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維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1
思想之光芒,照耀萬里長
作為曾經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教師,我一直提倡以實踐為導向的注重批判性思考的教學和培養方式。
這種教學和培養方式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以實踐為導向;二是批判性思考。
以實踐為導向就是以組織實際運營和管理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導向,體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批判性思考則是注重批判性地反思而非流于膚淺的職業教育。
這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順利就業,體現其人力資本投資的價值。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以實踐為導向,注重公務文書的寫作,辦公軟件的應用及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注重圍繞實踐來學習和成長。
然而如果缺少了第二個方面,即批判性思考,那么這種教育就淪為了一種簡單的、低端的職業教育,必定會限制人的進一步和長期的發展。
一方面,從長遠來看,一個人的思維和深層次的素質(不是知識和具體技能或所學專業)對其發展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另一方面,大學教育不應該是單純為了職業和就業的需要(盡管這是一個重要目標)
從個體層面看,人的思維的培養,素質的提升及全面發展是很重要的;
從社會層面看,這種思維和素養的提升關系到整個社會教育功能的實現和國民素質的提升乃至民族的進步。
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有賴于良好的思考和邏輯分析。
然而,現實中太多的人在這方面有著很大的缺陷,包括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
他們習慣了從教材和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卻從來沒有自己去思考和分析,這樣的人,缺乏勇氣和靈氣,這樣的人,注定只能從事“打雜”的工作。
可是,思維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在空中樓閣之上的。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心理學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中有兩條重要法則:
1.通過形而上的方式并不能學會批判性思維
換言之,你不能僅僅通過教導批判性思考的幾個原則就使人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在不同學科的具體學習材料中才能學會。
2.不同學科間批判性思維不具備可遷移性。
啥意思呢?
術業有專攻是也,你在這個領域是專家并不意味著對別的領域你也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更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只能在具體的學科中才能學會,要想在某個學科上像專家一樣思考,就必須掌握該學科的大量基礎知識,并且在某個學科掌握的批判性思考并不會遷移到其他學科。
因此,除了思考方法和工具的掌握外,讀者更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所在的領域進行反思。
沒有扎實地掌握某一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就不可能靈活應用它,也就沒辦法很好地對現實進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你付出大量的心智努力,然而一旦你掌握了這個習慣和技能,并結合自身專業和領域,在實踐中持續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和系統構建它會對你個人的學習和成長、職業的發展乃至人生的幸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
用思維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可能是我身上還帶有些理想主義特質,總想著授人以魚的同時也能授人以漁。
所以,從思維燈泡成立之初,我給它的定位的就是“用思維之光,照亮職場前行方向”,也即是——以批判性思考為指導,并貫穿全程,專注于個體學習、成長與職業發展。
所以才會形成“一個中心,兩條路線”的內容體系。
一個中心:以個體人力資源的核心能力素質開發為中心,聚焦于思維提升與性格教練反饋。
兩條路線則分別是通用線和專業線。
通用線:圍繞職場發展的幾個關鍵轉型階段系統分析和提煉,包括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求職技巧)、職場小白(職場適應與角色轉變和提升)、管理者(系統培養與提升)及領導者。
專業線:聚焦于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包括人才測評與選拔、培訓體系搭建、內訓師培養、薪酬績效體系、企業文化等。
也許有人會問,你也不是大咖或大牛,有啥優勢或創新呢?
沒錯,我不是所謂的大咖或大牛(也許以后就是了嘛,哈哈),可我還是有自己精心開發與設計的課程,而且聽過的人都還是比較認可。
我也沒有任何所謂高大上的證書或資質,除了四六級和碩士學位證,就剩下本科考的一個三級人力資源師證書了。
(其實要找所謂的大咖也不難,只要找到利益合作的點就能搞定)
至于動不動就談創新,其實是我所厭惡的。
創新一定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只有當我們原來的方法或手段難以奏效時,才需要創新。
倘若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也就失去了他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創新本來就應當是在持續積累和改進的過程中的一個結果,當你想的多了,研究得透徹了,或許不經意間創新就來了。
一味強調創新,甚至硬性考核,結果往往是逼得人去造假。
我以前看過一段話,雖然不文雅,但很是貼切。
創新就像拉屎,它是一個厚積薄發、自然而然的過程,你非要去強制、去考核,人家沒屎你非要把人往廁所趕,人家也拉不出來,或者干脆找一抔黃土來冒充領賞咯。
呵呵,現實中難道沒有?!
也有人會說,你太天真了吧。大家都這么干,你不這么干就可能被淘汰啊。
的確,市場信息不透明,交易雙方不對稱的情況下,是可能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得“好人沒好報”。
可是長遠來看,真正能夠持續生存、發展壯大的,不說全部、絕大部分也是優秀的,尤其是競爭相對較為充分的行業和地區。
現實中是有各自坑蒙拐騙還賺錢的現象,可就算從功利的角度來看,也有小利和大利、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分呀。
不圖小利,方有大謀。
不困于咫尺方寸,不憂于一城一池之得失,方顯大家風范與本色。
3
從大學生求職開始
做什么事情總得有個輕重緩急和先后次序。
從時間上來看,大學生求職作為職場發展的前階段,是最適合我們以此為切入的;
從空間上來看,大學生這個人群也是最為集中的,同樣最適合我們以此為切入;
從我自己來看,這個群體的粉絲應該也是最多的,這塊也是我相對最擅長的。
所以,就從大學生這個群體以及求職這件事切入吧。
接下來就分析和實操:
無非是兩個大事情:人和事。
人的問題主要包括人員招募、選拔、培訓和使用。
事的問題涉及兩大類:內容和傳遞。
不斷細分,做成流程圖:
最開始找了12個小伙伴,其實都不需要特別選拔,能來的都是具有一定主動性的,一般來講都要好于他們周圍同學的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之后的工作過程中去考察、挑選,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一個人完成任務的效率和效果中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他的動機、意愿和能力。
畢竟我是統一說明,安排任務的。
對于意愿比較強,工作任務完成比較好的,悉心栽培就行。
其實團隊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精簡高效的團隊絕對要比一群烏合之眾強太多。
他們的表現也確實大多都還不錯。
比如工作內容中的一項——文章內容與題目確定——我之前其實已經有系統梳理了,但在他們的基礎之上又做了調整和優化。
這里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思維方法及最近一兩個月會推出的主要文章和內容。
一提到求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網站、簡歷制作和面試技巧。
實際上,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下圖:
浮于表面的是網站、簡歷制作和面試技巧,這些并不是不重要,可一定不是最最重要、最根本的。
最根本的是你對職業的認知和了解,你自身的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以及崗位之間的匹配度和勝任度。
所以,我們肯定不能停留在求職技巧這種淺層次的內容上,更要包括如何深入地自我分析,如何有效地自我提升指導及職業探索和了解。
同樣借助在線思維導圖。
第一步:畫出幾大塊內容:
第二步:每一塊再深入分析。
自身人力資源具體包含什么?如何分類才能更加清晰?每個具體內容又如何有效提升?
怎樣認識外部世界?要認識的東西有什么?如何著手分析?
有哪些求職方法與技巧?招聘需求?簡歷?筆試?面試?陷阱?求職者遇到的主要問題又有哪些?
不斷地自問自答、自我批判,假設、質疑和驗證。
最后我們做出了一張大圖:(估計你們看不清楚,看看就好,哈哈)
求職的主要相關主題與內容
當然,這也是初稿而已。
后面會繼續調整和優化,包括我們在培訓與咨詢中接收到的反饋和建議,全部批判性地吸收和參考。
附帶說一句,我們的培訓也是這種建構主義教學和批判性思考的方式進行的,會有很多地互動、討論和交流,后面我們會舉線下培訓的。
前期是很便宜的,估計就一兩杯咖啡的錢,如果你能成為我們的團隊,幫我們大力宣傳和推廣,表現好的甚至可能免費哦。
感興趣、有需求的可以加入我們。
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入群啦
你還猶豫或者暫時不需要也沒關系,關注我們公眾號就可以了,相信你能從中有所收獲與成長的。
思維燈泡
用思維之光照亮前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