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跟蹤研究家電產業發展軌跡,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微信號:jiadianhun
=====
董瑞波//撰文
事情其實很簡單也很明確,銀隆新能源官方發布致股東公開函,揭露銀隆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關聯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額超過10億元,目前公司已經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并向公安機關報案。
隨后,魏銀倉旗下公司發函反擊,稱已經起訴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并稱其搶奪銀隆新能源控制權。魏銀倉本人還直接向媒體透露,董明珠個人借其本人10億元至今未歸還。至此,一同站在央視舞臺上暢想新能源汽車的戰略伙伴——魏銀倉與董明珠,已完全撕破臉皮。
對于董明珠與魏銀倉的相互語言撕扯,雖然說,家電業的吃瓜群眾沒有簡單將其當成茶余飯后的言談笑料,也關心董明珠和魏銀倉誰會笑到最后。畢竟,格力是家電業的領軍品牌,董明珠又是格力的掌門人。
嚴格意義上來講,此次的互撕事件只是珠海銀隆內部的權力爭斗,但不要小看這次相互之間的懟怒。從另外個層面來看,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的特殊身份,很可能會對因此會帶來一系列的連帶影響。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格力正處于轉型擴張期,會不會因此導致轉型的夭折或難度加大。格力作為專業空調企業,在空調遭遇天花板后向其他領域轉型一直是格力的戰略重點。銀隆曾經是董明珠力主轉型進入的標的,只不過格力股東大會否決了對銀隆投資。要知道,投資新能源汽車曾經是被認為格力多元化重要砝碼,現在不僅銀隆被爆出虧損、欠薪、欠上游供應商貨款等負面,足以證明當時股東大會的決策之正確。那么,下一步格力多元化轉型何去何從?至少現在是迷失了方向。而家電企業頂著天花板不可能前行多久,這對格力來說是致命的一擊。
其次,格力電器的換屆選舉一再延后,此時董事長董明珠卷入將意味什么?按道理格力電器應該在7月份召開股東大會進行換屆選舉,但現在已經是11月份還沒有實施,董事會及高管都是超期服役。恰在此時,作為董事長的董明珠卷入這樣一場風波,而且還捅出董明珠借魏銀倉10億元,這不正是董明珠投資銀隆的金額嗎?這個人投資的背后有沒有什么貓膩?都會給人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雖然,此前珠海市政府是支持董明珠的,此事件再繼續發酵,結果會不會導致董明珠無法得到支持而繼續連任。
再次,投資銀隆遭遇巨大挫折,可否被看做是董明珠缺乏投資眼光和能力。董明珠在格力的經營管理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她太著急獲得“新的成功”,以擺脫業內一直以來說她是站在朱總的肩膀上成功的。因此,她急于在銀隆上證明自己。為此,導致了董明珠自己掏10億元腰包,還要拉王健林、劉強東入股銀隆來壯大氣勢,還委派格力系人員來管理銀隆。但是,汽車不是家電,家電品類之間經驗都難以復制,何況要在汽車上更難以奏效。最終,矛盾激化,戰略合作者成為對簿公堂的對手。從投資銀隆遭遇上可以看出,董明珠除了在家電里的空調上是成功的外,其他包括手機、新能源汽車都是失敗的。
格力作為家電企業的翹楚之一,在空調上的巨大成功令業內贊嘆,特別是以一個空調就做到千億以上,算是家電發展史上的奇跡。至今在資本市場上也是被認為是穩健投資的標的。而此次董明珠與魏銀倉的懟怒,不僅關系到董明珠的聲譽,更是關系到格力的前景。畢竟,董明珠在格力留下的烙印太深。
如果此次事件繼續發酵下去,不管結局怎樣,對格力造成不利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況且,格力電器董事會正處于換屆的節點上,如此鬧下去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畢竟格力電器當地政府是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董明珠能不能繼續留任,此次事件走向很可能會有所影響。
事已至此,不論未來是董明珠說的是真話,還是魏銀倉說的是真話,個中是非曲直只有讓時間來證明,但現在給格力電器這個家電領軍企業蒙塵已是毋庸置疑。業內只是希望不要因為此事繼續發酵而影響格力,家電行業還是需要格力這個行業龍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