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市場下跌、需求低迷的家電市場上,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們,竟然還能堅定地推動產品結構調整,推高整體的均價上漲。
在線上電商平臺紛紛低價搶單、線下經銷商實體店生意艱難時刻,這個行業頭部企業們,卻實現了"線上走量,線下推優"的錯位化經營,線上均價普遍要比線下均價低出2、3千元左右。
進入2020年的中國冰箱市場,相對于其它行業和品類,釋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走勢。在家電圈看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市場經營的全面分化:品牌格局的分化,零售渠道的分化,以及最終釋放出不同企業經營思路和理念的分化。
首先,從品牌層面來看,企業間的經營分化已經日益明顯和突出。海爾、美菱、容聲海信,以及博世西門子為主的巨頭陣營,已經趨于穩定,但仍然呈現出1+2+1"的階梯式分布,其中海爾謀求份額的擴大,而美的系、容聲海信系則在積極追趕,博世西門子也開始"規模利潤"雙品牌協同。
此外,美菱、松下、三星等二線,以及康佳、奧克斯、TCL、韓電、創維、奧馬,還有小米、云米等三線品牌,則分別于線上和線下展開了較量。其中美菱、康佳、TCL等將追趕的主場則鎖定線上電商平臺;而松下、三星則堅持線下實體店為主。
來自奧維云網數據:截止今年7月12日,線上市場海爾零售量市占率為27.31%,美的為14.34%、容聲為9.2%。其它品牌的市占率則一下子從5%起步下降,比如康佳5.48%、美菱5.05%、奧克斯4.25%、TCL3.68%、新飛3.08%;線下市場,海爾零售量市占率為34.28%、美的為13.92%、容聲為11.97%,美菱就直接只有個位數,為9.56%。如果從銷售額市占率的維度來看,博世西門子則遠遠超過美菱。
其次,從渠道經營的角度來看,線上線下渠道的分化尤其明顯。特別是對于一線大牌來說,線上沖量保規模、線下求利調結構,正在漸入佳境。同時,線上與線下高達2千多元的價格差,也讓線上網店與線下實體店的經營可以差異化,避免正面的低價惡戰。
來自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爾、美的、容聲、西門子,以及美菱、海信等冰箱品牌,在線下市場的零售均價,呈現一輪逆勢上漲的趨勢。其中,西門子均價最高達7483元,但漲幅也最高達到322元;海爾、美的、容聲均價分別上漲45元、179元、180元。
線上市場,海爾、美的、容聲冰箱三巨頭均價分別為2348元、2274元、2223元;而康佳、TCL、新飛、創維的均價,則分別只有1062元、1194元、844元、1661元。顯然,線上線下的價差已經很大。
比如,海爾冰箱的線下均價為5120元,同比上漲45元;但其線上均價為2348元,同比下降140元,線上與線下的價差2772元。同樣,美的冰箱線上均價為2274元,同比增長了132元,但其線下均價則為4223元,同比增長179元,線上與線下的價差近2千元。
可以看到,海爾冰箱、美的冰箱的線上線下價差,基本上都比康佳、創維、TCL、新飛等線上均價還要高出一倍多,說明線上線下渠道經營分化,也在進一步拉開不同冰箱品牌之間的差距。
再者,冰箱產業在"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后,就步入一輪長期性的、持續性下跌通道之后。在行業的持續陰跌之下,大量投機型企業和品牌出局,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比提升,市場品牌格局趨于穩定和成熟之后。這也讓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看到了機會。
小米、米家、云米等一眾品牌,相繼進入了冰箱行業。而他們也讓創維、吉德、TCL等三線品牌新增了一塊"貼牌代工"的機會點;不過,小米系在冰箱市場上卻遭遇了最為直觀的品質性能"滑鐵盧",至今還沒有在市場上找到突破口。
奧馬、三星、松下等企業,雖然也看到了中國市場品牌格局固化后的機會點,但是想在內銷市場上有所作為,難度并不小。即使是深耕中國冰箱市場多年的博世西門子,如今也是兩頭受壓。所以,新一輪的經營格局,擺到了所有冰箱企業的面前,不管是大巨頭,還是小企業,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再次出發”!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