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各類調查顯示,采購行業日漸成為一項有前途也是有“錢”途的行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加入了采購的大軍中。以采購員為基礎核心,衍生出許多相關的崗位:采購助理、采購經理和采購總監。雖然都是采購人員,但是能力要求卻不同,現在簡要介紹一下,不僅認識下各類采購人才,也能認知自己,確定目標和方向。那么,采購經理和采購總監的區別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我們從某招聘網站上摘取二者的崗位職責,進行簡單的對比一下;
1. 負責建立完善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包含優質供應商開發和維護及長遠合作;技術、生產和交付的監管;協調及配合質檢和物流;
2. 制定供應商開發戰略,持續優化供應商儲備;
3. 明確供應商實力;通過采購項目獲取詳細信息;洽談合同條款;領先市場的實踐能力;專業的商務談判和成本控制能力;
4. 與供應商有效溝通,包括口頭及書面;
5.盡可能控制成本,確保采購力模塊流程化;
6. 付款發票接收及審核,根據公司現金流利益,建立付款規劃表;
7. 協調配合產品檢驗,包含交貨時間和質保等事宜;
8. 建立年度預算,確保部門運營成本在預算之內;
9. 建立采購團隊,管理部門日常工作內容和計劃。
1、圍繞公司整體業務目標,并依據市場分析,制定和實施有效的采購策略和計劃;
2、對公司所有物料、資材的供應商選擇、價格管控負責,包括: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物料、設備和工治具、基建、服務供應商等,主導或參與重要采購談判,確保公司獲得有競爭力的價格;
3、負責采購部組織構架、崗位設置,負責采購及進出口流程、規范的建立、優化和落實、相關作業指導書編制;
4、建立與核心供應商的良好合作關系,確保公司的物料供應;
5、依據AEO的體系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對進出口工作進行有效管理;
6、監督供應商評審和采購過程,確保采購過程中的合規性;
從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做采購助理或采購員一定的年限之后,便可有機會成為地區采購經理,負責區域采購工作,一般需要2-3年左右的時間,當然也要根據個人能力,有些人進步快些,時間或許快一些,采購經理或采購主管主要是起到一個帶頭領導作用,負責采購部的全面工作,制定采購計劃、相關的物資管理制度、物資采購原則并督導實施,此外還要做好采購的預測工作,根據資金運作情況,材料堆放程度,合理進行預先采購;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采購業務知識的學習,精通采購業務和技巧,培養采購人員廉潔奉公的情操;控制好物資批量進購,避開由于市場不穩定所帶來的風險等等。采購經理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實戰經驗很重要。要做好采購經理,首先要做好采購員。
采購總監,則需要比采購經理更強的個人能力和素質,需要有對行業高瞻遠矚的能力、很強的思辨和形式預測能力,崗位工作也比采購經理要高出1-2萬左右,主要負責督促、指導采購人員經營分析、調研分析工作的完成;確定商品采購主要品類、品種、品牌的采購策略;制訂月度采購資金流轉使用計劃,并實施監督檢查職能;監督、檢查廠商資信、合同、物價、計量情況及其相關文件存檔管理工作;檢查、監督、組織、落實商品采購工作的完成;督促、組織商品采購促銷支持工作的完成;培養采購人員優秀的職業道德;監督、檢查新品進店、商品不退貨、超標庫存、滯銷商品淘汰工作;量販經營商品量、本、利及銷售周期、數量、毛利水平綜合分析,并協助部門經理進行追蹤監控、指導調整工作;組織建立營業商品敏感目錄及必備目錄等等。所以采購招聘過程,對采購總監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戰略性和前瞻性是采購總監必不可少的特質。
-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