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釋古鑒今,承先啟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文字則是記錄文明的最佳工具。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以其豐富的內容、完整的文字體系成為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見證者,同時也是聯通上古中國與當下中國的重要途徑。1899年,晚清金石學家王懿榮在藥鋪的一味藥材——“龍骨”上發現了文字,開啟了甲骨文研究之門。轉眼間,時間早已過去了120年。由于甲骨文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有著不可代替的象征意義,全國多地都舉辦了紀念甲骨文被發現120周年的活動,更多的人借由這個契機重新認識、走近了甲骨文。

  2019年,甲骨文研究迎來了新的熱潮,但是,同樣是在這一年,一位研究甲骨文的大家卻悄然離開了人世。農歷己亥年春節剛過,許多人還沉浸于假期的快樂氣氛中,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教授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李學勤(左二)在研究清華簡。(資料圖))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

  對于李學勤這個名字,如果不是從事與歷史研究領域相關工作,人們可能會覺得十分陌生。但即使是從不關心歷史的人,也會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有所耳聞,而李學勤正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

  雖然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對中華文明的意義是重大的。我們常常自豪地對人說“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但能夠被證實的“信史”只有三千八百余年。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商代中晚期中國土地上的燦爛文化,但是商代早期和幾乎整個夏代的歷史則處于一個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被證偽的尷尬處境。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司馬遷的時代就已經遇到過了,司馬遷稱自己曾經看到過一些黃帝時代以來的文獻,但是由于這些文獻中對于年代的記載相對模糊、對于歷史事件的記載漫漶不清且相互矛盾,所以他只好棄之不用。

  而由李學勤先生出任首席科學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意義正在于此:對于上古三代事件發生時間的確認不但有利于對這段歷史的進一步研究,還能極大地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李學勤先生的甲骨文研究,說起來頗為傳奇。李學勤先生是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但他卻不是歷史學或古文字專業的科班出身。1951年,不到20歲的李學勤先生考進了清華大學哲學系。入校后,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先生對他寄予厚望,并給予他很多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按照這條路線走下去的話,中國的學術界可能會多了一位哲學家李學勤,而不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誰都不曾想到,入學兩年之后,李學勤先生卻對考古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他從清華大學“離家出走”,以臨時工的身份進入了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陳夢家等老一輩歷史學家的指導和幫助下,1954年,本該是從清華大學畢業的李學勤卻成為了一名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正式員工。所以,即使是到了后來,李學勤先生成為了中國首屈一指的歷史學者,他的學歷仍然是清華大學肄業,這在中國是極其罕見的。

(清華簡)

“走出疑古時代”

  李學勤先生的最后二十年,幾乎都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結合在了一起,對于一個當時已經將要退休了的老年人來說,他這樣地執著究竟是為了什么?

  原來,李學勤先生在長期的歷史研究中,不但對歷史細節有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把握和理解,對歷史學科本身也有著深入的反省和思考。其中,李學勤先生最為發人深省的斷論便是“走出疑古時代”。

  中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向來有三種:“信古”“疑古”“釋古”,著名歷史學家馮友蘭先生認為這三種態度其實是有著先后順序的,而我們目前正處于從“疑古”到“釋古”的轉化階段。中國的歷史上有過數次聲勢浩大的“疑古”思潮,而對我們當下歷史研究影響最大的便是晚清以來的疑古熱潮,它把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切圣賢幾乎都推翻了,中國古代再也不是那個禮樂分明、令人神往的黃金歲月,而是一個連它的存在都是值得質疑的歷史階段。如果站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去看,這次疑古熱潮有著重大的意義,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社會和文化的進步;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次疑古熱潮也不乏矯枉過正的情況,對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判有時甚至不免帶有很多主觀的色彩,這顯然對歷史研究而言是不夠嚴謹的。

  在這種情況下,李學勤先生繼承和發展了馮友蘭先生的“三階段論”,并提出了“走出疑古時代”的倡議,而圍繞著“夏商周斷代工程”所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則是李學勤先生對這一倡議的具體實踐和代表性成果。

  近年來,李學勤先生又投身于“清華簡”的研究當中,直到去世前不久,他還在國內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兩篇有關“清華簡”的研究論文。李學勤先生對“清華簡”的高度關注,正是他對其“走出疑古時代”倡議的又一次實踐。“清華簡”指的是一批收藏于清華大學的戰國竹簡,由于其出土時間、流散過程無法確定,所以許多歷史研究的同行們認為這一批竹簡大多為后人偽造。李學勤先生力排眾議,以古稀之年親自參與到了這批竹簡的清理與考釋當中,通過多種證據的證明,大膽推測出這批竹簡為白起伐楚之前出現在楚國的歷史文獻。而更多的成果證明了李學勤先生的推論,有力地回擊了對“清華簡”真實性的質疑。從“疑”到“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標志著中國歷史研究的重大進步。

(王懿榮)

那些不能忘記的名字

  李學勤先生一生致力于甲骨文研究,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對古代文字和文獻的解讀勾勒出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輪廓,厘清了上古中國的基本譜系脈絡,疏通了上古中國與當下中國之間的溝渠。而在李學勤先生對中華文明的研究中,起到媒介作用的就是甲骨文。可以說,甲骨文是我們揭開自己身上文化密碼的一把鑰匙。通過對甲骨文的解讀和研究,我們可以對中華文明作出追根溯源式的發掘,這對提高民族文化自信至關重要。

  今年是甲骨文被發現后的第120個年頭,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在甲骨文的研究歷史上,有一些名字仍是讓人難以忘記的。

  王懿榮:他是最早發現甲骨文的人。一次,王懿榮在藥鋪開藥,看到所開藥劑中“龍骨”這味藥上有著細小的花紋,多年的金石研究經驗告訴他,這一定是一種未知的文字。王懿榮索性將這些龍骨全部買下,并對上面的文字加以考證,初步斷定其為商周時期的文字,從此,中國告別了“人吞商史”的年代,記有文字的龍骨也擺脫了被人研磨后入藥的命運。

  劉鶚:他是第一個對甲骨文進行整理的人。王懿榮在八國聯軍侵華時以身殉國,其子將其所收藏的一千余塊甲骨轉賣給了劉鶚,劉鶚對這些甲片進行了整理,著成“鐵云藏龜”一書,從此,對甲骨文的發掘與研究開始日漸興盛。

(劉鶚)

  “甲骨四堂”:他們是四位在中國近代對甲骨文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在古文字研究領域,素有“甲骨四堂,郭董羅王”之稱,其中郭指郭沫若(字鼎堂)、董指董作賓(字彥堂)、羅指羅振玉(號雪堂)、王指王國維(號觀堂)。“甲骨四堂”在研究領域各有所長,羅振玉擅長考證,他斷定出寫有甲骨文的龍骨被發現的地點;王國維擅長考釋,他最早鑒定出甲骨文的一些字詞,為甲骨文的研究打通了最開始的道路;董作賓擅長斷代,他最早將甲骨文進行分期整理,還原其中所記載的事件;而郭沫若則是早期甲骨文研究的集大成者,他考證出了500多個甲骨文的意義和用法,并對商代奴隸制社會的性質做出了確認。正是由于“甲骨四堂”對甲骨文孜孜不倦的研究,才使得我們能夠管窺商代先民們的生活百態,了解我們中華民族創始階段的篳路藍縷。

  雖然李學勤先生的身影已經漸漸遠去,但是對甲骨文的研究熱度卻在與日俱增,甲骨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質樸素雅的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并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血脈中重要的元素。

文\本刊特約撰稿  吳辰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  于昕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學勤】探尋華夏文明之起源—李學勤講述76年人生經歷
行走的“百科全書”,被稱為東方之子的李先生去世了
李學勤:讓模糊的古代文明清晰起來
李學勤:牛角掛書修名立
“走出疑古時代”遭遇大規模學術質疑
夏商周年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图片| 平泉县| 新昌县| 开江县| 察哈| 格尔木市| 康马县| 滕州市| 广西| 偃师市| 湘乡市| 武强县| 民权县| 崇信县| 海城市| 鹰潭市| 罗平县| 金秀| 孟村| 梅河口市| 万州区| 乌兰县| 大宁县| 原阳县| 墨脱县| 天镇县| 张家港市| 富民县| 泊头市| 江华| 噶尔县| 罗江县| 大姚县| 洛川县| 高邑县| 阿坝| 图木舒克市| 凤城市| 五台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