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需要了解一點初中的教育:
1.家長應及時了解初一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校的要求,多和老師溝通,了解中學的規章制度,了解作業的規范化要求、各科的學習特點。指導起來有目標,檢查時有標準。不自覺的孩子就難以“蒙混過關”。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求他們提高時間利用率。
制定一份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表。在規定的時間里要求孩子要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千萬不可滿足于給孩子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單獨給孩子安排房間,缺少深入的檢查督促,忽視孩子的自控力。有的孩子就利用了家長的疏忽,躲在自己的房間里看小說、雜志荒廢了學業。
3.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而且會終身受益。(1).預習的習慣。要求:通讀課本內容,了解內容層次結構、主要論點、基本概念和原理,找出難點做好記錄,使第二天的聽課有所側重。(2).做作業的習慣。正確的做法:做作業前,先認真想想老師授課內容,講了哪些概念和例題,有什么要注意的問題等,將所學內容理清頭緒再開始做作業。因此,除了態度認真、獨立完成、步驟完整、書寫整潔、符合規范、反復檢查、認真訂正,還要擺正復習與做作業的順序。(3).朗讀的習慣。進入少年過渡期后,由于心理的閉鎖性,他們變得很害羞,朗讀就會困難,要強化這方面的訓練。特別是英語一定要讀出聲,瑯瑯上口,而且要堅持不屑,養成習慣。(4).一絲不茍的習慣。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業是不是認真,是不是整潔。對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求他們訂正,并且要他們自己分析原因。培養一絲不茍的習慣要常抓不屑。
二.
第一原則: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師。父母的學歷并不一定很重要,但父母正直、勤奮,上進的品德,通過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會逐漸影響孩子。所以要求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說話做事的時候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在平時的談論中說不禮貌不中聽的臟話,不做不合理的事情,別當孩子的面發泄自己的不滿等。子女問題多的家庭主要有四大類型:(1)父母文化教育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暴發戶;(2)高官子女;(3)父母沖突不斷或離異家庭;(4)父母本人都不錯,可是工作忙,沒有時間關心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