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生和李老奶奶
第一部
世人笑嚴監生吝嗇,為了燈盞里兩莖燈草,臨死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我近日讀《儒林外史》,卻發現這位老兄實是一位君子,他對自己吝嗇,實是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對別人卻是慷慨的。
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欺壓鄉鄰,被人告到知縣那里,嚴貢生嚇得卷行李逃跑了。嚴監生花錢賠償鄉鄰,把官司了結。嚴監生對他妻子王氏的兩位兄弟也很大方,盡管他平常過日子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卻在妻子過世之后,給這兩位舅兄每人一百兩銀子,并把妻子的首飾分給他們作為紀念。他自己病入膏肓的時候,兩位舅兄來看他,他又把五百兩銀子分給兩人,簡直是仗義疏財了。如果說嚴監生是個悲劇人物,他的根源不在于對自己吝嗇,而是真情錯付。在他死后,嚴貢生耀武揚威地跑回來,欺壓他的繼室趙氏,妄圖霸占他的家產,那兩個舅兄被請來主持公道,卻連屁也不敢放一個。
嚴監生和李老奶奶
第一部
忽然想到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姓李,沒有名字,身份證上只寫李氏二字,她生于1915年,卒于2015年,活了整整一百歲。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如果在世也有八十歲了,鄉里人都說李老奶奶最愛大兒子,當初分家的時候把寬敞的祖屋都歸到大兒子名下,祖屋里的架子床,箱柜,條桌,板凳自然也未從祖屋里搬出來,于是也一齊跟了大兒子。二兒子今年七十歲了,分家的時候他年方三十,已經娶妻生子,一家三口被安置在一間狹小的土屋里,家具沒有一件,糧食沒有一擔,柴草沒有一根,他從祖屋里捧出來的唯一的物件,就是一只缺了口的大花碗。過年的時候,李老奶奶和大兒子,大兒媳,大孫子,大孫女在祖屋里燉了香噴噴的豬肉,圍坐在堂屋的方桌前歡聲笑語。二兒子一家忙著用稻草填塞土墻的裂縫,北風乎乎地刮著,時有雪花從外面飄進來。
開春后,二兒子坐船走了,他跟隨一幫朋友去巢湖東岸收購雞毛鴨毛,據說城里的羽絨廠缺這玩意兒。二媳婦帶著五歲的孩子,在家守著兩畝地過日子,逢到犁田打耙這樣的力氣活,二兒媳只有求大伯幫忙。李老奶奶坐在門口的太陽下,一邊拋梭織網,一邊漫不經心地說:“老大家五畝地,就他一個人扛著,哪有功夫幫你干啊!”眼看著再不耕種就要錯過農時了,二兒媳忍著羞辱,低著頭一口氣跑了五里地,回到娘家請堂哥幫忙,堂哥丟下鋤頭,站在田埂上扯嗓子喊來兩位正在鋤地的家門兄弟,四人如急行軍一般趕回來,牽牛的牽牛,扛?的扛?,鏟田的鏟田,一口氣把火燒眉毛的急活兒都干了。
嚴監生和李老奶奶
第一部
李老奶奶的兩個孫子經常在一起玩兒,老大家的六歲,粉撲撲的臉龐,脖子上套著銀項圈,很討人喜歡。老二家的小一歲,又黑又瘦,活潑精干。夏天的田野一望無際都是綠油油的,斑鳩在楝樹上“咕咕”地叫著,兄弟倆坐在樹下抓石子。“哥哥,我看看你戴的東西可中?”說著,那個又黑又瘦的孩子伸手就朝項圈摸去。“不能碰啊,碰壞了你賠不起。這是我們家祖傳的,我奶奶講可金貴了!”“不碰就不碰,我自己做一個!”老二家的孩子探手揪了一把狗尾草,靠在樹干上,用又黑又臟的小手把狗尾草一根根纏繞在一起,他要做一根草項圈。這時,村里傳來李老奶奶的喊聲:“大眼啊,快來家喝綠豆湯啊!大眼啊,快來家啊~~”老大家的孩子一骨碌爬起來,對老二家的孩子說:“不和你玩兒了,我奶奶喊我回家和綠豆湯。”
嚴監生和李老奶奶
第一部
一眨眼十五年過去了,祖屋的門口擺上了白色的花圈。七十歲的李老奶奶癱坐在堂屋里,她的大兒子因為食道癌去世了。早年喪夫,晚年喪子,李老奶奶哭成淚人。他的大兒子,那個高高大大的男子,農田上曾經的壯勞力,瘦如一把干柴,靜靜地躺在門板上,臉上蒙著黃色的大裱紙。李老奶奶拍打著身下的黃土,嘶啞地喊著:“老天啊,你怎么不把我這個沒用的老太婆帶走,讓我替他去死啊!”地上的灰土被她拍得飛了起來,飛到一束太陽光里,歷歷可見。她又用頭撞停放尸體的門板,被一位大嬸抱住了。“兒啊,你丟下老媽媽,老媽媽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啊!”抱著她的大嬸也落淚了。她的大孫子跪在遺體旁,木訥地往瓦盆里燒紙。她的大兒媳哭暈了好幾回,這時被鄰家的堂弟媳扶到內屋的架子床上躺著了。
老二得到信兒,帶著妻子和兒子回來了,這些年他一直在外做生意,早先收毛賣毛掙了一些錢,后來看到城里缺少家庭裝潢的工人,正好老家的難兄難弟里有很多木匠,瓦匠,漆匠,他就挑頭組建了一支施工隊,隨著業務發展,又成立了裝飾公司。手頭寬裕以后,他在城里買了房,妻子洗凈腳上的黃泥巴,跳出“農”門,在家一心操持家務。兒子學習也算勤奮,考上省內一所大學,再過年把就要畢業了。老二在遺像前叩拜之后,彎腰扶起李老奶奶:“老娘啊,大哥不在了,還有我呢!”李老奶奶抬起頭,雜亂的頭發和著淚水粘在臉上,寫滿了哀傷和憔悴。“你跟我到城里去好不好?我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大房子,有電燈電話還有自來水,有一間房子專門留給你的!”“我哪兒都不去,就守在的老窩里!”李老奶奶嗓子雖然啞了,但是語氣卻很堅定。“媽哪里都不去,以后就跟我過。”不知何時,大兒媳站到跟前,“我們祖上忠孝傳家,不能因為你大哥走了,我就不管老媽媽。”老二聽他們兩人都這么說,也就不再堅持了,他坐到李老奶奶跟前,攥著她手說:“老娘啊,你不想到我那里去我也不勉強,你以后的生活費我每月多加五百塊錢。”他又仰頭看著靠在石灰墻上的大嫂,“老娘歲數大了,以后就請大嫂吃虧照顧了。”“兄弟啊,我們是一家人,說什么吃虧不吃虧啊,雖然我是兒媳婦,把婆婆可是當親媽一般看待啊。”老二感動得落淚了。
《嚴監生和李老奶奶》未完待續
作 品 薦 讀
——河丁
嚴監生是我國古典寫實主義諷刺小說代表作《儒林外史》中經典的人物,其吝嗇鬼形象廣為人知。而這篇小說以《嚴監生與李老奶奶》為題,是一種很討巧的吸引眼球的命名,能迅速勾起讀者對這兩個人物關系的好奇,引著讀者繼續深讀下去。
作者開篇先給嚴監生正名、洗冤,說明這位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其實只是對自己吝嗇,對親戚家人還是不惜財的。接著話頭一轉:忽然想到一位老奶奶。這位老奶奶與嚴監生有什么關系,竟然能引起作者如此聯想? 從寫做技法上,也采用了明清諷刺小說經典的時空轉換、場景突轉的方法,有力地把讀者帶入故事。
寥寥數千言,就一位偏心眼的農村老太和兩個兒子兒媳之間的恩恩怨怨描摹得淋漓盡致,語言精煉老道,故事節奏不疾不徐、從容不迫。作者對農村的生活非常熟悉,對農村人的情感理解得通透,人物形象飽滿真實,事件選取非常有現實性和代表性,農村又有多少這樣的人生悲歡呢?
讀完故事,我才理解作者開頭為嚴監生正名的目的,才明白李老奶奶的故事就是歷史的翻版、舊事新說而已。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典型的諷刺小說,以諷喻、勸誡、批判及娛樂功能為特征,將戲劇形式與悲劇主題、凄厲感傷與戲謔滑稽、現實幻滅與理想建構、人心之惡與道德重塑有機地呈現出來,使人們感受到諷刺藝術的獨特魅力。
作者簡介
作者朱軍東,安徽廬江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1996年開始發表作品,文字散見于:《合肥晚報》《新安晚報》《江淮晨報》《市場星報》《大江晚報》《安慶日報》《滁州日報》《黃山日報》《姑蘇晚報》《西部開發報》《作家天地》《詩詞世界》等刊物。散文集《尋常一樣窗前月》(2014年,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被《中國出版傳媒周報》列為近年來國內出版的優秀散文集,并入選安徽省“農家書屋”政府采購項目;詩詞集《梨花明月總相關》(2015年10月,安徽文藝出版社)正在各地新華書店以及網絡書店銷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