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部分農村老人已經交了農業稅,為啥現在不能抵扣成社保呢?如今農民朋友仍舊有著比較上繳的費用,公糧就是其中一種,各地平均的稅率為15.5%。每個地方的稅收都存在著差距,主要看當地經濟狀態以及收成如何。從建國之后,各地農民朋友上繳的糧食總量達到了14000多億斤,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一些人小時候可能對于公糧上繳這個情景有印象,在收獲的時節往往在收上來之后,需要將品質最好的糧食,在除去里面的雜質之后,將其運往糧倉,這就是繳納公糧的場景。
但是如果是糧食的品質不好或者是數量不夠,也會遭遇檢測員的責難,最后可能會被勒令重新挑選。那些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一般都繳納了半輩子的稅,如果用金錢衡量,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的年輕人除了種田之外,也獲得了外出工作的機會。這和以往的生活不同,因為過去的多數人在生活中并沒有太多機會,同時因為掙來的錢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手中是沒有什么積蓄的,盡管年齡已經打了,但是手中卻并沒有什么存款。
同時在六十歲之后再選擇打工的話,就沒有什么地方會接受了。很多老人為了能夠發揮余熱,將自己的精力投放在種田上,但是因為體力不夠,因此一年下來并賺不到什么錢。很多人的經濟都十分窘迫,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人提出,之前繳納的公糧,能不能換算成養老金,這樣減輕自己在生活中的壓力。這種提議對于農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月一千左右的金錢就能夠幫助改善生活。
但是這樣的建議卻并不現實,因為國家是不會下發這種金錢的,因為在繳納的時候這筆錢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使用土地種地的人都是需要繳納的,因此是不會在年老的時候再換算成金錢給你。但其實養老方面國家雖然不會將公糧抵扣稱金錢給老人們支撐生活,但是在其他方面給農民提供了很多補助。就像農業上的補貼,每畝可以領到100多塊,是一筆十分可觀的費用。
起碼讓種田時候的壓力減輕許多,同時還有其他方面的補助,對于提高種田大戶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作用。同時60周歲都能夠免費領取養老金,每個月都能夠拿到上百元,也是一種減輕負擔舉動,這些福利對于農民朋友無疑是莫大的支持。之前,部分農村老人已經交了農業稅,為啥現在不能抵扣成社保呢?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cunpu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