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第一學期期中復習資料(三)
初一生物上冊期中復習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第二章
一、生物圈
1、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即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空間,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分為兩類: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間的關系:種內之間:斗爭和互助
種間之間:捕食、競爭、合作、寄生關系等。
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松土、沙地栽種植物等。
3、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四、生態系統
1、定義: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如:一片森林、一塊農田。
2、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 細菌、真菌——分解者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
3、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4、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有毒物質能夠沿著食物鏈不斷積累。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種類: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地球之肺);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
2、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
第二單元
第一章
一、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鏡、轉換器
2、步驟:① 取鏡和安放
3、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標本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觀察植物細胞:
觀察的材料一定是 薄而透明的。
1、洋蔥鱗片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撕、展、蓋、染、吸。
2、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涂片、裝片三種。 (載玻片和蓋玻片)
3、植物細胞結構: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透過性;
細胞核——內有遺產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新陳代謝的場所,內有液泡(液泡內有細胞液)和葉綠體。
液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4、畫生物圖時,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圖陰影。
三、觀察動物細胞
1、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2、動物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注意:要區別氣泡和細胞。氣泡往往有粗而黑的邊緣,形狀往往呈圓形或橢圓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蓋玻片,氣泡就會變形或移動。這些都是區別氣泡和細胞的重要標志。
第二章
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1、細胞中的物質分為:無機物——水、無機鹽、氧等;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透過性。
3、細胞質:細胞質的流動有助于加速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內有能量轉換器——葉綠體(植物細胞有)和線粒體(動、植物細胞均有)。
二、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受精卵內具有指導身體發育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是由父母傳下來的,因而叫遺傳信息。
2、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3、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染色體:將正在分裂的細胞用堿性染料染色,再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現細胞核中有許多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叫做染色體。
4、生物體內的體細胞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成對的染色體。人體-23對;水稻12對。
5、細胞核——染色體——(DNA、遺傳物質、蛋白質)
6、小羊多莉:A羊無核卵細胞;B羊細胞核;C羊子宮————B羊
7、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三、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生長——細胞體積的增大
細胞的分裂——細胞數目的增多
2、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特點:遺傳物質復制和平均分配。
過程:① 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
3、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
第三章
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受精卵——細胞分裂——新細胞。
組織:組織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組成的細胞群。
細胞分化產生了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細胞形成組織,組織形成器官,器官形成系統,再由系統構成整個動物體和人體。
2、人體的四大組織
3、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就叫做器官。
4、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 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組織————器官————植物體。
2、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3、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保護組織: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
三、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1、身體中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成為單細胞生物。
2、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對污水凈化有一定的作用
⑦ 細胞質——
第四章
1、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病毒。分為三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
2、病毒不能獨立生活,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復制新的病毒。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第一步是取鏡與安放。
一定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輕輕地放在實驗桌上,略偏左,距離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目的是便于用左眼進行觀察。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第二步是對光。
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手指要握住轉換器的邊緣,不能扳動物鏡。當轉換器有輕微的“咔”的聲響時,物鏡正好對準了通光孔。
2、轉動遮光器,在室內光線不太強的情況下,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3、左眼向目鏡里看,同時右眼要練習睜開,目的是便于以后邊觀察、邊繪圖。用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反射到鏡筒內,從而看到一個明亮的圓盤,這就是視野。這時光已經對好。對好光后,不要再隨便挪動顯微鏡。
第三步是觀察。今天只學習使用低倍物鏡進行觀察。
1、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用印有“上”字薄紙片制成的裝片)用擦鏡紙輕輕擦拭干凈,并且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中所要觀察的部分一定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地下降,使物鏡接近玻片,但不能觸及玻片。注意,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鏡頭或玻片標本受損。
3、左眼向目鏡里看,同時反方向焦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當看到物像后,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進行細微的調節,直至物像清晰為止。
第四步是收鏡和整理。
每次實驗課完畢,同學們都要將實驗器具收拾干凈、整齊。分步驟完成這項工作:
1、用潔凈紗布把顯微鏡外表擦干凈,用擦鏡紙擦一下鏡頭。
2、轉動轉換器,把兩個低倍鏡頭偏到兩旁。
3、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恢復原狀。
4、把反光鏡豎直放置,這樣可以減少灰塵落在上面。
5、把顯微鏡放入鏡箱內,將鏡箱放回原處。
6、把桌上其他用品按原樣擺放整齊,實驗桌要保持整潔、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