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電企業來說,今后打造商業“護城河”還有價值嗎?接下來,家電企業還能建立起屬于自家可控的“護城河”嗎?
賀揚||撰稿
企業的“護城河”到底是什么?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所謂的產業“護城河”,就是有別于同行的差異化競爭手段和模式。而不只是簡單的“同行無法模仿和復制的顛覆性發明技術和商業模式”,還包括領先同行半拍甚至一拍的市場營銷、產品微創新,以及服務等等。
說白了,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所謂“護城河”并不是單一的創新技術,只要能在一線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并保持領先優勢。那么,無論是通過技術研發,還是生產制造,或是市場營銷、用戶服務等手段,只要形成了足夠的差異化優勢,都可以成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很多家電人會由此認為:所謂的“護城河”建設,長期以來只適用于大企業,而不適用于中小企業。因為,大企業的產業鏈優勢和話語權,都更具競爭力。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們,多年來只能依靠模仿和跟進的競爭手段,一直沒有建立可控的話語體系。
對此,家電圈認為,首先對于家電企業來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未來,都應該要想辦法構建自己的“護城河”,打造自己主導并定義的商業新賽道;其次商業護城河的建立,不只是大企業等少數廠商的責任,而是整個行業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命題,說白了就是構建企業的差異化優勢。要想立足,必須要有自己“吃飯的家伙”,即便是采取模仿、抄襲手段的企業,也需要提升能力。
失控正是最近一兩年來,整個中國家電產業遭遇的最大問題和挑戰。面對當前這樣一個市場競爭格局,到底誰在掌控局面,誰又能掌握局面?是眾多的家電頭部企業,還是那些電商渠道巨頭們,或者是那些看不到抓不住的消費需求?廠家越來越弱、鄉鎮經銷商越來越不賺錢、線上電商大戶和線下連鎖巨頭天天低價。消費者很清楚,就是怎么方便怎么選擇。最終,在市場局面失控的背景下,更加凸顯家電廠商打造商業“護城河”的重要性。
當前,整個家電產業與中國制造、中國經濟一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通道中,但有一些方向沒有發生改變:那就是,好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已經可以擺脫甚至超越周期性的影響,走出一輪完全獨立的行情,獨立于行業,甚至獨立于外部的經濟走勢。同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會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走出一輪新行情和大行情。
從外部宏觀環境來看,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就是去泡沫、避實就輕,重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和消費激活。那么,這對于家電產業來說,其實就從上游的供給側到下游的需求側,迎來一體化變革的契機和拐點。從內部微觀環境來看,家電產品消費的兩極分化帶來了企業競爭格局的兩次分化,原有的一二三線品牌格局被徹底分化為“高端和低端”的兩極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靠什么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靠什么搶奪消費者的芳心,顯然需要家電企業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建立新的商業競爭手段和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電廠商 必須要加快、加大“商業護城河”的建設,絲毫不能放松和懈怠。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