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海報。
相比于《七月與安生》的感人治愈,《少年的你》展示的青春則有些殘酷和沉重。影片中,陳念(周冬雨飾)與小北(易烊千璽飾)在生活中都是缺少關愛的孩子,兩個人的青春被放置在沉重的現實背景中,重慶這座城市則讓這部電影充滿了市井煙火氣。
性格內向的優等生陳念一心想到北京讀書。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四處躲債,只留她一人在簡陋的家中一邊復習,一邊面對咄咄逼人的討債者和冷嘲熱諷的陌生人。她承受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壓力和絕望。小北從小便離開了父母,在生活的泥沼中苦苦掙扎。影片中的現實主義氣息與以往上映的許多青春片明顯不同,后者常常被套上浪漫的光環。男女主人公的小秘密和小苦惱,只是為了更加凸顯青春時光的可貴,引發觀眾的懷舊熱潮。
高考是眾多中國孩子青春中的緊箍咒,是青春片中很難回避的話題。《少年的你》對高考場景的描繪異常真實。影片中有一段蒙太奇畫面,參加模擬考試后的陳念在教室里按照名次換座位,小北在麻將館里討生活。兩組畫面毫無違和的穿插,都暗示著背后的激烈競爭。嚴厲認真的監考老師、緊張忙碌的閱卷現場、戒備森嚴的試卷倉庫……這一大段紀實鏡頭看似與影片故事情節無關,卻渲染著真實的高中生活氛圍。陳念為了高考忍受著欺凌和侮辱,這是她生活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仿佛經歷了高考,人就會在一夜之間長大,殊不知人生的答卷要比高考復雜困難得多。
大多數人的青春中不會有墮胎、早戀等劇情。陳念與小北的相互靠近,與其說是相愛,不如說是兩個弱小個體的彼此溫暖。
《少年的你》劇照。
過去,易烊千璽一直都與流量小生的標簽分不開。在《少年的你》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小北讓人想起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的小四,那是一只孤獨倔強的小獸,外表兇狠、玩世不恭,卻在不經意間從眼神中流露出溫柔。小北對陳念的保護一開始是為了報答,最后才逐漸沉淀為愛。小北知道自己和陳念是不同世界的人,外表邋遢的他希望自己愛的人有一個干干凈凈的人生。“我這個人什么也不是,沒腦子、沒錢、沒有未來,可是我喜歡一個人,想給她最好的結局。”這是片中小北唯一一次告白,也是最催人淚下的片段。同班同學胡小蝶的跳樓自殺徹底改變了陳念的命運,內斂敏感的陳念外表弱小卻充滿了同理心。她在眾人的圍觀中為胡小蝶遮住身體,維護了她最后的尊嚴。她為素不相識的小北報警,甚至不惜自己以身試險。陳念和小北兩個人的互相吸引源自內心深處的善良,這也是兩個看似差異巨大的人底色相同的地方。
為愛犧牲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母體內容,最早可追溯到狄更斯《雙城記》中的卡頓先生,那個頹廢落魄的年輕人為了愛人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從容走上了斷頭臺。就如同這部影片中的小北,奮不顧身也要保護自己愛的人。
一部優秀的影片除了能給人提供娛樂消遣,更應展示自己的社會責任擔當。韓國電影人通過《素媛》《辯護人》等佳片,揭露與反思了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和變革。《少年的你》這部影片對校園欺凌問題的揭露震撼人心,引發大眾熱議和思考。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少年在校園中被欺凌,成年后又逐漸忘卻了那段不堪的經歷。《少年的你》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悲傷的青春愛情故事,它關注校園欺凌,希望能喚起更多人的思考,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社會價值所在。
《少年的你》目前豆瓣評分8.4。
我們要警惕青春中的惡,要有直面“惡”的勇氣。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在《蠅王》中描繪的那樣,如果沒有有效的約束和正確的引導,一些被青春荷爾蒙催動的孩子會肆意釋放人性中的邪惡。可悲的是,他們對這種邪惡的力量卻不知輕重。在《少年的你》中被欺凌的胡小蝶無助地說:“她們一直都在欺負我,可是你們什么也沒做。”陳念問女警官:“如果世界是這樣的話,你還愿意把你的孩子生下來么?”這是一些在成長中被欺凌的少年所面臨的困境,這些問題拷問著每一個成年人,成年人應該為這些孩子做的還有很多。
善念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能夠讓一個身處困境的人感受到光和希望。如果不是陳念的一句發自肺腑的關心、一次奮不顧身的相助,或許小北還會繼續在底層的泥沼中沉淪,看不到出路和希望。如果不是小北的收留與關懷,很難想象陳念能夠獨自一人挺過高考前那段煎熬歲月。這些已經超越了少年之間的情愛,是人性中讓人感同身受的善意。
就像易烊千璽呼吁的那樣,對于校園欺凌,國家在行動,但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文\本刊特約撰稿 嚴鑫超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 黃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