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民朋友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我們國家的好多傳統文化也都是從農村文化衍生出來的。但是,因為農村的各項建設和城市的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多種文化自然也良莠不齊的。今天,專家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幾個農村人已經習慣了的而外人卻難以理解的“怪象”。
1、辦喪事大吹大擂
農村有一個說法,老人去世了,喪事辦得越大老人走得越體面。喪事過于寒酸會被人恥笑,覺得子孫不孝、舍不得花錢。在農村習俗和自尊的驅使下,歌舞團、樂隊相繼被請到了喪事上。有人感慨:有這閑錢何不在生前好好地善待老人呢?
2、房子閑置著,車子是擺設
農村的經濟發展起來了,人們也開始做兩手準備:在村里建了房,該去城里住的照樣在城里住。鄉下有房子是個保障,認為農村建房子花不了太多錢,即使不住也沒啥損失,但是這也是一種對土地的浪費。同時還有跟風買車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看見誰家買車了,就千方百計打聽人家的車的價格,如果自己也要買一輛,但是買回來了,卻不見開。真的搞不懂如果真的不實用的話,為什么要跟風呢?
3、處對象先看物質條件
在農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幾乎是越落后的地方,彩禮越高。有人介紹對象時,男方的家庭條件幾乎放在篩選對象的首位,標配就是有是有車有房,娘家人希望有面子,有排場,所以因婚致貧的例子數不勝數,婚后一起還債的日子真的有意思嗎?
4、讀書無用論
即使在現在,農村輟學的孩子依然有不少。這些家長認為念書花錢還浪費時間,供出來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于是讓自己的孩子去走一條更為“穩妥”的路——早早去社會上學個手藝,攢點錢。他們堅信“寒門出貴子”是不可能的,多少孩子在不到二十歲就結了婚或者被結婚,提前結束了人生可能會出現的很多種可能。
5、賭風盛行
賭牌是農村人忙完農活的一項娛樂活動。飯后閑余小賭一下,總共也不超過幾塊錢的本兒,原本并不是壞事。近幾年,賭風在農村愈刮愈烈,麻將也開始流行了,男女老少皆可參加,賭金加重,賭癮重的人一坐就是一天。
6、沒地的人開始增加
隨著土地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土地越來越值錢,隨著而來的宅基地申請也越來越難,像新媳婦過門過戶需要地,小孩出生名下也需要地,但是村中的土地確明顯不夠用了。而與此同時村里一些去世的老人名下卻有地,而且是一些不能轉讓的責任田。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cunpu2017
農刊
政策 · 補貼 · 農生活
2018年最新農村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