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個城市開始將專利數量當做一個城市創新力的主要指標,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也開始比拼它們的專利數量,北京以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首,而深圳則在專利授權量占申請量比例方面居首,廣州多項指標都遠落后北上深。
從網上找到的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的專利申請量分別是138111件、82254件、81664件、46330件,可見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的專利申請量最多。
在專利授權量方面來說,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在2014年的專利授權量分別是74661件、53687件、50488件、28137件。
專利授權量相對專利申請量的比例,2014年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分別為54.1%、65.3%、61.8%、60.7%,從這個數值來看應該說深圳的專利質量更高一點。
在GDP排名方面,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依然位居第一,GDP總量達到達到2.53萬億元,人口為2425萬;北京的GDP以2.3萬億居次,人口為2168萬。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的GDP正在迫近廣州,2015年兩者的GDP分別為1.75萬億、1.81萬億,人口分別為1077萬、1667萬。同期廣州、深圳的GDP增速分別為8.4%、8.9%,后者的增速比前者高。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深圳累計實有商事主體214.1萬戶,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穩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廣州截止2015年6月的商事主體為124.7萬,只有前者的58%。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底深圳中小微企業總數高達112萬家,境內外上市企業累計達321家,本地企業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總量連續9年居大中城市首位,可見深圳擁有深圳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對該城市發展帶來的重要助力。
也正因為這樣,大量資金更愿意聚集在深圳而不是廣州。據統計在資金總量方面,2014年末的數據顯示北京10萬億人民幣高居榜首,是中國第一個突破10萬億的城市,上海以7.39萬億居次,深圳以3.74萬億位居第三,而廣州則以3.55萬億居末位。
隨著深圳實力的不斷提升,已開始將影響力向周圍的惠州、東莞、河源等地,例如深圳的華為就將終端制造基地放在東莞。廣州的未來在何方?它又該如何為自己定位,以與深圳展開競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