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ai)?!?/span>
今譯:孔子說:「只知道學習而不加以思索,將迷惘無所得;只靠思索而不學習,將危疑不安。」
引述:論語一開頭,便指出學而時習之。表示孔子十分重視學習,希望大家活到老學到老,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但是孔子所重視的學,和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只學不思,完全接受而不能加以判斷,喪失自主性,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因此倡導學思兼顧并重,一方面接受他人的意見,一方面還需要自己思索、判斷,求出合理的答案。思有較淺的部分,如理解、分析、比較,也有較深的功夫,如體會、評判、融合。學的時候,最好配合著進行,以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生活智慧:(一)孔子這一句話,要和述而篇所說:「舉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古浜现斫?。學的要領,應該是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從舉一反三的思慮中,進一步理解和領悟,比較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同時,也要和學而篇的「學則不固」合起來想。我們學習,主要用意應該是使自己多一些選擇,而不固執一偏。學則不固的學,指有思慮的學,經過深入的思慮,覺得是一種值得采用的參考意見,才列入不固的選擇方案之中。
(三) 從他人得來的東西,稱為學。自己動腦筋去思索、探究、分辨和選擇便是思。無思的學,實在很可怕。思而有得的學,才是有益于身心的學問。特別是現代資訊發達,各種言論都可能出現,更加需要慎思明辨,然后才可以放心地實踐。
建議:學到的事物,必須謹慎地經過深入的思慮,也就是養成想好了才接受的習慣,才不致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