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美國舉辦的聯想tech world上,聯想正式成立了聯想數據中心集團(DCG),如果以tech world為基準來看,今年的上海tech world就是DCG成立的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當中,市場的熱點發生了急速的轉換,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從概念到需求的快速啟動,取代了云計算和大數據成為了引爆了整個2017年的關鍵詞。與很多技術趨勢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橫跨消費級和企業級的屬性,讓計算的價值得以無限蔓延,讓計算充滿智慧,就有機會讓企業通過重塑商業模式來改變世界。
那么,作為中國企業級市場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聯想在智慧時代的背景下要如何成長,并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走向蛻變?
告別昨天,是為了成為今日之成長
實際上對于企業級業務的未來,聯想一直是有長遠的規劃的。
正如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總裁童夫堯所說,“在聯想并購了IBM的業務之后,我們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2015年,聯想的團隊和IBM的團隊實現了徹底整合。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此基礎上,在2016年把它分拆成端到端獨立的一個業務,這就是今天的DCG集團。”
從戰略的角度,不難理解聯想的這一思路,如果消費業務、PC業務、手機業務和企業級業務等不同的業務放在一起,客戶對聯想的定位會有一些疑惑。分拆的好處,不僅可以更為垂直的面向用戶,也可以推動各大業務線走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在這一年里,聯想的業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合和對文化的包容能力我們都有很多的經驗。所以客戶、渠道合作伙伴對DCG的成長也非常看好,所以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就達到了中國的No.1。”童夫堯說。
當然,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客戶。事實上對于對行業客戶的CIO或CTO來說,企業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并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客戶真正關心的是:聯想能給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和什么樣的服務?
因此,過去兩年中,聯想把目光聚焦在雙態IT,以及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領域,而當人工智能的需求,逐漸爆發,聯想也將注意力投向了智慧計算。
可見,從過去到現在,技術的理念和市場環境不斷在變,而對于聯想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客戶的態度,就像童夫堯所說,“我最渴望看到的是客戶對聯想真實的評價。希望客戶認識到聯想是銷售硬件,但不僅僅銷售硬件,還會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過去聯想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宣傳并不多。比如智慧城市、環境大數據,和旅游大數據等等,聯想在很多行業進行著布局和實踐,我們希望成為客戶商業轉型的助手。”可以預見,聯想的務實會成為DCG成長路上最大的依仗。
未來讓計算更加智慧,從HPC通向AI
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首席架構師畢巍說,“人工智能技術最早還是在互聯網領域里面發展起來的,互聯網企業自己本身有很強大的技術能力,例如Google有自己的軟件和硬件架構。但是,目前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級得到應用,這些企業客戶是沒有成熟的技術團隊和技術能力的,所以它們需要聯想來提供面向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其中既有硬件也有軟件和服務。
具體聯想是怎么做的呢?因為HPC和AI之間的密切關系,架構在原有的聯想的成熟的HPC的平臺基礎上,聯想通過加入GPU和軟件調度的方式,可以迅速推出可以支持AI計算的商用平臺,使得更多的企業能使用AI。
我們知道,此前聯想發布了HPC+AI的戰略。聯想在HPC行業17%的增長速度最快,并且想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HPC供應商。以聯想推出的新品深騰8810集群為例,它由聯想自主研發,擁有多項HPC和AI的關鍵技術,包括46項國家發明專利。聯想也在美國莫里斯維爾、德國斯圖加特以及中國北京建立了三大AI創新中心,不斷加強在軟件、算法和應用方面的實力。
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沉淀,是聯想能夠在智慧市場,帶給企業客戶成熟的智慧計算能力的一個佐證。
當然,聯想對智慧計算也有強大的方法論作為支撐。在本次tech world上,聯想戰略性地提出了“ABCD模型”,即人工智能算法(Algorithm)、企業業務需求(Business Need)、智慧型計算力(Computing Power)、數據運用能力(Data)。
怎么理解呢?首先,在算法層面,聯想除了提供基于聯想AI平臺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之外,還針對不同行業在各自領域開展AI創新應用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具備不同業務場景特點的AI算法,包括生物識別算法、調度算法、無人倉路徑規劃算法等。
其次,在行業層面,聯想針對企業現有業務與數字化轉型訴求的分析,提供符合“穩態業務、敏態業務”兼顧的IT咨詢服務,同時還針對制造、教育、智慧城市等重點行業提供了“雙態IT”行業解決方案。
第三,在計算力層面,聯想基于雙態IT理念提供了滿足不同業務發展階段、不同創新訴求的產品線,其中包括面向穩態業務的ThinkSystem產品線,和面向互聯網業務的ThinkAgile產品線及解決方案。
最后,在數據層面,數據作為當今企業最為重要的無形資產,聯想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包括LeoStor的分布式存儲,便于數據的存儲、檢索。
我認為,聯想一直是善于總結,善于從客戶需求和hangy理解上找到邏輯的企業。比如針對智慧城市,聯想也推出過白皮書,善于思考的聯想,也讓人感覺更加務實。
聯想的蛻變 就是對客戶始終不變
必須承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中國區總裁童夫堯的一席話非常打動我。他說,“人工智能今年成為市場的熱點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們每年都會看到新的趨勢和熱點,所以聯想希望人工智能不會半途而廢,而成為真正推動客戶業務增長的技術”。
始終站在客戶角度進行思考,這是聯想能夠不斷通過新技術蛻變的同時,對客戶需求的始終不變。
聯想的優勢對自己本身有清晰的認識,比如童夫堯一直在強調,“對于智慧計算,我們不可能兼顧所有領域,而更多的是提供計算力跟方法論。“這句話本身也是對客戶的一種責任感。
所以,除了提供最新的智慧計算之外,童夫堯更希望聯想在客戶端的形象能夠按部就班的提上去,“我希望每次的招投標,客戶CTO或是CIO對聯想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評價都是最高的,最穩定可靠的,我也希望在硬件之外,客戶能夠更多的關注到聯想的軟件和服務。“
最后,對聯想的智慧計算,我們不妨也做一個小結,到底聯想的優勢體現在哪些層面?
第一,聯想始終站在行業的維度來看市場,這一直是聯想的強項,多年來在各大行業的積累讓聯想的智慧計算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第二,聯想有很好的創投機制,整合了很多的行業應用,形成了聯想獨特的生態環境。
第三,在較為同質化的基于GPU架構下的計算平臺當中,聯想是真的推出了自己的企業級領域的AI軟件平臺和大數據。
這些不同的維度的優勢,分開來看則體現了聯想DCG的成長,而集合起來就形成了聯想面向智慧計算的蛻變。
文/鄭凱
科技正能量,推動新科技
合作請聯系
微信:zhengkai9979;QQ:2440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