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給我留言說他的財務為公司挽回了一大筆損失,他想要給她提一級工資以作獎勵,但又覺得發獎金更直觀,所以想問問選哪樣為好。
我的建議是發獎金,可以根據員工的貢獻價值多發一點獎金,而工資盡量不要隨意變動。
因為工資體系是一種平衡啊,薪酬是體系,肯定是不能隨便改動的。
要知道,工資與獎金的性質不同。
工資是游戲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資有既定的提升節奏,它要考慮到企業整體的利益和平衡,需要從貢獻、級別、資歷和能力提升等多個維度去考量。
比如上面那個財務,她的職業能力和素質才應該是薪酬升級的考核標準,它的貢獻可以用獎金體現,如果漲薪水那就有點不合適了——比如,她以后是不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體現出與薪水相匹配的能力?
在企業這個系統當中,規則是基石,不管老板還是員工都不能隨便改動。
工資實際上是一種等價交換,馬云在湖畔大學講課時就說過,工資就是老板買下了員工的時間,買下了員工的才華。而獎金呢,就是老板買下的東西比預期的還好,所以要獎勵你?!暗劷鸩皇歉@?,并不是每個人都有。”
工資的性質是人人都有,而獎金不是人人都有的,不然就失去了意義。
任正非也說過這個道理,他告訴年輕人要多一點打工心態,員工與企業之間就是勞動交易的關系,“對于普通員工,只要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和本職工作的目標,只要他們個人的貢獻大于成本,公司不干預其工作之外的生活,樂見他們快樂地度過平凡的一生?!?/p>
他都不要求員工感恩公司,員工感恩等于是給他發錢發多了。
團體奮斗,榮譽感,理想和情懷,這些東西當然也很重要,問題的關鍵是先后的順序,或者說是企業在不同階段采取的不同策略。
但不管什么時候,員工付出勞動、老板付出報酬的關系都是企業的根基。
只有在這個物質的根基之上,才有精神依附的根本。
在企業整個系統當中,老板與員工是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而工資、獎金和職務則是浮動的變量。
無論是關系還是變量,都是為了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服務的。這也是教科書中所說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交互。
在追求企業最大利益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和平衡,有妥協,有斗爭,個體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需要我們認真地去摸索、實踐,以找到平衡點。
所以說,創業就是修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