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燕
430年八月,北燕開國皇帝馮跋病重。三弟馮弘發動政變,馮跋被驚嚇而死。馮跋共有兒子一百余人,馮弘把他們全部殺死。
馮弘便成了北燕的第二位皇帝——昭成皇帝。
434年,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進攻下,馮弘把女兒送到北魏求和,充當拓跋燾的嬪妃,被封為昭儀。
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所滅,438年,馮弘被高句麗國王殺死。
馮弘有五個兒子,即馮王仁、馮崇、馮朗、馮邈、馮業。
431年,馮弘把太子馮崇廢掉,冊立慕容氏為天后,以慕容氏之子馮王仁為新太子。于是,馮崇和同母弟馮朗、馮邈相繼投降了北魏。
馮朗在北魏出任秦雍二州刺史,冊封遼西郡公。
441年,女兒馮氏出生。馮氏出生沒多久,父親馮朗被太武帝拓跋燾下令誅殺了。據說是因一樁大案株連,其實為馮朗招來禍端的是其北燕王子的身份。
按照慣例,剛出生沒多久的馮氏被沒入了北魏王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
幸好,馮氏在宮中還有親人照應,這位親人就是她的姑母馮昭儀。
452年,太武帝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所弒,拓跋燾之子拓跋余被擁立為帝。拓跋余不甘心充當傀儡,想奪回皇權,又遭到宗愛所弒。

宗愛
同年十月,拓跋余12歲的侄兒拓跋濬即位為帝,史稱文成帝。
文成帝登基不久,誅殺宗愛。也在同一年,他選中了11歲的馮氏做了貴人。
4年后,即456年,15歲的馮氏被文成帝立為皇后。
次月,文成帝不足兩歲的兒子拓跋弘被立為皇太子,同時賜死拓跋弘生母李氏,馮后不曾生育,便以嫡母身份擔當起了養育之責,視拓跋弘若己出。
465年,文成帝拓跋濬駕崩,年僅25歲。
次日,年僅11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史稱獻文帝,馮后被尊為皇太后。
第三日,按舊俗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馮后悲號撲向熊熊大火。幸虧左右搶救及時,未被燒死。真情?還是表演,也許兩者兼而有之。
獻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太原王、大丞相、車騎大將軍乙渾把持朝政,有篡位之心。
466年,馮后聯合拓跋丕、源賀、牛益等人平定了乙渾之亂,并下詔臨朝聽政,處理所有的軍國政務。
467年,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拓跋宏出生。
馮后停止臨朝,由獻文帝拓跋弘親政,轉而擔當起撫養皇孫拓跋宏的責任。
獻文帝親政以后,提拔有才干之人為心腹,頗有作為,但不久便和嫡母馮后產生了矛盾。
矛盾來于馮后多男寵。

馮后
丈夫文成帝駕崩時,馮后不過24歲,時間一久且大權在握時,她難耐孤寂與冷清,便常常選一些美貌的男子來做伴,而最得馮后寵愛的是李弈。
李弈是高平宣王高順之子,容貌俊美,頗有才藝。而他也并非繡花枕頭,不僅善解人意,而且才能出眾,歷任顯要官職。
如此完美之人,馮后難免愛慕,常以議事為名召見,久而久之,磨出火花,經常入侍宮中。
此事傳入獻文帝拓跋弘耳中,關于嫡母的風言風語,作為一國之君難免難堪。
而獻文帝也是機敏穎悟、胸懷大志、剛毅有斷之人,他決定拿李弈開刀,進而威懾太后。
470年秋,相州刺史李欣誣陷李弈之兄李敷20多條罪名,獻文帝借機把李敷兄弟一并誅殺。

李弈
獻文帝誅殺李弈后,又把李欣擢升為尚書,參決國政。
馮后決心不再容忍。于是,她利用自己的聲威與勢力逼迫獻文帝交出皇位。畢竟朝廷的中樞機構都是她的人,而在軍隊里掌權的也都是她精心安排的。
理由是什么?皇帝迷戀黃老、浮屠之學,不以天下事為意。
面對馮后的壓力,獻文帝想傳位給和他站在同一戰線的叔父——拓跋子推,但卻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聯合反對。
無奈,獻文帝只得在471年八月,把皇位禪位給不滿5歲的太子拓跋宏,群臣尊稱其為太上皇帝,這一年,他只有18歲。
太子拓跋宏即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化改革的孝文帝。
但新皇帝不過才5歲,朝政還是雙頭政治,即太上皇拓跋弘和馮后兩人說了算。
拓跋弘雖然已移居崇光宮,但是血氣方剛的他并沒有放棄手中的權力,退位之初,便已和群臣約定,國家大事都要告知于他。
他屢屢頒布詔書,以示大權尚在自己手中。
不僅如此,他還多次親自率兵北征南討,取得大勝。
472年二月,獻文帝親征,在北郊帶著將領們擊退柔然的進攻;十一月,獻文帝騎上戰馬,再次親征柔然,一直殺到漠南,逼柔然后撤幾千里。
475年冬十月,獻文帝在平城北郊舉行了大閱儀式,驚動朝野。
對此,馮后深感危機,她決心先下手為強。
476年六月,馮后以伏兵擒拿前來請安的獻文帝,軟禁后毒殺,年22歲。

獻文帝
自此,馮后再次獨攬朝政,對私生活更加無所顧忌。
馮后在生活上厲行節約,對衣食別無所求,生平只好一個色字,對男寵的賞賜更是不計數量。
繼李弈之后,依然有不少健美強壯的男子成為她的新寵。
不過,她有識人之才,故此她的男寵不僅貌佳,更有才干,多人成為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
如王叡,不僅容貌偉麗,還精通天文卜策之術,其后,他還曾勇退猛虎,保護了太后與孝文帝,因功賜金書鐵券,進爵中山王,所賞財帛,多達千萬億計。
再如李沖,因其風度不凡,體貌健美,而成了馮后的情夫,進而加官進爵,被賜珍寶無數,自清貧而成為富室。但李沖雖身居要職而對待自身嚴厲,不計愛憎,處事公正。馮后改革措施,多有李沖參與謀劃。馮后死后,李沖對孝文帝依然竭忠奉事,明斷慎密。
在馮后寵愛的人中還有許多宦官。如抱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小宦官都得到了馮后的提拔,一年之內而升至王公。
馮后可謂世人皆知,當時,南齊為防北魏入侵,特別甄選了年輕俊美、頗有才藝的驍騎將軍劉纘任命為使節。
果不其然,在北魏都城平城皇宮內,劉纘被“馮太后私幸之”。劉纘也不辱使命,達成了北魏和南齊的和平協議——“自此歲使往來,疆場無事”。

南北朝
馮后和孫子孝文帝拓跋宏的故事也值得一提。
本來馮后見拓跋宏過于聰慧,擔心日后對自己不利,便想要廢掉他。
她曾在寒冬臘月之時,把只穿單衣的孝文帝關到一間小屋里,三天不給他飯吃,又曾在盛怒之下,把孝文帝痛打了一頓。
但幼小的孝文帝只是默然接受,沒有絲毫怨言。馮后感動,進而有了惻隱之心,進而對這個孫子付出了祖母的真愛。
如此便進入了彼此信任的良性循環,孝文帝逐漸成為馮后得意的事業繼承人。
490年九月,馮后駕崩于平城,年48歲。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內滴水未進。
此后,孝文帝正式親政,進一步推行祖母的漢化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戶調制,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分明姓族,改易漢俗,史稱“太和改制”。
499年,孝文帝拓跋宏駕崩,年32歲。

孝文帝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