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80年代之前農村的家庭中都會有幾個孩子,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孩子多了才會熱鬧,而孩子多了也會有福氣,畢竟每個孩子的命運都不相同,一旦孩子發跡了之后,父母也會跟著享福。不過在80年代之后,計劃生育的政策也隨著趕來,這樣一來農村的家庭中普遍都是一個子女,雖然如今已經開放了二胎,但這些父母的年齡已經大了,自然是不能再生育了。
如今的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但養老上卻一直讓人擔憂不已。畢竟農村的老人在過去一直都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依靠著種地生活,這樣想要購買保險都不成,城里老人則是在單位里上班,單位都會幫忙交著保險。這樣一來城里老人每個月都可以領取幾千元,而老農卻只能領取100多元的基礎保費,依靠著這筆錢想要進行養老自然是不現實的。
為此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會種植著莊稼,畢竟如今已經機械化了,種地并不需要太多的體力活。但就算是這樣,老人在七八十歲的時候基本就不能種地了,此時可能走路都比較煩惱。此時一般都會讓子女幫忙撫養,可以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也可以讓子女支付一筆養老費。過去多子女的家庭,每個子女都會分擔著父母的養老壓力,這樣大家的負擔都不會太重。但隨著60后的漸漸老去,獨生子女家庭帶來的弊端也在凸顯,那么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那農民老了怎么辦?老農的回答很心酸。
父母半輩子都會為了孩子而忙活,幫其買上了車房,以至于到了老年的時候,手里沒有什么積蓄,孩子自然需要承擔著養老的壓力。但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能養老的負擔就會加劇,2個人需要撫養著4個老人。
因此老人還需要為了自己的養老做準備,特別是6070后們,一定要有一定的積蓄,這樣才能避免養老難的問題,一旦子女不孝順,自己也能保障生活。此外還可以依靠“以地養老”,這樣就可以獲得一筆補助款,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沒有擔憂。如果已經來到了城市里生活,可以將自家的宅基地進行退出,這樣也能拿到一筆錢。
不想退出土地的話,可以將自家的土地經營權托管到村集體中,這樣就可以獲得一筆分紅。對于以上的養老方式,大家咋看呢?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cunpu2017
農刊
政策 · 補貼 · 農生活
2019年最新農村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