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在與老友馬云現場觀戰世界杯半決賽前一天,蘇寧掌門人張近東在1000多公里外的德國敲定了一項重要合作。
柏林時間7月9日下午,在中徳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蘇寧與全球領先的企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SAP達成戰略合作。
一個是中國智慧零售巨頭,另一個是全球ERP軟件巨頭,雙方聯姻將擦出怎樣的火花?根據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技術創新(如AI、機器學習、區塊鏈)、零售生態服務、物流生態服務、青訓體系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事實上,蘇寧與SAP的合作最早要追溯至2005年,當時雙方聯合創下了全球零售業SAP在規模和速度方面的兩項紀錄。此番再續前緣,正值蘇寧大力推進智慧零售戰略之際,有助于將蘇寧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復制到海外,離不開張近東的高瞻遠矚。
注: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與SAP執行董事會成員柯雷曼代表雙方即將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張近東親自打call,蘇寧國際化表現可圈可點
商戰的魅力不僅在于想方設法對現有市場的爭奪,更在于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和提前布局,非常考驗企業一把手的洞見和格局。2009年蘇寧于巔峰之時開啟互聯網轉型,比傳統零售轉型起碼早4年,如今躍升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企業,足以體現張近東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和獨到眼光。
他對趨勢的前瞻性思考,屢次為蘇寧贏得市場先機,國際化便是最佳例證。電商三巨頭中,阿里在2014年上市后提出全球化是未來10年三大戰略之一,京東直到近兩年才走出國門,登陸東南亞市場。反觀蘇寧早在2009年便啟動國際化布局,先后收購日本LAOX和香港鐳射,積累豐富的出海經驗。
2014年跨境電商開始興起,假貨泛濫、配送效率低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大阻礙,蘇寧海外購采用“自營直采+保稅倉備貨”的模式,吸引其他玩家紛紛效仿。其中,自營直采的一大重要舉措是“全球買手”戰略,張近東身體力行成為“買手天團”的一員,親自為蘇寧海外購打call,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短短1年后,蘇寧海外購便完成美國、日韓、澳洲、歐洲、港臺等地區供應鏈覆蓋。2016年,基于自身海外購業務和海外當地零售,蘇寧成立獨立運營的蘇寧國際,不僅將海外特色產品引入國內,還將國內優質產品與民族品牌推向國際市場,完成了從跨境電商業務到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轉變。
2017年,意大利館、捷克館的先后上線,使蘇寧海外購歐洲版圖再擴容,進一步完善在食品、母嬰、日用百貨、時尚、設計家居等中高端產品品類的品牌合作與渠道布局。如今,蘇寧海外購已成為跨境電商領域的中堅力量,既是海外品牌搶灘中國市場的首選平臺,又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優質好物。
以德國為例,“德國制造”是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品牌已成為蘇寧平臺上最受歡迎的海外品牌之一,去年銷售達到15億歐元,海外購商品銷售增長116%。其中,蘇寧與博西牽手長達21年,成為博西在中國最大的銷售渠道,堪稱合作典范。
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祝賀博西成立50周年并贈送具有中國特色的牡丹屏風
當然,蘇寧要做的絕不僅僅只是“買全球”,其野心是推動全球零售業變革。作為智慧零售布道者,張近東堅信智慧零售不僅是引領世界零售業的第三次變革,更是全球企業都可以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下一步,蘇寧將以自身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零售服務為核心,整合易購、金融、體育、文創等產業生態所形成的大消費生態圈“搬運”出國門,讓蘇寧智慧零售生態在全球遍地開花。
張近東的國際觀:技術先行、擴大朋友圈
目前,零售業國際化以跨境進口電商為主,跨境出口電商仍處于起步階段。據我觀察,大多數玩家停留在狹義的國際化,通過調兵遣將、資源整合、本地化運營等手段,極力讓銷售數字好看,當跨境電商比拼選品、品質、價格、時效、售后,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反觀蘇寧踐行廣義的國際化,除了助力海外購節節攀升,還通過聚集全球優質資源來夯實自身競爭力,背后是技術先行和擴大朋友圈兩大理念。
先說技術先行。AI時代人才先行,BAT掀起了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在硅谷、西雅圖等科技重鎮瘋狂挖人,人員和薪資不設上限,反觀蘇寧則表現淡定,主要得益于其超前的人才觀。早在2013年11月,蘇寧美國硅谷研究院便正式運行,用張近東的話來說,蘇寧海外研究院首站放在硅谷,希望直接吸引和培養高等級商業、科技人才,進一步推動蘇寧前沿課題研究、商業合作、戰略探索,乃至企業并購、投資等工作。
注:蘇寧硅谷研究院
如今,身處科技人才高地的美研院,正持續為蘇寧智慧零售的發展提供新思路、輸送新力量。事實上,美研院只是蘇寧五大研發中心之一,張近東反復強調,技術不僅是智慧零售最核心的支撐,更是拉動蘇寧高速增長的新引擎,而IT則是企業的“最強大腦”、“核心動能”,“零售業如果沒有技術做支撐,將會寸步難行。”
同時,隨著零售、物流、金融、地產、文創、體育、投資等多產業生態體系的構筑,IT技術對蘇寧推動支持作用越發重要。因此,張近東才會啟動“IT萬人計劃”,并在年初成立蘇寧科技集團,其對技術的重視,與阿里5年千億投向技術、京東未來12年發力技術不相上下。由此可見,他治下的蘇寧不僅是一家零售企業,骨子里更是一家科技企業。
當然,當前技術處于投入階段,距離技術紅利釋放尚需時日,蘇寧需做好長線布局的心理準備,未來一旦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大規模應用,零售業很有可能成為從AI所帶來的發展創新中受益最多的產業。蘇寧堅守互聯網轉型9年之久,足見其追求長期價值,而不是一時的利益得失。“我知道這個市場一定是我們贏,因為蘇寧追求的是長遠的東西。”張近東說。
再說擴大朋友圈。商場中競爭在所難免,合作同樣必不可少。在張近東看來,狹隘的競爭不會為企業帶來永久的發展能量,開放合作才是共贏之道。正是基于開放的心態,他的朋友圈才越來越大。
比如,勝斐邇作為系統集成商,憑借在倉儲領域幾十年的項目經驗,2015年為蘇寧南京物流基地新建自動化倉庫,極大提升蘇寧供應鏈效率,從而使供應鏈成為現金流,助力蘇寧電商業務的發展。此番牽手SAP,重點圍繞智慧零售展開,從技術、供應鏈、倉儲配送著手,不僅可以加快蘇寧技術能力對行業的輸出,還便于吸收全球優秀的行業管理經驗并更好地服務全球市場,從而推動全球零售業變革。
除了與外國企業通力合作,張近東在國內也結識不少靠譜、給力的合作伙伴。去年底,蘇寧提出大開發戰略,地產圈的半壁江山前來捧場,與萬達、恒大、融創等地產商緊密合作,為實現“今年五千店、三年兩萬店”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張近東曾表示:“在這個風云際會的歷史關口,要么彼此沖撞,此消彼長;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顯然,他選擇的是后者。
蘇寧轉型不易,為何張近東總能守正出奇
智慧零售不僅在中國遍地開花,也適用于全球市場。作為智慧零售的創新者和引領者,蘇寧不僅實現線上線下一盤棋,也正朝中國海外一盤棋邁進,技術和供應鏈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決定零售商能否引領行業變革。蘇寧高舉技術創新大旗、致力于建設中國零售業最大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無不體現張近東的睿智。
以供應鏈服務為例,未來零售業的競爭不僅僅是平臺的競爭,也不是單一供應鏈之爭,而是在前沿技術、智慧物流模式驅動下供應鏈生態的競爭。從物流向供應鏈延伸大勢所趨,蘇寧不斷與上下游合作伙伴進行開放協同,致力于打造讓商品流通更加便捷高效、讓用戶體驗更快更準的智慧供應鏈,向行業整體輸出,既能提升自身影響力,也能創造新的營收增長點。
作為蘇寧轉型的總設計師,張近東總能審時度勢、守正出奇,帶領蘇寧成長為一家時代的企業,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把握行業趨勢。張近東曾表示,趨勢一定會取代優勢,而變革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方向、順應潮流。智慧零售的本質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互聯網零售,核心支撐是對線下場景的重構,這是蘇寧的主場,擁有對手短時間內無法復制的優勢,因此才會提出大開發戰略。
同時,跨境電商、品牌出海也是行業風口,成為蘇寧發力重點。不得不說,蘇寧成功抓住線下、國際化兩大機遇,張近東對行業趨勢的把握相當精準。如今,奉行以工匠精神講執行、講細節、講成效的張近東,正試圖用技術和開發來布局智慧零售,引領行業變革。
二是堅守行業本質。在技術飛速躍進的年代,完全追逐技術,最終可能會被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搞暈頭;而完全拒絕技術,最終將被淘汰。張近東認為,做企業要“以不變應變”,變的是前沿技術,技術歸根結底是個工具,不變的是商業本質,每個行業都有不變的內核,即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比如,制造業要有過硬的產品,零售業要有過硬的服務。
在我看來,零售業的本質是從事商品流通服務,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轉變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智慧零售則在個性化的基礎上,強調場景化、智能化。因此,別看蘇寧極速開店、大力發展智慧物流,但從未偏離零售本質,即服務是蘇寧唯一的產品。
種種跡象表明,張近東帶領蘇寧完成兩次轉型后,將在下一個10年推動智慧零售開花結果,使蘇寧不斷自我超越,成為中國零售業的一艘商業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