籠里漸漸蒸軟。
此月供應除了小米就是按三比一折成糧食的紅薯干兒。趁著沒事上炕從小木箱里拿出紙和筆發起感慨來,擬題為:無面之炊,陳米下鍋,小火慢煮,水浸盆泡,籠蒸白薯,少油沒菜,握眉干杵,強吞硬咽,燒心肚鼓,晝夜不寧,谷道擁堵,輾轉反側,發力狠努,氣沖肛眼,聲壯如虎,一日三餐,頓頓憶苦……
蒸煮了約一個小時,小米粥雖然咕都成了半干狀,但紅薯干兒仍帶些硬夾心。饑餓所驅況尚有馬群在灘,也就顧不得夾生了。剛盛了一碗小米粥晾著,拿起片薯干兒嚼食。窗臺上方的有線小喇叭響起來了:“知識青年同志們!誰搭料的馬群啦,兜(都)進甲(人家)龍(農)業隊東頭前的青苗地啦,快歡歡給人兒趕走!”李世德主任操著他那地道的陽高話大聲喊叫著。我也顧不得餓了,趕緊出門,正碰白春友騎馬返回,忙和他要過韁繩,提桿躍馬朝東山角下狂奔。只見李主任正從地里往出轟馬。見我趕來,放低聲音說: “這還了得,要讓龍(農)業隊人知當(道)了,不跟你拚命呀。”“謝謝李主任,我把馬群趕到河邊,回家做飯,咋一會兒就跑青苗地啦!”“甚也甭說了,把大白馬和套馬桿留下,我替你搭照一會兒,你先吃飯其(去)哇。”
夕陽西下時,大馬倌張財源和二虎接了我們的班兒。不久,馬群移牧到小城路溝一帶,這里有溝有灘,有窩風的鍋底坑小盆地,便于孕畜產仔。已有母馬開始下駒了。一般順產騍馬不需要人怎么照雇,產下馬駒即能行動自如。馬駒出生后靠自然風干胎毛,并逐漸站立起來,去尋找母親的奶頭。遇到難產的情況(極少遇到),大馬倌張財源、楊跟心會想方沒法接生助產。我們這倆二馬倌就負責看好馬群,不讓個別兒馬把部分臨產騍馬帶到遠處,以防意外流產或遇難產無人照應。年輕的母馬也到了起騍發情的季節。為爭交配權,幾匹兒馬相互嘶咬.刨蹄、狂踢、追奔、驅逐,一旦決出高下,弱者自行退出,強者占妻霸妾,被強者遺棄的母馬,弱者勉強能收留幾匹。一天,辦完事的達賴回到馬群。他說:“中旗宏盤公社的幾個天津知識青年打聽到紅旗廟牧業大隊有北京知青,便專程來找到李柱和白春善兄弟。恰好李柱和白春善的羊群都回紅旗廟剪羊毛,二人正在家里。這幾個天津知青已經住了好幾天,估計把白春善他們剛買回的那點兒九零粉和麻油也快吃完了。”達賴接班后我便返回紅旗廟。
【未完待續......】
上文鏈接: 高原之春●烏盟知青灰騰梁摟草放羊
高原之春●土牧爾臺知青相聚拜大年
高原之春●烏盟知青看望病友和打井種地往事
高原之春●烏蘭察布知青打戰備洞、學習種地,和牧民一塊套馬、打馬鬃、騸馬蛋等
高原之春●烏盟知青在灰騰梁和牧民們結下的深情厚誼
錫勒夏歌●當年察右后旗知青生活【一】
完
好書隨便讀,點開鏈接即可閱讀:
01.辦公室的女秘書
02.一個官員秘書的升遷之路
03.2019年最流行官場小說:官途風流
04.一號首長
05.一個平民子弟的艱難成才路
06.權力的較量
07.好看的小說:大紅人
08.新官上任
09.燒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