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結業考試復習題綱
中國的地理差異
地理區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有的是( )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熱帶;
有的是( )區域,如工業區、經濟特區;有的是( )區域,如新疆、濟南等等它們是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四大地理區域
劃分
依據
根據各地的( )、( )和( )的不同,把我國劃分為( )、
( )、( )、( )四大地理區域。
劃分界線
北方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與( )和( )分界線近似;或與( )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北段最為接近。界線兩側的區域差異表現在( )方面。
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
北方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與( )毫米等降水量線和1月( )等溫線一致,即與( — )一線大體一致。界線兩側的區域差異表現在( )
和( )兩方面。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因素
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與地勢( 、 )階梯分界線基本吻合。界線兩側的區域差異表現在( )方面。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 )
秦嶺∣
淮河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經過該線的地理界線有1月( )等溫線、( )毫米等降水量線、( )與( )溫度帶分界線、( )
與( )地區分界線,也是( )地區)和( )地區)的分界線;同時還是(水田)與(旱地)、(亞熱帶季風)與(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長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自然差異
地形
北方地區
地形以( )和( )為主。掌握主要地形區:( )高原( )平原、( )平原的位置。
南方地區
( )、( )與( )、( )交錯分布。主要地形區:( )
平原、( )盆地、( )高原、( )丘陵。
氣候
北方地區
屬于( )氣候。
南方地區
屬于( )氣候和( )氣候。
河流
北方地區
河流水量較( ),汛期較( ),冬季有( )現象。
南方地區
河流水量( ),汛期( ),冬季無( )現象。
植被
北方地區
典型植被為( ),但是東北與華北有明顯不同。
南方地區
典型植被為( )。
人文差異
農業生產
耕地類型
北方地區為( );南方為( )。
作物熟制
北方地區為( )或( );南方為( )
主要
農作物:
北方地區糧食作物( )、油料( )、糖料( )和棉花
南方地區有糧食作物( )、油料( )、糖料( )和棉花
生活習慣文化傳統
傳統民居
北方地區:屋頂坡度( ),墻體( )。
南方地區:屋頂坡度( ),墻體( )。
傳統交通運輸方式
北方地區:以( )運輸為主。
南方地區:以( )運輸為主。
傳統運動項目
北方地區:溜冰,滑雪。
南方地區:游泳,賽龍舟。
中國的地理差異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主要自然特征:( )
成因
由于深居( ),距海( ),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再加山脈的阻擋,使這里降水( ),氣候( )。
地形
地形以( )和( )為主。主要地形區有:( )高原
( )盆地、( )盆地 。
氣候
氣候屬于( )。西北地區的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 )。由于干旱,由風力作用形成的( )地貌常見。我國最大沙漠( )
河流
河流稀少,多內流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由 ( ) ( ) ( )過渡。
西北地區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沿岸或水源充足的( )地區,呈點狀或帶狀分布。本區是我國重要的( )生產基地;農業以( )農業類型為主。
青藏地區
主要自然特征:( )和( )。
成因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 )。地勢高導致氣候寒冷。
地形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主要由( )高原和( )盆地。
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流
許多大河發源于青藏地區,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植被
高寒草地
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四大牧區
內蒙古牧區:典型的( )牧場,優良畜種有( )( )
新疆牧區:屬于( )牧場,優良畜種有( )。
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都是( )牧場,優良畜種都為( )。
農業類型
利用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區為( )和( ),有塞外江南美稱;
綠洲農業:利用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的綠洲農業,主要分布在( )(利用祁連山冰雪融水灌溉)和( )山麓地帶。
河谷農業:分布在青藏地區的( )谷地和( )谷地。因為這里( )。
香港和澳門
位置
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 ),分別位于( )東、西兩側,與(
)省相臨。北面分別與( )和( )兩特區相臨。
組成
香港由( )( )和( )三部分及周圍200多島嶼組成。澳門由(
)( )和( )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城市建設
香港人多地狹,而且山地多平地少,所以( )和( )
成為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經濟
香港經濟特點:第三產業發達,香港是(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和( )中心。
香港與祖國內陸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祖國內陸( )資源、( )資源
豐富且低廉,而香港擁有豐富的( )、( )和( )。香港大約80﹪以上的( )來自內陸,80﹪以上的( )轉移到祖國內陸。
目前,香港成為我國最大的( )港口。
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 ),第三產業也很發達。
北京
位置
經緯度位置為( )、海陸位置是東南面向( )海、位于( )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地勢特點是( )。從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 )高原,向東出山海關可進入( )地區。
氣候
屬( )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職能
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悠久古城
發展歷史
3000多年前形成聚落中心為( ),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 )(
( )( )各代先后在這里建都.
城市格局
舊城格局形成于元、明兩朝,呈( )字軸線形
名勝古跡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有( )( )( )( )( )
城市建設
舊城改造
注意保持( )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同時興建許多現代建筑。
經濟
積極發展( )產業,( )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臺灣
位置
北臨( ),東臨( )、南臨( )、西隔( )與( )省相望。
組成
包括( )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面積約為3.6萬平方千米。
地形
地形以( )為主,多火山地震。平原分布在( )盛產( )
氣候
氣候為( )和( )。( )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
資源豐 富美麗富饒的寶島
臺灣資源豐富、物產富饒,被譽為( )。
風景名勝
日月潭、阿里山、玉山(我國東部最高峰)
臺灣( )土壤肥沃,盛產大米,有( )的美稱
臺灣(西部平原)盛產甘蔗,蔗糖產量很大。有( )的美稱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四季鮮果不斷,香蕉菠蘿馳名中外。有( )美稱
臺灣( )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少,自古就是海鹽產區。有( )美稱
臺灣森林資源豐富,島上約1∕2以上的土地覆蓋著森林,垂直變化明顯,樹種繁多,以( )樹最著名。( )產量具世界首位。有( )的美譽。
經濟
經濟特點
為( )型經濟。20世紀60年代以前,臺灣經濟以( )和( )為主,之后利用自身的優勢,重點發展加工工業,形成( )型的經濟。
經濟發展有利因素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優良港口③吸收外國資本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工業分布
主要分布在( )地區的臺北、臺中、高雄幾大城市。號稱臺灣硅谷的是( )。
人口、城市和工業都主要分布在( )地區。原因是①西部地區地形以( )為主②礦產農產品豐富③開發歷史悠久④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⑤鐵路公路縱貫南北,多優良港口,海路交通便利。
新疆唯吾爾自治區
是我國( )的重要陣地,我國( )最大、( )最多的省區。
自然環境
地形
三山夾兩盆:
氣候
屬( )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水源主要來自( )和( )。原因是新疆( )較遠,又有( ?。┉h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氣候( ?。?。
生態環境
該區( ?。┑貐^的環境非常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 ?。┖停ā 。┍容^嚴重。
人文
以( )族和( )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分布主要集中在( ?。?div style="height:15px;">
綠洲農業
有利條件
新疆夏季高溫,光照充足,( ?。┐?,適合多種農作物種植。
人們修建引水渠、灌渠和( ?。┑人O施,發展特色灌溉農業。
特色農產
基于特有的光熱條件,( )( )和( ?。┏蔀樾陆G洲的特色農產品。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
發展方向
①大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 )產品②推行立體、節水農業等先進技術,既合理利用水資源,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能源開發
儲量
新疆( )資源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
西氣東輸意義
對西部意義:至少寫三點
對東部意義:至少寫兩點
珠江三角洲
位置
位于廣東?。?nbsp; )部,( )下游,與( )隔海想望,海路交通便利,被譽為我國的( )。
開放的前沿
意義
成為我國( )的前沿,對全國其他地區起到很好的( 作用。
有利條件
①區位因素:
②人文因素:
③政策因素:國家制定特殊的經濟政策。形成一個包括( )( )和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經濟
經濟特點
為( )的經濟。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模式為( )
工業部門
紡織、服裝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電器機械、玩具制造業等
對外貿易
主要通過( )貿易渠道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州等地
經濟地位
到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生產出口基地
經濟發展
珠三角地區人均GDP增長迅速主要是由于( )的帶動作用
城鎮發展
表現形式
主要表現在( )的增加和( )的擴張
發展動力
是在( )的帶動和促進下形成的。通過引進外資,發展制造業
現狀
認識跨省區域
黃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位置范圍
東起( )山,西至烏鞘嶺,南連( ),北抵( )。
地形特點
( )( )
成因
風成說: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從( )、( )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因此從我國西北到黃土高原地表物質分布規律是:( )
( ) ( )。
證據
見課本67頁活動(2)。
脆弱的態環境
㈠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寫四點:
水土流失的后果:寫三點:
㈡自然災害頻繁:旱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其中( )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治理措施
①:
②:
長江沿江江地帶
位置范圍
東起( )西至四川( ),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 — )千米的范圍內,是一個典型的( )區域。
自然條件
地形
地勢較為( ),以( )、( )為主。
氣候
屬于( )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和,降水豐沛。
河湖
河網稠密,湖泊眾多,是我國( )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開發利用
①上游發展( )業,因為這里流經地勢( )階梯,( )、( )
②長江沿線發展( )業:沿線山川壯麗,自然和人文景觀優美奇特。
③長江中下游發展( )業和( )業,因為地勢低平,河湖密布,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紐帶和輻射作用
紐帶
作用
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地區與( )地區,是( )的紐帶。例如:從東到西將( )( )
( )( )等商業中心連起來,成為溝通東西部商貿的紐帶。
輻射作用
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地位
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 )產業帶之一。
沿江地帶的城市
分布格局
① 上游地區沿江城市較少,城市密度(相對較低)。
② 中下游地區城鎮(分布密集)。
城市群
①以( )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城市群。②以( )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③以( )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城市群。
④以( )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認識跨省區域
長江沿江地帶
工業
工業基地
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 )工業地帶,自東向西有:
①以( )等城市形成的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②以( )為中心的鋼鐵、輕紡工業基地。
③以( 、 )為中心的電力、冶金工業基地。
④以( 、 )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
工業走廊
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我國東西綿延的( )。①( )工業走廊(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
②( )工業走廊。
生態環境
存在問題
①長江上游( )不斷減少,( )日益嚴重。
②中下游地區( )災害最嚴重頻繁。
③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如:( )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治理保護
①上游( ),建( )工程。
②中下游退耕還湖,平垸行洪,并且在上游修建水庫,中下游加固加高大堤。如:目前正在修建的( )工程。
③生產生活用水達標排放;盡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堅決取締污染嚴重的小化肥小造紙等小型企業。
走向世界的中國
地理國情
①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②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區域可持續發展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對不利的地理條件進行改造,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同時,加強區域間的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分工協作,互惠互利,使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融入經濟全球化
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西雙版納
位置
地處( )山脈最南端,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還以( 江— 河)與泰國、越南水路相連。
豐富旅游資源
①西雙版納是除( )省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最完整的地方。有獨特的熱帶雨林景觀:高大的(望天樹)、巨大的(板狀根)、獨木成林的(高山榕)等。
②獨具特色的以( )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傣家竹樓、孔雀舞、潑水節)
支柱產業——旅游業
發展過程
過去以農業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 )業,使
( )業迅速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① 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② 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③ (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④ 推動了(房地產業)的發展。
⑤ 增加了就業機會和人均收入。
存在問題
① 景點規劃布局不合理,服務設施較落后。②旅游市場管理不力。
③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嚴重。 ④旅游景點的特色不突出。
對策
①加大宣傳力度。 ②開發新的旅游項目。
日本
亞洲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多火山和地震
地理位置
位于( )西北部的島國。大部分國土位于( )溫度帶
領土組成
由( )( )( )( )四大島和許多小島組成。
自然環境
地形特點
地形以( )( )為主,平原狹小。( )是最高峰。
氣候類型
屬( )和( )氣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位于(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經濟
經濟特點
發達的( )經濟。
經濟發展有利條件
三點:1( )2( )3( )。
工業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機械、汽車、電力、紡織和電子工業等。
工業主要分布( )沿岸和( ?。┭匕兜莫M長地帶。主要工業區有( )( )( )( )
工業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至少寫四點:
對外貿易
進口( )和( ),出口( ),依賴國際市場。
對世界影響
對世界的資源和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
東南亞
位置
地處( )與( )、( )與( )之間的“十字路口”。
范圍
半島
地形特點:( )
氣候類型:大部分屬于( ),馬來半島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
群島
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大部分屬于 氣候。
經濟
農業
是世界上 , , ,和 的最大產地。其中,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是 。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是 ,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是 ,最大的蕉麻生產國是(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是( )
( )( )( )
旅游勝地
緬甸仰光的( ),柬埔寨的( ),印尼的( )
人口
東南亞居民多為( )種人,還是世界上( )和( )的集中分布區。
城市
分布特點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和( )地區。
有利條件
至少寫三點:
不利條件
至少寫兩點:
亞洲
亞洲概況
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面積最大,跨( )最廣,( )距離最長的大洲。
范圍
西北以( )山、( )河,( )海,( )山,( )和( )海峽與歐洲為界;東北以( )與北美洲為界;西南以( )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
位置
主體位于( )半球和( )半球。地跨( )( )( )三個溫度帶。北、東、南三面分別臨( )( ?。ā 。┤笱蟆?div style="height:15px;">
河流多發源于中部的( ?。?、( ?。?,呈( ?。盍飨蛩闹艿暮Q螅纬杀姸嗟拈L河。掌握亞洲主要的大河位置和流向:(鄂畢河,葉尼塞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長江與黃河)。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具有( ?。ā 。┖停ā 。┑奶攸c。亞洲季風氣候分為( ?。?nbsp; )( )三種,掌握它們的分布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亞洲的( )地區和( ?。┑貐^水旱災害頻繁發生。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是( )氣候。阿拉伯半島為( )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主要為( ?。夂?。馬來群島為( ?。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