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孫正和 | 憶鄧散木先生論治印
靈榮軒書齋
>《書畫文化》
2022.06.12 北京
關注
憶鄧散木先生論治印
孫正和
“三長兩短語由衷,自許生平印最工。巨刃摩天空一世,開疆拓宇獨稱雄。”這是已故春賸老人沈禹鐘先生評價鄧散木先生篆刻藝術的一首詩。
鄧散木先生號糞翁,晚年因病刖一足,故又號「一足」。四十年代時,先生在上海與白蕉、沈禹鐘兩先生為飲中知己,他們論文談藝意多相合。散木先生常自稱有“三長兩短”,故名其寓所為“三長兩短齋”。所謂“三長”,就是篆刻、作詩、書法;“兩短”就是繪畫、填詞。其實先生亦能作畫,曾見其為友人作松菊圖,用筆、布局饒有韻味。先生曾為包姓友人刻一包字元押印,下方紋飾刻一茶壺,古樸可愛,真是一幅佳畫。
至于“三長”之中,尤以篆刻為最。先生治印上承秦漢,融秦漢印、齊魯封泥、漢魏六朝磚甓文字于一爐;下繼吳趙,合昌碩、古泥之長為一堂,故能生面別開,獨樹一幟。無論從先生留傳的篆刻作品來看,或從先生所著的《篆刻學》理論來看,確可謂達到了“開疆拓宇”的地步,無愧于春賸老人的高度評價。
鄧散木先生所著《篆刻學》一書,乃一九五七年前的稿子。一九六一年,我客居北京大學時,曾有緣借閱原稿四旬。歸還時,先生對我說,“《篆刻學》尚需補充和修改。”次年即患癌病,一九六三年不幸去世,修改《篆刻學》一書,竟未能如愿。其實此書從篆刻的歷史、別派寫到習篆、章法、刀法、款識、拓款、制印泥以及參考書目等,既充分地引述了古人的有益論述,又深刻地總結了先生自己的實踐經驗,內容廣博,語多精當,使后學讀之得益非淺。然先生治學謹嚴,猶以為未足也。
當時,散木先生曾對我論及要補充修改之點。我又多次當面聆聽先生的教益,回到北大校舍后,都及時做好筆記以備學習之用。惜此筆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如今只憑回憶作一簡述。
學印必先學書
散木先生認為“篆刻是書法、繪畫、雕刻三種藝術的結合,而書法占有首要的地位。”
先生常說,“刻印,就是以刀代筆,以石代紙。你想刻好印,首先要寫好字;你想把印刻成自己的風格,就要寫字寫出自己的風格,不懂書法的印人是無法想像的。可是,現在就是有一些刻印的人,不懂書法而自以為印刻得如何如何的好。正是丑婦賣騷,令人作嘔。”這雖是十八年前的話了,卻值得現在學印的人深思!先生認為,“凡開拓篆刻宗派之大家,皆一代之名書家。若何震自謂'六書不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若鄧琰早年客江寧梅氏,縱觀秦漢以來金石善本,手自臨摹,為時八年,遂工四體書,篆書剛健渾樸,猶稱神品,篆刻亦如其書,后人謂其'書從印入,印從書出。’若趙撝叔嘗嘆,'古人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撝叔于書、畫、金石無一不精,始有如是……”
我曾問及先生自己,習篆化過多少時間,先生笑而答曰:“完白天資超人,昔客梅氏八年,晨起研墨盈盤,至夜分墨盡就寢,寒暑不輟,遂成一代宗匠,吾資不及山人,曾倍習之。”難怪先生不但是近代著名的篆刻家,而且也是近代少見的書法藝術家之一。
先生曾屢次提到“秦漢人日常所書文字即為篆字,加之漢印作篆的人均為槃槃名家,故治印必宗漢,這是無可非議之理,如果你只是在要刻印的時候來'描’一下篆字印稿,而從未下苦功習篆,那末,永遠不會刻好印的。”
名將布陣,奇正相生
散木先生又稱“印人必須是書家,書家未必是印人。治印畢竟不同于書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繪畫藝術因素,就是章法。”
先生治印除具有深厚的書法根基外,對章法別具幟樹。先生常舉徐堅論章法之言,“章法如名將布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起伏相背,各隨字勢,錯綜離合,迴互偃仰,不假造作,天然成妙。若必刪繁就簡,取巧逞妍,則必有臃腫、渙散、勾牽、局促之病矣。”
先生也常以缶廬治印與趙石(字古泥,為散木先生治印師承)治印相比,認為,“缶廬治印,側重刀筆,故其章法往往有支離突兀者。而泥師治印,于章法別有會心,一印入手,必先篆樣別紙,務求精當,少有未安,輒置案頭,反復布置,不惜積時累日數易楮葉,必使安詳豫逸方為奏刀,故其所作,平正者無一不揖讓雍容,運巧者無一不神奇變幻。”這段話說明治印著意經營章法的重要。用散木先生評價趙石治印的話,來評價散木先生自己的治印藝術,何嘗不是十分妥貼的呢!試看“淺予筆墨”一印,兼備揖讓雍容和神奇變幻之妙。你看,“淺、筆、墨”三字以拙取勝而不板滯,拙中寓巧;“予”字以巧取勝而不纖媚,巧中寓拙。以巧應拙,以拙承巧,此所以“予”字的兩個“圓環”能容納在長方印之中的道理。又看兩個“環”圓,其實不圓,似圓實方。說不圓嗎,其實比圓規劃成的圓更“圓”。這不是機械的圓,而是藝術的“圓”。這兩個環有輕有重,有斷有續,似斷實續,生動極了。正因為如此,圓納方中無格格不入之態,有畫龍點睛之妙。
一般印人作多字印,不顧字形大小,筆畫繁簡,逐字整齊,占地相等,以為能事畢矣。其實這種布局,如布算子,平板可厭。散木先生常謂,“多字印必須求其字體筆畫量為錯綜,令逐字成章,合章成印。”先生常舉文壽承之語曰:“五六字以上須稠疊,令如眾星麗天。”如先生所刻“西湖葛嶺云巢”一印,詳審虛實、朱白,使各邊輕重空隙相互呼應,通過疏密、增損、挪讓、離合等巧妙安排,使字體本寬者不寬,緊者不緊,繁者不繁,簡者不簡,方者不方,圓者不圓,如此章法,始可謂刻多字印之能事盡矣。
散木先生治印頗重邊緣,曾云:“印之有邊緣猶屋之有墻垣也。”先生所遺印稿,大抵白文印四周略留空地,亦有一面逼邊三面留空者,亦有三面逼邊一面留空者,惟下邊必須留出相當空地,否則上重下輕,搖搖欲墜。如“跋扈將軍”一印,印文盤錯離合,三面逼邊,然各不相同,加之下邊留空,儼然如足智多謀之將軍。朱文之邊緣,先生多取法封泥匋甓,輕重取勢。然其所重輕,均有意義,歷非任意為之。
“計白當朱,計朱當白。”是散木先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每當我習刻幾方印章去求教先生的時候,先生常對我所刻白文印章反問一句,“如果按你所刻白文的筆劃改刻朱文,此印能否成立?你的白文印留下的朱紅處是否也有筆墨之意?”有時又對我刻的朱文印章反問一句,“看看你刻的朱文改刻白文如何?你刻的朱文印留下的空白,能否構成一幅氣韻生動的畫圖?”簡簡單單的兩句反問,使我對“計白當朱,計朱當白”的道理從此有了深刻的理解。試看先生所刻白文印“李濟深印”、“黎雄才印”、“李滋新”等,朱紅處真有筆墨淋漓之感。再看先生所刻朱文印“平地一聲雷”、“吳作人”、“廢畫三千”等所留空白,猶如水墨畫中留出的天、地、云、水。難怪杭印人韓登安先生生前要向我懇借《散木旅京印留》,并一一摹過,還盛贊“近代印人唯趙石、糞翁師弟二人能得分布朱白之奧秘,散木晚年所治印更令人嘆為觀止”,語誠不虛。
散木先生為名畫家李可染先生所刻“孺子牛”一印,猶如群牛戲于清水塘中。足見章法無疑為繪畫之藝術。
刀法是表現書法和章法的手段
觀散木先生所遺印稿和石章,有筆有墨,有刀有石,可見,散木先生是非常重視刀法的,到了晚年,對刀法更有辯證的看法,常對求教刀法的青年人說,“學刀法不難,摹刻漢印百方,自能掌握。”然先生又說,“不懂書法、不懂章法的人,刻的印只能取信領包裹罷了。至于精于書法、熟于章法的人,將自己篆寫的印樣通過刀刻,把書法和章法完美地表現出來,才是最好的刀法。”目今有不少學散木先生治印風格的人,一味追求刀痕歷歷,顯耀自己刀法“驚人”的印章,恰正是趙撝叔所說的“但有刀與石”而已。這樣的“作品”,可說是還未入治印藝術的大門呢!
先生曾論及“漢印作篆與刻鑿本為二事,只要作篆者寫得好,那么熟練的工匠就能刻出佳印。此類事明代也有,相傳文彭所為牙章,多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刻之,然能不失公筆意。”文彭有一段刀法論:“刻深須松,令如蜻蜓點水;刻淺須實,令如蛺蝶穿花;刻壯須有勢,令如長鯨飲海;又須俊潔勿臃腫,令如綿里藏針;刻細須有情,令如仕女步春;又須雋爽勿離澌,令如高柳垂絲;刻承接處須便捷,令如彈丸脫手;刻點綴處須輕盈,令如落花著水;刻轉折處須圓活,令如鴻毛順風;刻斷絕處須落續,令如長虹競天;刻落手處須大膽,令如壯士舞劍;刻收入處須小心,令如美女拈針。”我曾問及先生,這段話應作何理解?先生解答說:“文氏所述刀法,不僅說明了如何運刀刻石,更重要的是說明通過刀刻完美地表現了書法和章法的藝術效果。”
綜述書法、章法、刀法之間的關系,先生認為,“善書法者,治印有筆有墨;善章法者,治印有神有意;善刀法者,治印裁頓合度。三者俱備,則臻完美,可稱神品。若刀法稍遜,筆意已到,章法完善,未為全失。若一味追求刀法,筆意全失,章法紊亂,不幾帥亡而卒亂乎,則印野矣。”
所以我們說,離開了書法和章法空談刀法,對學習刻印是毫無補益的。
擇善而從
散木先生常說,“學書、學印天資與功力二者不可偏廢,天資不可強求,功力當可求己,多看多寫,人十己百,實為不二法門。然勤于學習還得善于學習,擇善而從。”
一九六二年,我曾客居杭城,求教書法于張宗祥先生,他教我習《大小云麾將軍碑》。我記得北海有言“似我者俗,學我者死。”此兩碑是否可學頗有疑問。于是寫信詢問散木先生,先生回我一信說,“李北海有兩云麾碑,一為《李思訓》,一為《李秀》,稱《大小云麾》。《李思訓》特別欹斜,《李秀》則少此種習氣,字亦較肥,惟模糊一片,甚難臨摹,至學李者死為李自己所說。其實非不可學,特不能學其習氣耳。”
學書、學印其理相通,均需擇善而從。散木先生曾說:“秦漢印中其平正者、質樸者、有巧思者可學;板滯者、乖謬者、過纖巧者不可學,要臨古不為古人所囿,臨其神不臨其貌,取其長不取其短,有似而不似處,有不似而似處斯為得髓。”又說:“封泥多板滯,學封泥必須死中求活,于板滯中寓巧思方可,然巧不能過,過則怪誕。”先生又說:“除秦漢印外,諸家治印也應廣泛學習,但不能短長不分,誤學其短。如歙派印人程穆倩篆法時有乖誤;浙派印人陳曼生之有肉無骨,錢叔蓋之牽合附會,趙次閑篳路藍縷,皆后世浙派鋸牙、燕尾所自出;鄧派印人吳熙載白文之秀媚,徐三庚朱文之妖冶,師倉石妄學支離,骎成惡習,皆不足取。”這里指的是這些印人的短處,而他們的許多長處,自然是可以學習的。
一九六二年散木先生病稍愈后從醫院還家,曾寄詩相示,“浹旬病榻支離甚,今日歸來白發新。花木依然同隔世,親鄰相見若平生。飯蔬自許非尸位,伏櫪猶堪起壯心。剩有未乾江海筆,衰年報國有余情。”先生壯心,躍然紙上。
孫正和
(1935--1990),生前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蘭亭書會會員、紹興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新昌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新昌縣政協委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細讀鄧散木《篆刻學》:學“鄧派”,記好兩個人就可以了
篆刻知識
篆法章法與刀法篆刻講堂十五
篆刻刀法 章法 字法白文印刻章方法#手工篆刻#篆刻刀法#書法篆刻#篆刻#中華文化#篆刻藝術 #篆刻閑...
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丁二仲印集》觀感
日行一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
遵义县
|
开远市
|
磐安县
|
永城市
|
塔城市
|
定州市
|
米林县
|
大新县
|
崇礼县
|
彭水
|
从化市
|
博乐市
|
嘉兴市
|
鲁甸县
|
贵定县
|
安义县
|
南和县
|
利津县
|
安康市
|
南漳县
|
嵊泗县
|
蛟河市
|
鹤峰县
|
荔波县
|
湘阴县
|
肇庆市
|
大石桥市
|
黄平县
|
昌都县
|
大埔县
|
茶陵县
|
孟州市
|
张家港市
|
蒙阴县
|
依兰县
|
建阳市
|
寿宁县
|
尼勒克县
|
乌拉特前旗
|
淮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