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對任正非和李嘉誠都很推崇,在商業領域,他們都可以說是馬云的前輩。
在阿里巴巴嶄露頭角以后,馬云成為了媒體狂歡的寵兒,他曾表示自己其實有些不堪重負,在中國企業界,任正非才是被遺忘的高人。
同樣是做企業,馬云太清楚任正非的厲害之處,華為有多牛,明眼人都清楚,華為是真正從內到外,在根底上長出來的強大。
不像互聯網公司,多是在應用層面的繁榮。
對于李嘉誠,馬云親自拜訪過,當年他只是有點名氣的創業者,在江湖地位上跟李嘉誠沒法比。
李嘉誠做了好多年的華人首富,他的生意涉足多個產業,是生意人當中的狀元。馬云就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李嘉誠笑著告訴他,做生意的關鍵是,手頭上永遠要有一個即使天塌下來也是賺錢的東西。
那些年李嘉誠忙著在全世界尋找投資機會,但碰上來的大機會卻忽略了。他兒子錯失了騰訊,他錯過了阿里巴巴。
要知道,就是郭臺銘都多少投了點錢給馬云,這個投資給他帶來超額的回報,簡單說就是賺翻了——2020年10月份,郭臺銘拋售約一半的阿里巴巴股票套現12.5億元。
對于馬云的成功,李嘉誠表示馬云年輕有為,他樂意為其鼓掌喝彩:
朋友打高球時又遠又準,我們也會高叫一句:“好球!”
李嘉誠生于1928年,2021年已經是高壽93歲了;任正非生于1944年,2021年是77歲;馬云生于1964年,2021年是57歲。
你看,他們3人之間大約是相差20年,等于是中國商業領域的三代人。
李嘉誠最早是做制造廠的,后來成了房地產商和金融投資方面的巨賈;而任正非從1987年開始創業,三十多年來一直扎根制造業;馬云則是從互聯網業務切入,在電子商務大放異彩,然后通過投資收購涉足零售、支付、金融等多個領域。
他們三人的成功大致都離不開三個要素,第一是他們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奮斗,第二是香港、深圳、杭州賦予他們的時代機遇,第三是他們背后都有很多優秀精英的幫助和支持。
換成李嘉誠在杭州,任正非在香港,馬云在深圳,他們或許仍然能取得巨大成功,但格局應該不是現在這樣。
現在的李嘉誠早已退休,但他對這個世界仍然保持很大的熱情和求知欲,大家可以看看他在跟DeepMind創始人、AlphaGo之父Demis和Mustafa會面時候,在了解到技術進步和前景時候那種激動的情形,真的很感人。
人到晚年,愈發珍重緣分和感情。
任正非想退休,但條件還不太允許啊。他為華為的事業貢獻了幾乎所有的時間、精力和智慧,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在深圳奮斗了幾十年,還是在特殊時期才有空閑去逛了逛深圳的公園——難怪任正非曾表示自己對得住公司和社會,但對不住家人。
馬云是退休了,但他好像比以前更忙了,他說自己喜歡熱鬧,想要在更多領域取得貢獻,但形勢不由人啊。
馬云成不了任正非,但他也不會是李嘉誠。
性格決定命運,喜歡金庸武俠的馬云有自己的“江湖夢”,阿里巴巴要做“商業系統、基礎設施”,馬云想做“風清揚”。
總而言之,既要有實力,也要有名氣,最好是魚和熊掌兼得。這樣的性格跟任正非截然不同,任正非說自己啥愛好都沒有,就是聚焦在一個窄窄的面上,壓強原則,釘子精神,集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取得了突破。
馬云不是這樣的性格,而且阿里巴巴是受資本影響比較大,很難做到華為數十年的“板凳一坐十年冷”。
但馬云跟李嘉誠也不同,香港是“一國兩制”,杭州可不是啊,杭州是阿里巴巴的寶地,但杭州不屬于阿里巴巴。馬云在杭州不可能也不能變成李嘉誠那樣,一個人,一座城。
時也,命也,運也。時代的主題是公平(話說這也不正是馬大俠的初心嗎),再也不會允許誰變成“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