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語文老師,你可以走向靈性
今天有幸聆聽了某市特級教師的關于“書的旅行”的故事介紹,心中感慨萬分。人,雖然處于感覺和欲望之中,欲望產生了某種宗教,但宗教總是壓抑著人的欲望;感覺產生了某種力,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知識就是力量”,宗教總希圖維持某種秩序,而力量卻使人希望解決感覺以及感覺知道的世界的問題。這兩種情況,真的令人很辛苦。
但,今天在這位特級教師的介紹中,我沒有感到她的勞累,我感到她樂此不疲,她經歷了種種困惑,經歷了種種心酸,在鋼琴曲的伴奏下,顯得尤為動人。以至于使我想到了另一種概念——靈性。
這位特級教師,多年來一直堅持“書的旅行”的故事的演繹,在“書的旅行”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書本身進行著重新的闡釋,同時,也對自我發生了更新的認識。
然而,我們可以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其實他的任務,就是教孩子們聽說讀寫,就是跟孩子分享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點。他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織好了,讓孩子們接受;也可以盡量把每一篇講得更加好聽一點。
但是,這只是作了所謂的感覺和力量的事情。而且,這感覺和力量往往是很鮮明地為著他人的,仿佛有些奴性的特征,仿佛我們背這教學的職務所舒服了。
然而,這位特級教師讓我感到的,她走了另一種通途——靈性的通途。
所謂靈性的通途,就是人對自我幸福的追求,人不唯那客觀的世界,也不唯那外界對自己的要求,人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從這最喜歡的事情中,人會感到某種快樂。以至于這快樂彌漫成了幸福。
我也曾有這樣的體驗。記得有段時間,我特別癡迷于語文的綜合性特點,我不辭辛苦,把六年級的教材,在一個月的時間就教完了,然后,我和孩子們每天找尋語文學習的材料的,范圍非常廣泛,從時事到現實的環境,從人性到周圍的世界,我們討論得非常之多。除此之外,我們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量讀書。
那個時候,確實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會帶來期末考試班級高分的愉悅,也沒想到要為語文教學事業重塑某個秩序,只是感到自己內心涌現出了某種的幸福。
我要說的是,年輕人有的是點子,有的是開放的思維,和對現實的自我看法,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有的是精力!所以,我真心希望年輕的語文老師們,能夠嘗試開設自己獨特的課程,并且主動邀請資質好的老師進行論證,論證成功,便不遺余力地堅持下去。
年輕人,確實處于感覺和力量的階段,但,在這階段中,靈性其實本就存在,而這存在的根本條件,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
正如福樓拜說:堅持——產生的是才氣!而才氣,對于年輕老師來說,是多么可貴啊!
小陳的話:我們需要感覺和力量,但更需要靈性!
作者簡介:陳林,江蘇省寶應縣城南小學校長,揚州市特級教師。長期致力于教育現象研究,曾獲得“七彩語文杯”蘇教版教材全國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主持省級課題,多篇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并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