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板來說,員工的忠誠是奢侈品,反正我見過的老板沒有一個是覺得自己得到員工忠誠的。
他們對員工的要求很低,只要員工聽話,能拿錢做事就行了。但這也不是忠誠啊。
有很多老板認為,員工是不是忠誠,一個是看他的態度,一個是看他在工作上的表現,比如兢兢業業干了好多年。
實際上,在一個公司干好多年的員工有不少。畢竟很多人對工作的要求還是蠻低的,他們只想有個穩定的收入保障,每個月可以拿到工資去還房貸車貸和生活就可以了。
為此,他們可以忍受老板和公司的種種問題。
員工雖然是這么想,但老板考慮的可跟你不一樣,他們其實更看重員工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好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工作的業績。
老板希望自己的每個員工都對工作認真負責,最好是用心修煉“996”福報。另外還有無需宣之于口的就是員工對老板的“忠誠”。
在很多時候,這才是老板最在意的。
我們看歷史上的皇帝,哪怕再怎么英明神武,他身邊也是有小人,而且他們喜歡用小人,為什么?因為小人的態度好,對皇帝足夠忠誠。
而那些名臣之類,其實不是跟皇帝一條心,他們是經常跟皇帝打擂臺的。相比他們,皇帝當然更喜歡對自己忠誠的人,在這方面最登峰造極的可能就是乾隆的寵臣和珅。
當然,現代社會談“忠心耿耿”是個笑話,特別是員工和老板之間,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老板不會期望員工的忠誠,而員工也不會不期待同老板更親密的關系。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結果一般都會讓人大失所望。
因為這種關系的本質是利益交換,除非兩者之間產生了利益之外的情感交互(升華了)。不然的話,忠誠就無從談起。
其實忠誠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愛人之間必須忠誠,朋友之間必須忠誠,軍人對祖國必須忠誠。在企業,在職場上,忠誠也可以存在。甚至可以說忠誠是必要的。
但這種忠誠不是指誰對誰忠誠,而是也應該是對公司或共同事業的忠誠。
只有是面對組織、事業,人們才能團結在一起。而不管利益還是感情,都太復雜,變數太多,很難形成穩定的正向的忠誠關系。
回到開始的問題,那么,員工憑什么對公司忠誠?
請牢記兩點:
1、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被認可;
2、每個人都渴望增長。
幾十年來可謂閱人無數,通過觀察了解,我認為這兩點是所有人的核心訴求。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創業帶隊伍,不能是光憑一張嘴就把人聚在一起啊,你必須是要有能給別人的東西才行。
團結就是力量,而要想團結眾人,你就要理解對方,知道他們的所欲所求,然后求同存異,達成共識,把力量擰成一股繩。
當光靠精神還不行,我們還必須要有利益上的激勵。如曹德旺所說,對待下屬和員工,老板應該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為其考慮利益和前途。只有這樣,眾人才會信你,隊伍才能帶的動。
亨利·福特也強調過這點,“成功的秘訣,是把自己的腳放入他人的鞋子里,進而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事物。”
所以老板要有同理心,要深刻體會什么叫“良禽擇木而棲”,人才會自動追尋更懂得他價值的伯樂、更能志同道合的老板。
至于增長,我更愿意說是進化。不管是財富上的增長還是事業、人生上的成就,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核心欲望。
只要老板能做到這兩點,那你還要在意員工對你“忠誠”這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