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特別是寶寶喝的奶,對于中國人來說,總是話題不斷。早些年,由于配方奶的過度宣傳,很多家長相信配方奶是比母乳更好的寶寶食物,導致很多母親主動放棄母乳喂養。還好這些年經過整個社會的努力,大部分的家長都已經認識到母乳才是小寶寶最理想的食物。
但令人費解的是另外一種現象卻悄悄地出現了,就是針對1歲以上小孩的高段數(3段、4段)配方奶越來越暢銷了。伴隨這種現象出現的是各種倡導兒童也唱配方奶的言論,隨便網上搜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文章在教家長給小孩喝配方奶到三歲、五歲,甚至七歲。到底這些言論說的對不對?高段數配方奶該不該喝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而且也非常明確:
周歲大的小孩就可以開始喝牛奶,根本就沒有必要為他們提供昂貴的高段數配方奶!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明確寶寶喝奶的目的是什么:
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寶寶唯一的食物只能是母乳。到了6個月到1歲之間,家長逐步給寶寶引入固體輔食,但母乳依然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期間家長如果沒辦法提供母乳,那么必須給寶寶提供母乳的替代物,也就是嬰兒配方奶。因此,周歲內的寶寶喝奶,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寶寶生長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營養。
但1歲以后,寶寶的消化系統慢慢發育成熟,食物也漸漸豐富起來了。寶寶生長所需的營養從原來主要由母乳/配方奶來提供,變成主要由普通食物如肉、魚、蛋、青菜、水果等來提供。這時候寶寶喝奶的目的就變成跟大人是一樣的了。不管是母乳、配方奶、還是牛奶,都只是食物的一種,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豐富的鈣質,但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如果這個時期寶寶還吃的不好,那家長就應該花點心思了,盡快幫寶寶完善食物結構。
喝奶的目的變了,對奶的要求自然也就變了。既然奶變成了普通食物的一種,那就沒所謂成分是不是接近母乳了。這時候我們對奶的要求就變成了:安全衛生、不過敏、不出現乳糖不耐受。
按照這樣的要求,那些昂貴的高段數(3段、4段)配方奶,其實就完全沒有必要給寶寶喝了,因為普通的牛奶就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這一點其實在科學界早就已經是共識了,各國的健康衛生部門的推薦也是高度地一致。下面我列舉了幾給大家看看:
美國兒科學會(AAP):
“孩子滿1歲后,你可以開始給他喝純牛奶或者脂肪含量只有2%的低脂奶,但必須同時保證攝取均衡的輔食(谷物、蔬菜、水果和肉類)。每天牛奶飲用量不能超過946毫升。超量會讓孩子攝入過多熱量,可能影響他對其他食物的胃口。”
---- 《育兒百科》
英國國家健康服務系統(NHS):
“不要給1歲以內的小孩喝牛奶,因為牛奶不含有小孩需要的均衡營養。但6個月大的小孩可以吃用全脂牛奶作材料的食物,如奶酪醬和蛋奶沙司”......“1到3歲的小孩每天大概需要350mg鈣質,大約可由300ml牛奶提供”。
---- http://www.nhs.uk/livewell/goodfood/pages/milk-dairy-foods.aspx
香港衛生署:
“一歲以上的寶寶 - 幼兒已能從多樣化的飲食攝取所需的營養,奶只是孩子均衡飲食的其中一部分,是一種容易獲取鈣質的來源。孩子每天飲用360-480毫升的奶,已大致足夠提供他們每日鈣質所需。” “寶寶可飲用牛奶(包括冷藏牛奶、保鮮裝(UHT)牛奶或全脂奶粉)。家長毋須為寶寶轉用成長/助長配方奶粉(即’3‘、‘4’號等)攝取額外營養。而且,普通牛奶比較配方奶粉便宜”
---- http://www.dh.gov.hk/chs/press/2013/130201-2.html
實際上,高段數的配方奶粉在發達國家的銷量并不好,那里的兒科醫生都會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直接喝牛奶,而且還有強大的衛生部門替家長們代言。這些產品在發達國家賣不動,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選擇監管更松的市場,畢竟柿子還得撿軟的捏嘛。
高段數粉配方奶的營銷意義遠遠大于它的實際意義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周歲內寶寶的最理想食物,配方奶最初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成為在母乳喂養不可行的情況下的替代品。這種配方奶有一個專有名詞——“嬰兒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既然是替代品,配方奶的使命在周歲后就應該結束了,因為周歲后即使家長繼續母乳喂養,母乳充其量也只是寶寶食譜中的一種,也沒必要再找什么替代品了。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市場明顯滿足不了奶粉公司的胃口。再加上近年來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的權威機構一直在大力倡導母乳喂養,各國政府也都在加大針對配方奶營銷推廣的監管力度,讓這些公司感到壓力山大。他們只好另覓蹊徑,去跟牛奶搶1歲以上兒童市場。
在國外,他們會給這些高段數的奶粉起名叫做 Follow Up Formula, Growing Up Formula 之類,這些名字在華人地區被譯作“成長奶粉”、“助長奶粉”、“幼兒配方奶粉”、“兒童配方奶粉”......五花八門什么都有,但目的只有一個:規避政府對“嬰兒配方奶粉”的監管。
但面對消費者,他們又極力地拉近兩者的距離。他們把這些奶粉的包裝做得跟嬰兒配方奶粉十分相似,讓家長都相信這些奶粉跟嬰兒配方奶粉的重要性是一樣的。
當然還少不了給奶粉加上各種功效,什么“促進大腦發育”、“幫助增強認知”之類的;來到中國后更是入鄉隨俗,好像不來點“不上火”、“防便秘”就不能顯示出自己接地氣一樣。其實這些功效都是子虛烏有的。拿這些不存在的功能說事,唯一的目的只不過就是為了賣出更高的價格。
高段數配方奶粉在營養上并不比普通牛奶有優勢
不管奶粉公司怎么宣傳,實際上各種配方奶的營養其實大同小異,我們選了其中一款3段奶粉,把它的主要營養成分跟普通牛奶作了一下對比。
對1歲寶寶需要的蛋白質、脂肪和鈣質,配方奶沒有任何優勢。倒是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牛奶高出不少,這里的碳水化合物其實就是乳糖,多加乳糖難道是為了讓奶的品味更甜好讓寶寶多喝?這個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是小孩肥胖的主要原因。
有些家長會擔心偏食讓小孩營養不良,配方奶可以補充各種營養。這個做法短期可能有點用,但長期來看是沒法避免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的。這些家長可能會因為有了配方奶就變得對偏食問題不那么重視了,這屬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小孩的偏食習慣一旦養成,很可能會伴隨終生。所以,重要的事必須不斷重復:1歲多寶寶的家長,必須盡快幫寶寶建立起豐富的食物結構,不要把希望寄托給配方奶這種“靈丹妙藥”。
高段數配方奶在國際上飽受批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實哪個行業不是這樣?不過度宣傳一下,營銷人員怎么能完成他們的銷售業績。但對于我們來說,這些產品真沒必要給寶寶喝。
不喝配方奶,家長們的選擇還有很多:“鮮牛奶”、“純牛奶”、原味酸奶,這些都是寶寶補充蛋白質和鈣質的好食品。如果你對中國的乳業沒信心,你可以盡量選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的“鮮牛奶”或原味酸奶,因為不好的奶源是做不好這些產品的。關于如何挑選乳制品,拾爸以后再寫篇文章詳細說。
如果你真連這一點點的信心都沒有,其實還有很多進口純牛奶可以選擇,隨便在京東或天貓上搜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進口的純牛奶品牌,各個國家的都有,價錢也比配方奶便宜多了,還免去了沖調的麻煩。如果你不想固定喝一個品牌,完全可以喝上一段時間就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