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讀書筆記
一)偏見
如果一個人每天維持生計的開支低于99美分,大約7元人民幣,這部分人口世界銀行定義為貧窮人口。
2005年,全球貧困人口約為8.65億人,占總人口的13%。
這些人為什么陷于貧困,是因為他們有著懶惰、短視、缺乏上進、意志不堅定等各色缺點么?
自然不是。
我們對于貧困的形成一直存在刻意的偏見。
實際上,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有著同樣的欲望和潛能,在某些方面,表現甚至更加優異。
對于窮人來說,要想發揮自己的才干,為家庭謀求未來,他們需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的艱辛,承擔更大的義務。
同時也更理性,做抉擇時非常謹慎,精打細算。
普通人不在意的小花費、小障礙、小偏差,在窮人面前隨時會變成無法逾越的難題,窮人的試錯空間極小。
世人皆苦,窮人更苦。
二)出身
出身首先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貧窮會造成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貧窮的家庭會輕易喪失挖掘孩子潛能的能力。
窮人家的孩子或許很聰明,或許有運動天賦,或許有機會成為出色的藝術家,但這些潛力會因為資源匱乏而失去展露的機會。
他可能只能上幾年的學,可能只能上普通的學校,可能由于營養不足無法成為頂尖的運動員,可能某些天賦將永遠地熄滅在身體里。
而且,即使他有什么生意上的好想法,也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
相反,富裕家庭有能力讓成長中的孩子不斷試錯,嘗試各種機會,較大的可能發掘出孩子的內在潛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出身不同,起點不一樣,成長中潛能發掘的程度霄壤之別。
窮人的孩子更窮,富人的孩子更富,會是大概率的情形。
三)信息
信息遠比我們想象的更重要,一條普通的信息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影響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
窮人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信息。
窮人勉為其難地維持著最低生活標準,大部分的開支不得不花費在食品上,沒有多余的錢來購買報紙、書籍、電視等,閉塞了接受信息的渠道。
他們不知道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購買足夠的消毒劑,凈化全年的飲用水,從而極大地降低孩子得痢疾的概率。
不清楚給孩子接種疫苗的好處,可以節省后續患病后的大量支出。
不明白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不懂得購買健康保險的益處,不知道該如何給莊稼更好地施肥。
窮人因為缺少信息來源,通常會把錢花在事后昂貴的補救上,而不是事前更廉價的預防。
這些預防措施極其方便,且具有明顯的效果,但由于信息傳遞渠道的不完善,窮人對這些好處并不知曉。
而對于普通人而言,以上種種卻是在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
我們飲用的水中已經添加了消毒劑,學校不會接受不種疫苗的孩子,工資中已經包含了醫療、失業等社保,強制購買車輛保險。
我們的周圍有著無形的助推力,渾然不覺中,已經建立起各種預防機制。
窮人和普通人之間,無形中又拉開了差距。
四)稀缺
稀缺是指擁有少于需要。
資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帶來的稀缺心態。當稀缺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便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很多時候,窮人的能力并不差,只是因為窮人的大腦早已被稀缺所俘獲,沒有心思想其他事情,進行遠期規劃。
我們出去旅游度假,箱子里裝滿了各種行李,衣服、日用品、相機等等。如果箱子夠大,可以放一些零食,甚至多帶一雙鞋,游刃有余。
但如果箱子很小,空間有限,我們就會不停地糾結,該帶些什么,又該拿點什么,左右為難。
窮人在很多時候,都會碰到箱子太小的難題。
做每件事情,都會面臨資源的不足,花每一筆錢,都要仔細考慮,產生過多的心智負擔,工作的成效會降低。
窮人的思緒被各種權衡占得滿滿的,忙碌于生計中的瑣碎,焦頭爛額。
稀缺的最大后果便是,會進一步延續并且加劇稀缺。
窮人如果沒有應對稀缺的能力,將會變得更加窮苦。
五)結語
了解貧窮的原因以及過程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件,可以減少我們對于貧窮的偏見。
多數情況下,人們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確的事情,會有更大的可能性,為“當下付出少量代價,而回報在遙遠的未來”的行為進行投資。
而窮人由于資源的匱乏,以及信息的缺失,沒有條件以及動機做類似的行為。
同時,資源的稀缺會帶來心態上的稀缺,引發權衡式思維。不得不事事計較、思前想后,窮人根本沒有余力對未來進行規劃,進而擺脫困境。
即使他們知道未來很重要,但眼前的事情永遠占據了幾乎所有精力。
如何徹底地擺脫貧窮?
一是跳出思維局限,獲取真正的知識,開啟一個良性循環。
二是幾代人接力,一點點躍升,愚公移山。
但談何容易?!
參考資料:
1,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2013,《貧窮的本質》,中信出版社
2,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埃爾德·沙菲爾,2014,《稀缺》,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