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家具之鄉——水落坡鎮的從古至今(一)
“東坡西塢”,這是一句老話,它概括了陽信的基本地貌,在這一覽無余的大平原上,向東八十里有一高坡,叫“水落坡”,西部有一突兀,曰“流坡塢”,東西相望,遙相呼應,就像八卦陰陽魚的兩顆眼睛,把陽信城緊緊地囊裹其中,形成一個核心,不管有什么風波,都不會動搖。
水落坡鎮位于陽信縣的的最東部,這里美麗富饒,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堪稱黃河故道、大禹澤地、齊源鹽署、家俱之城。早在遠古時候,黃河攜高原的沙粒,淤積出一片新生的土地。由于洪流恣肆,依然水患為虐,到處一片沼澤,大禹治水,疏通九浚(水落坡東部有徒駭河、西邊有鉤盤河繞道而去,這兩條河就是當年大禹疏浚的九河其二),此地水落坡凸,春來綠意濃郁,故名“水落坡”。從此水落坡人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相傳公元前204年, 韓信伐齊曾屯兵河陽主戰場在如今的水落坡鎮劉古良村和楚家村一帶。
中國古典家具之鄉——水落坡鎮的從古至今(二)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水落坡鎮就形成了收集古舊家具的風氣。第一批從業者大多來自于同一個村:大張村。村民們走街串巷,收集桌椅板凳等舊式家具,并因此發家致富。逐漸,鄰近的張錮镥村、石劉村、趙吳村的村民開始跟進。從幾個人做一件事到一個村的人做一件事,再到鎮上30多個村2萬人做一件事,一地鄉風點燃了致富熱情,帶動了一個行業。
從業人員走遍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收回各種古典家具、瓷器、字畫等老物件,銷售給本地大客戶轉銷北京、上海或擺放在家等客戶上門,很多人也在這個行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有的村民在收購古舊家具的同時,開始“老木新用”,改裝加工舊木頭,為這些塵封歷史的舊木頭、舊家具換上新顏,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更有一部分從業人員由收購古典家具轉型為仿制古典家具走上了工廠化的道路,目前,水落坡鎮古家具市場已形成購買、修復、仿制、銷售聯動模式,是山東省最大的古舊家具收購、加工、存儲、銷售集散地,在古典家具行業大家都這樣形容:“北有高碑店、南看陽信縣(水落坡)”。
目前,每天都有來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各地的客戶到水落坡“淘寶”,這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古舊家具、民間收藏品的“周轉地帶”,而一些古典家具、仿古家具產品已遠銷歐美、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讓水落坡這個魯北地區小鎮的名號在收藏界和古舊家具行業越來越響。
2010年2月,水落坡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成立了山東陽信古典家具協會,建立了陽信縣民俗文化產業園,并續舉辦了 9 屆黃河三角洲民俗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年會、古家具博覽會、古玩淘寶會等大型活動;園區經過 5 年多的發展,已基本形成以鼎 龍紅木、盤古古玩收藏、意象歐美家具、昊天日韓家具為一體生產經營體系。水落坡先后榮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產業基地”、“山東省旅游強鄉鎮”、“山東省最佳休閑鄉鎮”、“中國收藏文化名鎮”、“山東古典家具產業專業鎮”、“山東鎮域產業品牌建設十大領軍鎮”、“山東省特色專業市場”、 “山東省古典家具之鄉”、“ 中國民俗木作文化產業基地”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