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接受采訪的時候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最想挑戰什么角色?”,八先生觀察了很久,發現大部分年輕演員的答案那叫驚人的一致啊。
最近,宋軼在《beauty小姐》里被問到最想演什么角色,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挺想嘗試那種精神分裂的角色”▼
像宋軼這樣的年輕演員,或者是流量演員,被問這個問題時,幾乎都會回答精神病、殺手、變態、兇狠的反派等類似回答。
2018年爆紅的朱一龍:男扮女或者一些比較極端個性的人物,還是比較想挑戰的▼
2019年爆紅的肖戰:想嘗試一些跟本人性格反差大一點的角色,比如殺手▼
新晉流量們如此回答,更別說老流量了。
鹿晗:我特別想演那種瘋子、變態▼
張藝興:我想挑戰演一次殺手▼
:那種精神分裂啊,變態啊▼
黃子韜:那種變態▼
看來在這個問題上,“歸國四子”真的很有默契,不愧是前隊友,不是想演變態就是想演殺手。
再來看當紅女明星是怎么回答的。
Angelababy:最期待挑戰的角色是壞蛋▼
孟美岐:我還是比較喜歡酷酷的那種(角色),女特工、女殺手▼
楊超越:喜歡(演)的類型啊……那種冷酷的殺手▼
綜合年輕男女演員的采訪,可以確定他們都想挑戰跟自身性格反差比較大的角色,提及頻率最高的是殺手和精神病人。為什么他們都出奇一致有同樣的想法呢?只能說目前影視圈最普遍的劇本就是霸道總裁愛上傻白甜,角色大同小異,他們都演膩了(演沒演好暫且不談),以至于覺得沒什么挑戰性。
對眾多年輕演員尤其是流量演員來說,演殺手和精神病人雖然能突破自我,但平時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體驗生活,演出來分分鐘會被罵得更慘。
說到演精神分裂,八先生不得不表揚一下影后馬思純,她在2019年的《最美表演》里演了這樣一小段展現精神分裂病人的片段,從她那略帶神經質的笑容可以看到,她內心仿佛住著不同性格的人▼
噢騷奧瑞(sorry),其實馬思純演的是抑郁癥患者。
你們看,就連影后馬思純在演精神障礙病人的時候,都沒搞懂抑郁癥病人和精神分裂病人的區別,更別說那些嘴上說著想演精神病人的流量演員了,演出來一定更災難。
雖然抑郁癥是精神病的一種,但馬思純單純把抑郁癥等同于“又哭又笑”,就注定她的演技沒法得到多數人的肯定了▼
再來看變態,優秀示范當屬周一圍,他在《長安十二時辰》里憑借一幕深情吮手指,從眼神到肢體都完美展現了變態的精髓▼
噢騷奧瑞(sorry),其實周一圍想演的是一種跟女下屬曖昧的氛圍。
你們看,即使連憑演技走紅的周一圍,在演戲時也難免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來的效果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效果,更別說那些流量演員了,演出來一定更災難。
多數年輕演員,在遇到反派角色時,根本沒演出復雜的內心,演出來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只會歪嘴笑的……膚淺反派。
說了那么多,究竟演成什么樣,才算成功演繹殺手和精神病人呢?
說到精神病人,年輕演員尤其是流量演員,可以參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的安嘉和(馮遠征飾),他飾演的家暴男就屬于“間歇性暴怒障礙”。
家暴之前,馮遠征并沒有用俗套的表演方法(怒瞪等兇狠表情)演變態,反而在說“我不想打你,是你逼著我打你的”這句臺詞時帶了點哭腔,表情并不兇狠,有種真的迫不得已才打人的感覺▼
家暴的時候,馮遠征才選擇了典型的演法。但如果讓年輕演員來演這種角色,他們會怎么演呢?大概會用力過猛,生怕別人看不到自己的演技吧。
再來看殺人犯,王硯輝在《烈日灼心》里的表演也很讓人驚艷,沒有特別表現得像個變態殺人狂,反而把殺人說得像小事情一樣,這種外表憨厚老實實則心狠手辣的殺人犯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王硯輝演得這么真實,除了因為他外表接地氣之外,還因為他有做足功課▼
這樣的殺人犯不僅不酷,反而還有點普通,流量演員會想演嗎?
年輕演員或者流量演員想演跟自身反差大的角色沒有問題,問題是這些角色真的不好演,如果真那么想演,能不能先把正常的角色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