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硬件拆解二:視覺與力控
傳感器是機器人重要組成部分,價值量或僅次于關節模組。根據YOLE數據,2015-2021年無人機及機器人傳感器市場從3.51億美元增長至7.0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2.4%,其
視覺:機器人視覺的要點在于移動場景、精細描繪和高集成度。機器人自主導航與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系出同源,其中機器人視覺受限于內部空間,需具有更高集成度。機器人自主導航與汽車自動駕駛共同的三大關鍵技術為環境感知、規劃決策與執行控制,自動駕駛和機器人主要通過傳感器來獲取周圍環境信息。常用的視覺和環境感知傳感器為攝像頭、雷達(毫米波、激光、超聲波等)、紅外傳感器、GPS、IMU等。馬斯克在股東日表示,
力控:多維力矩/力傳感是目前最優解,電子皮膚或為觸覺終極方案。目前機器人力控方案大致有3類,分別為電流環力控、多維力矩/力傳感器力控、被動力控(彈性體),其中多維力矩/力傳感器力控是當前力控的最佳方案,其硬件包括關節部位的單軸力矩傳感器和機器人執行器末端的6軸力傳感器。同時,機器人若要模擬人體的觸覺,以及實現人體皮膚對溫度、濕度等外界物理量的感知,則電子皮膚可能是最佳路徑之一。電子皮膚需要集成各類傳感器和集成電路,并使用柔性的材料制作,壁壘較高,目前尚未在機器人領域大量應用。但從泛用性與仿生性角度,我們認為電子皮膚或是機器人觸覺的終極方案。
傳感器“加碼”智能機器人,建議關注具備機器人應用潛力的國產標的。
1)
風險提示:智能機器人行業發展速度不及預期風險;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不確定性風險;持續研發投入導致虧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