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指蘋果已聯合起亞合資在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建立汽車工廠,此前百度已與吉利合資造車,隨著這些科技企業紛紛下場,估計國內科技企業領頭羊的華為也免不了俗。
科技企業無奈與汽車企業合資造車
業界都知道造車是一項非常耗費資金的工程,三大互聯網造車企業蔚來、小鵬、理想無不耗費了過百億才成功生產出汽車,樂視更因汽車項目耗費資金甚巨最終拖累樂視系衰敗如斯。
正是巨額的資金投入讓科技企業本不愿深入這個行業,它們希望如互聯網企業那樣輕資產運作,只是負責自動駕駛、互聯網服務等軟件業務,通過為汽車企業提供這些軟件獲得豐厚的回報。
然而汽車企業顯然從PC和手機等行業看到了依賴科技企業帶來的后果,PC企業和手機企業淪為純粹的硬件企業導致利潤低微,而wintel聯盟和谷歌則享受著豐厚的利潤并握著了這兩個行業的命脈,正因此汽車企業紛紛自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不愿依賴科技企業。
這就導致了科技企業研發的自動駕駛等技術始終難以落地,從蘋果、百度最終選擇合資造車來看這些科技企業顯然認識到了要讓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只能親自動手,選擇了合資造車的道路。
隨著蘋果、百度親自下場,可以預期其他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很快也將按捺不住,其中目前正積極投入自動駕駛行業的華為已連續申請多項汽車專利,或許將成為下一家合資造車的企業。
華為或許也將合資造車
華為當前的說法是它為汽車企業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即是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和芯片系統,它的這種想法與百度類似,然而從百度最終不得不與汽車企業合資造車來看,顯然這條道路走不通。.
汽車企業對華為的警惕還來自于電視行業的例子,華為曾一直強調不會進入電視行業,然而如今的華為智慧屏就是電視產品,并且華為智慧屏已在國內電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有此前例估計汽車企業對華為更為警惕,如此一來勢必迫使華為早日自行造車。
華為自主造車對它還帶來幾個好處。首先是自動駕駛技術得以迅速落地,在當下眾多科技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的時候,技術稍微落后的華為更需急起直追,以縮短與其他科技企業的技術差距。
其次是發展汽車業務可以迅速為華為帶來大筆收入,此前華為兩大業務分別是通信設備和手機業務,其中手機業務更是它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但是如今手機業務已遭受重創,通信設備業務在海外市場也遭受挫折,它雖然積極發展IOT等業務,但是很顯然這些業務的規模遠無法彌補手機業務的損失,而汽車業務的規模則有可能達到手機業務的高度。
再次是發展汽車業務可以促進華為云的發展,華為云如今已居于國內云計算時候第二名,但是隨著手機業務的衰退,華為云的發展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支撐,而依托于汽車業務的自動駕駛技術則可以為華為云帶來數據的豐厚養料,有助于它進一步縮短與其他云計算企業的差距。
考慮到發展汽車業務帶來的諸多好處,在蘋果和百度的示范效應下,華為自主造車或許將很快成為現實,而且考慮到當前的緊迫性,最快預計今年內就可以明朗化。柏銘科技認為華為自主造車的合作對象最有可能的就是比亞迪,兩家企業同為深圳本地的企業此前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合作,進一步合資造車顯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柏銘科技 BMtech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