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是不是老師都應有自己教育的目的?
今天,“教育的閑適性探索群”(您可以加微信“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入群)在小兄弟的幫助下,很榮幸地邀請到了對中西文化較為熟悉,且熱心教育的賢人張先生跟大家一起聊“教育的目的”,參與人員有一線老師和對夏山教育理念諳熟的相關人士。
張先生首先提出“教育的方法是不是為教育的目的服務的”這個問題,雖然有人認為,有計劃的教育,自然會存在方法服務目的,但有時候我們也要承認,方法與目的有時候也不一定一致起來,但總的來說是能給這個問題以肯定的回答的。
接下來,張先生提出古往今來,天下一切的教育無非是解決這四個問題:
1.世界觀(世界是什么);
2.人生觀(我是什么);
3.價值觀(依據前兩個確定);
4.方法論(依據前三個確定)”
張先生再指出,第三和第四項一般是建立在第一、第二項上的,前者是末,后者是末。
雖然也有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比如“認識論”的問題。但最后大家還是表示了認同。
張先生繼續闡述:
如果確實是12決定34,那么12的正確性就太重要了。然而,如果“我們把真理,稱為100%,那么實際的情況可能是,人類,不同的國家,時代,民族,宗教,哲學的科學,以及一切的文化等等,都是對于12的不同程度的解讀,有10%的,有20%的,有……的,然后根據各自12的真理程度,發展自己的34,當然,他們并不認為自己只得到了20%或者30%,一定是認為自己得到了全部的真理。”
大家雖然形式化的討論了一會兒,但最終還是認可張先生的觀點了。就在這個時候,張先生提出了自己的關鍵問題:
“哎,你們居然沒有一個問有沒有100%的真理?”
張先生遺憾地說:“看來,你們都認為自己掌握了絕對的真理。”
張先生接著提出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我存在嗎?世界真的是客觀存在的真實嗎?
張先生說:很多人嘴上不論說什么,但你的行為,會暴露你真實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然后,你會不假思索的,在潛移默化中,在言談舉止中,把這一切都傳給你的孩子和身邊人。有時候盡管你不開口,你也會做出教育的結果。
所以,多數人會不停地爭論什么教育方法的高明,或者那種價值觀和方法論更加正確,但很少有人考慮,自己的價值觀、方法論是建立在不一定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上的,就像是空中樓閣,或者是沙灘上的高樓。
張先生最后說,無論你所掌握的真理是客觀唯物主義,還是自我的存在,都是漏洞百出的,都不是最終的真相,百分之百的真理是存在的,但我們需要有加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找到和受持。
接著又有群友陸續加入進來討論。
大家根據張先生的講座,開始思考起來,既然客觀唯物主義是漏洞百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也是漏洞百出的,那么,我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張先生也參與了一下,他說,古人其實一直傳播真理,并且讓真理一代代傳下去的,這就是教書育人的薪火精神。
于是我們討論,是先有真理呢?還是先發現真理,再傳播?看起來,真理雖然只有一個,但不能否認每個教師也可以從中分享一點,然后以這一點,激勵學生來發現屬于自己的真理。因為一切都可能是有問題的,但我們是可以部分解決問題的。
我以為,這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確實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世界觀到底是什么?你的人生觀到底是什么?以確定自己教育目的的真理性。
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因為很多老師自己雖然有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所傳授的價值觀和給孩子人生的方法論卻不與自己的“真理”一致。這,就導致了教育教學對孩子的壓抑,孩子也將迷茫和困惑。
晚上,與群里的武建義教授“抬杠”,武教授最后也提出了教師教學的“真誠”問題,我以為這跟下午的關于教育目的的討論是有關系的。
雖然,我們也知道,教師要真正捋清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有些困難的,但我以為,這個工作是應該做的——每個教師或許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教育目的。
謝謝素昧平生的張先生,謝謝最后張先生發給我的66.66紅包,真沒想到,居然最后他還以這樣的方式給我們群以祝福!謝謝我的小兄弟王青冬老師,一個單純追求真理的中學歷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