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巖畫點總目
中國巖畫點總目
  前言:中國巖畫分布的三個系統
  由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從原始時代起,中國就有北方和西北的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黃河流域以粟、黍為代表的旱地農業文化;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以稻谷為代表的水田農業文化;以及東南沿海的以漁撈業為代表的海洋文化。
  中國巖畫的分布與多種民族傳統文化大體相一致, 根據巖畫作品的內容與風格, 以及它所處的文化地區,大致可以劃分為北方、西南、東南三個系統:
  ①北方系統的巖畫,主要分布內蒙、新疆、寧夏、甘肅、青海, 內容以動物為主, 風格較寫實, 技法大都是巖刻。它是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狩獵、游牧民族的作品。
   ②西南系統的巖畫, 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貴州、四川, 內容以人物的活動為主,特別是宗教活動為其主要的表現內容。作品技法則以紅色涂繪為主。
   ③東南沿海系統的巖畫, 分布在江蘇、福建、廣東、臺灣和港澳等地,大都與古代先民們的出海活動有關。內容以抽象的圖案為主,都采用鑿刻的技法。
   這三個系統的分布范圍和數量,都是很不相同的。北方系統范圍最大,數量最多;東南沿海地區巖畫雖不能與之相比,但不管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卻都能自成體系。
   現在中國巖畫以其分布之廣,數量之多,已成為為世界巖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目前發現巖畫的地區,東起大海之濱,西達昆侖山口,北至大興安嶺,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個省區,遍及于100個以上的縣旗。巖畫遍布全國,絕大多數發現在少數民族地區,大都為古代少數民族藝術家們的創造。
   中國巖畫總目分四部分:①北方系統巖畫點②北方系統巖畫點③西南系統巖畫點④東南系統巖畫點。本總目由陳兆復蘇勝編輯,收錄時間止于1993年,與中國巖畫點分布圖中所列的稍有出入。
1. 北方系統巖畫點①
  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肅、青海、陜西、新疆等省區,內容以動物為主, 風格較寫實, 技法大都是巖刻。它是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狩獵、游牧民族的作品。著名的有:內蒙的陰山巖畫、烏蘭察布巖畫;新疆的阿爾泰山巖畫、天山巖畫、昆侖山巖畫;寧夏的賀蘭山巖畫等等。西藏地區的巖畫,以反映狩獵與畜牧的生活為主,基本上屬于北方系統;但由于它與中國西南地區的有關省份相連,某些作品又具有西南系統巖畫的風格。所以根椐它的地理位置,本書把它的巖畫納入西南系統。
[東北地區]
⑴. 黑龍江省巖畫
1.海林縣:牡丹江巖畫 位于黑龍江省海林縣境內的柴河公社群力大隊,在牡丹江右岸。這里的巖畫以表現人物、船只和鹿為主,反映的是漁獵生活方式。巖畫為紅色的涂繪。
[北方地區]
⑵. 內蒙古自治區巖畫
2、鄂爾古納左旗 交嘮呵道巖畫 位于黑龍江上游支流額穆爾河上源克波河的源頭之一的交嘮呵道小河畔的巖溝內。“交嘮呵道”在鄂溫克語中的意思是石垃子。巖畫繪制了馬鹿、駝鹿、麋鹿、馴鹿等動物,還表現了獵人和獵犬。畫面處在巖縫間,赭紅色涂繪。
3、鄂爾古納右旗 阿娘尼巖畫 阿娘尼巖畫座落在額爾古納河右支流的牛耳河(貝爾茨河)的支流阿娘尼河的懸崖上。“阿娘尼“在鄂溫克語中的意思是“畫”。巖畫的內容有鹿和人,還有圍獵的場面和反映了原始宗教觀念的薩滿教中的法器。巖畫是在一處懸崖上,亦為紅色涂繪。
4、克什克騰旗 ①白岔河巖畫:位于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與河北省圍場縣交界處的七老圖山脈。1981年,在克什克騰旗境內的白岔河流域,發現9處48組巖畫,分布有永興巖畫、板石房巖畫、榆樹林子巖畫、廣義巖畫、烏蘭壩底巖畫、雙合巖畫、大河隆巖畫、胡角吐巖畫、溝門巖畫、哥佬營子巖畫等。 ②砧子山巖畫: 砧子山巖畫位于克什克騰旗西部,達里諾爾湖北岸5公里的砧子山東南側石崖上,描繪了人物、馬、鹿、虎等動物的形象。
5、赤峰市 赤峰郊區有陰河、英金河流域的巖畫,以人面像為主,形象頗具特色。
6、蘇尼特左旗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蘇尼特巖畫,內容相當豐富,巖畫最為集中的是呼和楚魯巖畫點,現已發現的巖畫近千幅,以動物為主,同時也有騎者、天體、文字、馬鐙以及舞者、男女交媾等畫面,運用鑿刻和磨刻兩種文法,有的具象也有抽象圖案。
7、察哈爾右翼旗 察右后旗西與四王子旗毗鄰,北與錫林郭勒盟的蘇尼特右旗交界,在這三旗相連地帶的低山丘陵區,共發現巖畫點八處,巖畫圖像清楚,作畫方法有磨刻和鑿刻,內容為動物和人物,有個體形象,也有群體畫面。銘刻均為宗教活動有關的六字真言,同時有一組菱形蓮花紋圖案。
8、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蘭察布巖畫主要分布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①推喇嘛廟巖畫 推喇嘛廟的巖畫分布在42個巖畫點上,是烏蘭察布巖畫主要分布的地方。 ②沙很巖畫 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東北部,分布于四個地點。 ③南吉板登巖畫 南吉板登位于達爾罕茂明聯合旗之北,由滿都拉蘇木往東北行約35公里即至。這里丘陵連綿,有5個巖畫點。
9、固陽縣 長城巖畫 分布在老兔溝至阿貴溝長約3公里的長城上,共計百余幅,主要用敲鑿法加工,兼用磨刻和用金屬有刃器刻劃的方法,是在長城筑成后鑿刻的。
10、烏拉特中旗 在已調查過的陰山狼山巖畫中,烏拉特中旗巖畫,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都是主要的,鑿刻在山崖和山峰,年代有早有晚,大多屬于青銅時代,只有個別畫面屬于晚期。 ①幾公海勒斯太巖畫 位于烏拉特中旗的西南部。這里不僅是巖畫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陰山巖畫最東的地點。這一帶的巖畫共有18個地點。大約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通常是鑿刻于光滑的黑石上;巖畫一般分布在山南的山腰至山頂上。 ②韓烏拉山峰巖畫 韓烏拉意為眾山之王。在古代這里是我國北方民族與漢民族頻繁接觸的地區。至今遺留著他們活動的遺跡如石圍墻、墓地等。這一帶的巖畫分布在22個地點上。 ③烏珠爾巖畫 分布在7個地點。其巖畫內容以表現動物為主,其次便是牧人舞蹈者的形象。
11、烏拉特后旗 烏拉特后旗在它的各條山溝里,凡適于作畫的地方差不多都能夠發現巖畫。這些巖畫有部分年代較早,也有些是青銅時代匈奴人的作品,甚至是現代蒙古喇嘛的作品。在這些巖畫中最精彩的作品是山貴溝東支溝中的虎群巖畫。烏拉特后旗的大壩溝巖畫,分布在33個巖畫點上。
12、杭錦旗 炭窯口及其附近一帶的巖畫:炭窯口是炭窯溝的南口,第1地點至第14地點都在炭窯口附近。炭窯口西北約40公里處是查干溫都爾,這一帶的巖畫為第15地點至第21地點。查干溫都爾西南約16公里處名叫呼和溫都爾(當地人稱格和溫都爾),那里的巖畫被編號為第22地點和第23地點。炭窯口往東不遠是紅山溝,在溝的南口石壁上也有巖畫。其編號為第24地點。
13、磴口縣 磴口縣巖畫在陰山巖畫之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僅時代早,題材豐富,分布密集。①哈日干那溝及其支溝的巖畫 分布在磴口縣的西北以及與烏拉特后旗毗鄰的地方。 ②格爾敖包溝巖畫 該地的巖畫點由哈日干那溝南口,順著巴盟的臨河至額濟納旗的公路西行可至。巖畫均為鑿刻,比較有特色的是它反映了祭祀、圍獵及狩獵的生活場面。 ③默勒赫圖溝巖畫 是以各種人面像為主要題材的。眾神像匯集之處往往是高山深谷之所。 ④托林溝巖畫 托林溝全長不過15公里左右,發現的巖畫有千幅以上,是陰山巖畫中最密集的地方。巖畫主要表現了動物(包括帶有幻想性質的動物形象),騎者,人面像和符號。 ⑤阿貴溝巖畫 內容以各種羊的表現為主,還有許多野生的動物,如狐貍、免、狼、牦牛、鹿、駝鹿、野馬等。也有馴養的家畜,如狗和馬等形象。人物表現有騎者、獵人(一般為執弓的獵人)、車輪。也有人面像和星辰等內容。 ⑥烏斯臺溝巖畫 位于磴口縣西北部,內容十分廣泛。其中比較有意義的是人面像,攻戰場面,祈雨情景,媚神和娛神的舞蹈(雙人舞),以及男女生殖崇拜等方面的內容。 ⑦額勒斯臺溝巖畫 這一帶巖畫的內容也比較地豐富。其中以人面像的內容為主。
14、烏海市 烏海市桌子山巖畫,廣泛分布在原渤海市桌子山西麓各山口及其附近,這里地域上與陰山西段狼山地區鄰近,在古代也是游牧、狩獵民族部落活動的地方;因此兩地巖畫在題材內容 ,風格制作方法都有相同之處。烏海市巖畫尤其以人面像最為突出。主要分布在召燒溝、苦菜溝、毛爾溝、蘇白音溝、雀兒溝等地。
15、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東部一帶,巖畫分布得比較集中,但巖畫表現以小幅為主,大型畫面極為罕見。巖畫的題材以各種野羊和駱駝為主。
16、阿拉善右旗 巴丹吉林沙漠巖畫:①曼德拉山巖畫 曼德拉巖畫在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西南約14公里處。這一帶的巖畫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羊有北山羊、盤羊、巖羊、羚羊、綿羊、黃羊和藏羚羊等,另有馬、家犬、駝(如雙峰駝和單峰駝)、野牛和家牛,還有鷹、鹿、鴨、狍子、虎、牦牛、狼、野豬、燕子、貓、驢和蜘蛛等等的動物。另有1幅極為珍貴的古代部落帳幕的巖畫。 ②蘇海賽巖畫 位于曼德拉山之西約10公里。這里是一座座花崗巖石叢。巖畫較大,除動物、人物外有以花卉、菱形方格組成的圖案。有一幅以三個圖案化的人形組成,中間一人為女性,可能是表現“生育之神”。③雅布賴山布布巖畫 該巖畫點在阿右旗東南部的雅布賴山上。巖畫以手形為主,系用土紅色顏料吹管噴成。
17、額濟納旗 額濟納旗的巖畫分布在溫圖高勒蘇木嘎順德蓋地區的干枯道上。這里的巖畫為居延巖畫。共有5個巖畫點。鑿刻為主。巖畫內容,動物外還有騎馬者、騎駝者和馬靴的圖案。另有一些原始文字和其它符號。
⑶. 山西省巖畫
18、吉縣 柿子灘巖畫 位于距黃河兩公里的柿子灘上,這里曾發現一處中石器時代的遺址,巖畫就位于遺址后面的巖壁上。巖畫為涂繪的圖像。巖畫風化嚴重,但形象尚依可見。
⑷. 寧夏回族自治區巖畫
19、石嘴山市巖畫 ①麥如井巖畫 是賀蘭山最北端的一個巖畫點,一般畫面較小,多為個體圖案,組合的圖案極少。畫面以動物居多,也有個別的人物、植物或符號圖案。巖畫采用敲鑿和劃刻兩種方法。 ②黑石峁巖畫 分布比較集中,主要采用敲鑿法,少量為磨刻的圖案,個別采用劃刻法。 ③韭菜溝巖畫 這一帶的巖畫中有虎的形象,形體強健,身體上飾有條紋裝飾,由雙鉤刻線構圖。另一種內容是塔。
20、惠農縣巖畫 ①翻石溝巖畫 這一帶的巖畫相對集中,分布在溝口外的亂石灘上,個體畫面居多,少量為組合圖案。巖畫的內容主要是動物。 ②大樹林溝巖畫 位于翻石溝南側1.4公里處。分布在溝口開闊的亂石上,畫面以個體圖像居多,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也有人物和車輪的圖像。此外,還有人面像,是一種沒有輪廓的圖像。 ③小樹林溝巖畫 位于大樹林溝南側0.5公里處,為一狹窄山谷。這里鑿刻有北山羊、巖羊和馬等動物,另有圍獵圖,獵人系有尾飾。 ④扁溝巖畫 扁溝巖畫位于樹林溝旁的一條山溝中,分布在山前洪積扇上。巖畫內容有動物、人物和符號。
21、平羅縣 ①龜頭溝巖畫 龜頭溝舊稱"歸德溝"。巖畫多朝西,保存較差,相當一部分脫落或不清楚,基本上都用敲鑿法,鑿點大而深,圖像粗糙而不規范,巖畫內容以動物為主;也有個別人物圖像。 ②白芨溝巖畫 這是賀蘭山唯一的彩色涂繪巖畫。位于白芨溝一個的天然石洞的東側巖壁上,巖畫為紅色涂繪,共有37組,100余幅,內容比較豐富。人物形象中有征戰的乘騎者和狩獵的獵人;動物包括北山羊、蛇、狗等。這里的巖畫還表現了生殖崇拜和太陽崇拜的內容。另有些標識和符號。 ③大西峰溝巖畫, 西峰溝又稱"西伏溝"或"西佛溝"。位于平羅縣和賀蘭縣交界處,距平羅縣縣城30余公里。大西峰的巖畫內容有人面像,人物和動物,巖畫共有8個點。
22、賀蘭縣 ①小西峰溝巖畫 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制作手法多為鑿刻法,也有個別的使用磨刻方法。 ②白頭溝巖畫 白頭溝溝口有一小山梁將溝的出口成兩部分,北口俗稱叉子渠,巖畫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彎處,均面東南。鑿刻了羚羊、巖羊、北山羊、飛雀等動物,又有牧馬圖,其中的人物系有尾飾。 ③插旗口巖畫 插旗口位于賀蘭縣金山鄉金山村的賀蘭山東麓,內容有人面像、符號和動物。 ④賀蘭口巖畫 溝口開闊,面對黃河,溝內泉水流淌不止。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岸的斷崖石壁上,以溝口北崖向陽的巖畫數量居多。巖畫保存情況不一樣,位于溝崖北側的巖畫保存明顯好于南崖的崖面。賀蘭口是賀蘭山巖畫最為集中的一處,內容絕大多數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體和馬、羊、虎等動物。巖畫以敲鑿法和磨刻法為主。從畫面的風格、題材和內容及剝落的情況看,賀蘭口巖畫的鑿刻延續時間很長。 ⑤蘇峪口及回回溝巖畫 蘇峪口俗稱"宿嵬口",巖畫分布在蘇峪口溝谷兩岸,迤南至回回溝,原來調查巖畫的數量有200幅,由于開礦炸石,修筑公路,大部分巖畫已被毀,現存的巖畫僅有幾十幅,以兀立山頭巨大的《神牛圖》最為著名。
23、青銅峽市 ①口子門溝巖畫 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制作手法為鑿刻法。巖畫主要散布在一座座山梁上,每一座山梁上的巖畫數量都較少,而且比較分散。 ②四眼井巖畫 鑿刻于賀蘭山山體東側的一道道的崖壁和巖石上,每一巖畫點的巖畫相對比較密集。 ③蘆溝湖巖畫 巖畫散布在溝兩側山崖上。 ④砂石梁巖畫 石質為紅色,作畫于巖石自然平整處。 ⑤廣武口子門溝砂石梁子山巖畫 位于賀蘭山余脈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頭道鄉與青銅峽市廣武鄉的鄰接處。鑿刻著頂角的北山羊與狼,人騎、手印和腳印等。
24、永寧縣 ①紅旗溝巖畫 這里的巖畫有二處:一處在山口內約1公里外山石上。鑿刻著舉弓的獵人,北山羊群和盤羊群,還有騎者。二處在山口內約2公里北側面東山石上,有一幅人面像群。 ②柳渠溝巖畫 巖畫鑿刻著人物和符號,人物和動物,六角形符號等。
25、中寧縣 ①石馬灣巖畫 主要分布在山梁面西的崖壁和山頂上。制作手法為敲鑿法。 ②黃羊灣巖畫 巖畫點沿長城,南距黃河3公里。巖畫的一部分分布在山梁的南坡或山頂上,一部分分布在山溝溝崖上,分布范圍較廣,但每一個地點相對密集。絕大多數巖畫面南,少量面西或面上,使用敲鑿法。
26、中衛縣 中衛縣地處黃河前套上首,西臨騰格里沙漠。 ①苦井溝巖畫 位于賀蘭山南端的衛寧北山里,巖畫分布極廣,也比較密集。幾乎每一條巖脈上都鑿刻有巖畫。它的制作絕大多數使用的是敲鑿法。巖畫從題材內容、構圖、鑿刻方法以及刻痕顏色等觀察,其它早晚關系十分明顯,打破關系的圖像也常見。 ②大麥地巖畫 大麥地在中衛縣城的東北,崗巒遍地,溝壑縱橫,在約6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1089幅巖畫。題材以動物為主,反映了狩獵和放牧的生活特點,除此之外還有星辰,西夏文題刻等內容。 ③東溝巖畫 山溝呈南北走向,俗名為中豁子口。巖畫分東側和西側兩個部分。 ④鉆洞子溝巖畫 制作于山溝北側的崖壁上面。內容包括羊群和馬群,鹿和駝等動物;騎獵射獵的場面中有獵鹿和獵羊的情景,還有部落戰爭的場面;另有雙人舞、符號和人面像(或類人面像)等。 ⑤大通溝巖畫 其巖畫點與大麥地相望,彼此之間相距5公里。這里有31組巖畫, 鑿刻著動物(也有些植物)、人物與人面像或符號。
⑸.甘肅省巖畫
甘肅巖畫分布從靖遠縣吳家川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縣,大體成一條帶狀,另外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齊哈瑪鄉也有少量巖畫,但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要數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27、靖遠縣 吳家川巖畫 位于黃河上游,劉川鄉吳家川村東部的陳家溝。這里丘陵起伏,巖畫刻在黑褐色的東西兩塊大石壁上,制作手法有刻劃和鑿刻兩種,表現了鹿、大角羊、狗、馬和騎者,還有數種刻畫符號。
28、永昌縣 北山巖畫 位于河西走廊東部,焦家莊鄉陳家寨村北400米處的青色石壁上。這里的巖畫已嚴重風化,圖案模糊不清,人和動物均為陰鑿而成,整個畫面呈密密的斑痕狀小圓點,刻劃時間較早。
29、玉門市 ①石墩子梁巖畫 位于昌馬鄉南30公里處的石墩子梁上。巖畫為單線刻畫和通體平磨手法,內容以放牧為主,動物有山羊、大角羊、鹿和駱駝等,共有20多個動物個體。②鹿子溝巖畫 位于昌馬鄉水峽村西的三家灘鹿子溝內,溝內有一青色石壁,巖畫共有3處,均為鑿刻。以放牧為主,動物有鹿、駱駝、老虎和狗。其中有一人騎于駱駝之上驅趕著鹿、駱駝等動物,巖畫表現手法有單線刻劃,也有通體鑿刻與石墩子梁巖畫手法一致。
30、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發現的巖畫集中在黑山之中,稱黑山巖畫。 ①四道鼓心溝巖畫 是黑山巖畫分布較多的主溝之一,這里鑿刻了人物、 動物和車輛的圖像。有人們群舞的場面,舞蹈者身著裙裝,束腰并佩戴頭飾;動物有飛鷹、大牛、小羊和小鹿,老虎和駱駝等;巖畫還表現了騎馬狩獵、群體狩獵和單轅車和溝等圖像。 ②紅柳溝巖畫 位于黑山南部,為一東西走向的峽谷地帶,最東頭峽口處,有烽火臺,巖畫內容以表現動物為主,制作較簡單粗糙,有的畫面動物圖像,僅用點擊法敲鑿成粗獷的輪廓而連不成線。
31、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肅北縣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該縣祁連山地區已發現大量古代游牧民族的巖畫,稱祁連山巖畫。 ①馬宗山鄉巖畫 計有二處:一是黑馬宗巖畫; 二是格格烏蘇巖畫,內容以狩獵和放牧等內容為主,動物圖形有駱駝、紅羊、牛、馬和驢等。 ②明水鄉巖畫 計有三處:一是霍勒扎德格巖畫,刻劃動物有大頭羊、紅羊、黃羊等。另有放牧等圖像。二是上哈然扎德格巖畫,該地的巖畫可辨認者有5組畫面,畫面風化嚴重。 三是山德爾鄉巖畫,共有54組,內容各不相同,鑿刻動物、人物個體圖達204幅之多,其中還有場面宏大的狩獵圖和放牧圖。 ③別蓋鄉巖畫有67組,人與動物個體共有362個,有些畫面還表現出大規模的狩獵場面,其中第38組中有一人身穿長袍,頭戴尖帽,還有幾組系尾飾的舞者,特別是第9組中有一大象。 ④石包城鄉巖畫計二處: 一是灰灣子巖畫,巖畫題材以放牧為主,畫面上有成群的鹿和巖羊,還有騎馬者。二是七個驢溝巖畫,位于灰灣子巖畫的西北側,刻在一條東西向的河谷北壁。這里的巖畫有20組,共有人物、動物個體圖像101幅,制作手法為鑿刻,內容以放牧為主,有大量的巖羊、駱駝,奔跑的馬和飛翔著的鷹。 ⑤大黑溝布爾汗哈達巖畫,位于布爾汗哈達向南行1公里處。 巖畫鑿刻著張弓射獵和騎馬放牧的內容,還有不少動物的表現,如梅花鹿、大角羊、野牦牛和野駱駝等,除此之外還有大象和老虎的形象。
32、安西縣 該縣的邊墻溝巖畫位于踏實鄉南部鷹嘴山的邊墻溝內,巖畫為鑿刻,共有7幅,表現了青羊、大頭羊、駱駝和野馬等動物。
33、瑪曲縣 瑪曲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巖畫位于齊哈瑪國慶村與國岔村之間。巖畫鑿刻有3幅,有人物, 其頭上戴有尖形帽,帽頂有3個尖狀物。
34、甘南裕固族自治縣 該縣的大河區榆木山巖畫共分為3處:一是黑石頭溝巖畫;二是寡婦房地子巖畫;三是大河峽山嶺巖畫。3處巖畫共有21組畫面,手法為線刻法。內容有狩獵圖和動物,還有個別原始文字符號。
2.北方系統巖畫點②
35、剛察縣 ①哈龍溝巖畫 位于吉爾孟鄉黃倉大隊春季草場中,巖畫在兩座海拔3500米高的石山上。甲山有6組巖畫,內容有牛、鹿、羊、虎、野豬、獐子和豹等動物;而乙山有2組巖畫,內容以駱駝和鹿為主。制作手法為磨刻。②舍布齊巖畫 位于泉吉鄉立新大隊埔灘南舍布齊溝口的山頂之上,距青海湖8公里。巖畫畫面風蝕嚴重。這里鑿刻了23個個體形象,內容以動物和狩獵為主。
36、天峻縣 ①魯芝溝巖畫 位于天棚鄉之西南的山溝內,溝口處有西寧至天峻縣的公路橫穿東西。溝的東西兩側是高山,溝內四公里處東側為石山,石色發黑,巖畫就刻在上面。 ②盧山巖畫 在江河鄉盧山山丘上,距江河鄉政府所在地約8公里。山丘位于江河之上,巖畫分布在山丘南面山坡上,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兼有狩獵,戰爭,生殖等內容,還有藏文字的鑿刻。
37、德令哈市 懷頭他拉巖畫,位于懷頭他拉鄉西北約40公里處的哈其切布切溝內,此地海拔3600米。巖畫約有100個形象,分布零散,制作手法有鑿刻、磨刻和磨劃三種,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還有符號和藏文。
38、都蘭縣 巴哈毛力溝巖畫 該巖畫點在海西州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都蘭縣香加鄉巴哈毛力溝內。巴哈毛力在蒙語中為“小馬”之意。由南口向北進,距南口4公里有一個火成巖山嘴,藏語稱為牙瑪嘴(意為山羊嘴),漢語畫石嘴,巖畫就刻在山嘴石面上,巖畫分布得比較集中。巖畫制作手法一般有鑿刻和磨刻兩種方法。石色呈黑色,線條呈黃褐色。巖畫動物有駱駝、山羊、狗、馬、大象、鹿、野羊、蛇、獐子、牛等,還有三角形圖案和太陽圖案,有狗守護著圈欄,馬背上負有馬鞍和韁繩等畫面。
39、格爾木市 野牛溝巖畫,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得鄉西北約140公里處的昆侖山腳下,此地約海拔3900米。巖畫內容包括動物、人騎馬和狩獵。動物主要有牛、駱駝、馬、鹿、豹子、狼、鷹、熊、狗和羊。動物中牛和駱駝占絕大多數。
西北地區
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巖畫
40、哈密縣 ①沁城折腰溝巖畫 折腰溝位于沁城城區東南,巖畫的內容有羊、駱駝、馬和人等形象。還有3幅表現戰爭場面的內容,有一幅征戰圖,畫面為8個手持長兵器的騎士圍攻中央一個挺槍而戰的騎士。 ②白山巖畫 位于哈密市東北的沁城鄉白山子村。從巖畫的內容看可分為兩類:一是單純的動物圖像;二是記錄了當時人們生活、戰爭及宗教信仰的巖畫。有車輛和住室等圖像。 ③上馬崖巖畫 位于小堡鄉上馬崖村東北3公里的群山之中,計有畫面百余幅,內容以動物和人物為主,另有車輛、狩獵、符號等。是目前哈密地區巖畫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④烏魯江巖畫 巖畫分兩處:第一處在便道北側,計有畫面近十幅,內容以動物為主。第二處在便道南側,巖畫分布在山下的巖石上,內容有動物、騎者、獵人、放牧圖像等。
41、巴里坤縣 ①蘭州灣子巖畫 該巖畫點在巴里坤縣城西南的蘭州灣子,巖畫內容有動物、行獵、放牧、騎者、車輛、太陽、馴馬等諸種圖案,合計100多幅。狩獵場面有步獵和騎獵。騎者有的騎馬有的騎駱駝。另外,蘭州灣子有好幾幅車輛巖畫,其中有一幅鑿刻一個五輻輪和一條牛;巖畫中太陽圖像旁邊有一棵植物。在巖畫點的附近發現三處石結構的遺址。 ②大小夾山巖畫 第一地點的巖畫位于小夾山柳泉村。有大個的北山羊、大型的牛、印記、頭戴尖帽,系有尾飾的獵人和狩獵圖。第二地點的巖畫在大夾山庫爾特爾庫拉,有北山羊群、鹿、印記、騎馬人和放牧圖。 ③八墻子巖畫 該巖畫點在莫欽烏拉山北坡的八墻子鄉。 ④小柳溝巖畫 第一地點的巖畫在莫欽烏拉山東部紅星一牧場小柳溝內。第二地點在莫欽烏拉山中段南面的庫克托貝,這里所鑿刻的圍獵場面甚為壯觀,騎獵者和步獵者正相互配合著圍獵鹿群。 ⑤五場溝巖畫 共發現數十幅巖畫,內容以動物、狩獵為主,另有人物、車輛、刻劃符號等多種圖像。有一幅“太陽圖”畫面主體為一光芒四射的太陽,右側為一只羊。在巖畫點周圍有石堆及石結構遺址。 ⑥大黑溝巖畫 主要分布在水渠兩側的巖石上,計有數十幅。內容大致可分為動物、狩獵、放牧、生殖崇拜等多種畫面。表現狩獵獵人所用的武器多為弓箭,捕殺的動物除羊外還有狼等動物。生殖崇拜的內容鑿刻在一塊地表巖石上,畫面突出男女形體的形體,對坐做交媾狀。
42、托克遜縣 ①科爾加衣巖畫 在托克遜縣西北的科爾加衣鎮附近的天山山脈中,其中一部分的內容為馬、鹿、綿羊、山羊、駱駝和圍獵圖。另一塊巨石上鑿刻老虎、大角羊、野獵等。②大齊克企克巖畫 鑿刻在路旁一側巨石上,象一幅流水圖。 有十幾條線交錯,中間有圓形圈,另外有動物夾在其間,在畫的側面有一排羊的形象。③托格拉克布拉克巖畫 巖畫分為4個點,都分布在泉水周圍不遠的地方,巖石為沙巖呈土色,上有一層褐色“巖曬”,適于鑿刻巖畫。
43、烏魯木齊縣 ①阿克蘇鄉巖畫 在烏魯木齊縣東郊,巖畫分布在阿克蘇鄉的各點,尤以哈姆斯特溝巖畫為多。②高崖子牧場巖畫 分布在烏魯木齊縣高崖子牧場東北約5公里處的高崖子溝內。鑿刻著北山羊、盤羊等動物,還有豹子撲羊群,北山羊角斗的場面。③柴窩堡鄉巖畫 有兩處分布:即白楊溝的那比依冬窩子巖畫,和三個山溝巖畫。
44、木壘縣 ①蘆塘溝巖畫 在柏楊河鄉蘆塘溝村南,巖畫多散于山頂,內容有印記、動物、人物等。②雞心梁巖畫 巖畫分二處,內容有十字紋、螺云紋,動物紋和其它印記。③東地巖畫 位于東地阿爾帕巴斯陶的一座黑石頭山上,巖畫數量不多且分散。④平頂山旱溝巖畫 旱溝之名源于無泉無水。此處巖畫雖不多但內容豐富,有動物、狩獵、騎獵。⑤平頂山夾皮泉巖畫 大多數鑿刻東面的山坡的黑褐色“曬巖”上。⑥博斯坦牧場巖畫 巖畫最集中的地方在牧場以東的幾條山溝中,這里的幾條山溝均屬于冬夏牧場地區,其中以和卓木溝和哈沙霍勒溝的巖畫為最多、最密集。
45、奇臺縣 迄今為止在北塔山地區已發現的巖畫點有庫甫溝、松樹溝、恰恰提、小哈布的克、南烏拉斯臺、紅溝、阿艾提溝、葉爾哈巴克、大錫伯提溝及中蒙邊界上83、90、104、105界樁等地,被稱做北塔山巖畫群。①庫甫溝巖畫 鑿刻著十多幅巖畫和印記。巖畫內容有動物、放牧和狩獵。②阿艾提溝巖畫 鑿刻著野馬、大角羊、駱駝和狗等動物,還有牧人和獵人等人物形象。③葉爾哈巴克巖畫 鑿刻著人物、動物和印記。
46、吉木爾薩縣 松樹溝巖畫位于該縣的大有鄉廣泉村南面的松樹溝內,巖畫鑿刻或磨刻在半山腰的黑色曬巖的殘壁上,巖畫共有4組,內容有人物、動物等,動物有羊群,鹿和狼等,人物有牽牛圖和騎馬圖等。
47、阜康縣 ①泉溝巖畫 分布面不廣,巖畫內容單一,主要是動物。②三工河巖畫 在阜康實驗林場河溝東面,山坡很陡,呈南北走向,巖畫鑿刻在大大小小的扁圓形黑石上,面向陽,動物外還有狩獵和舞蹈的場面。
48、米泉縣 柏楊河鄉巖畫,在柏楊河鄉的獨山子村下的小山坡上。這一帶巖畫原來不下二、三百幅。從現存的巖畫內容看,這里的巖畫題材十分廣泛,有生殖崇拜,狩獵放牧,舞蹈祭祀,天體崇拜和氏族印記等方面的內容,動物種類也很多,現在所見不過十幾幅了。
49、昌吉市 阿里什巖畫,位于昌吉市阿里什鄉阿里什村北3公里的達勒汗拜山上。內容非常單調,在兩塊相距不過一米的巖石上鑿刻著北山羊、盤羊等動物,還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圖像。
50、呼圖壁縣 ①康家石門子巖畫 是呼圖壁縣最為著名的巖畫點,也稱呼圖壁巖刻。巖刻位于呼圖壁縣雀兒溝康家石門子。在周圍的青山蔓草之中,有一處山色赭紅的崖壁,壁上雕刻著巨幅巖刻,東西長14米,上下高9米,畫面最上部的圖像,距地面高達10米以上。在這120平方米的畫面范圍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布滿了大小不等、身姿各異的人物形象,總數達二、三百人。這些人物形象,大的超過真人,小的只有一、二十厘米,是迄今為止,在新疆地區發現的畫面最宏大、時代特征鮮明、思想內容豐富的巖刻作品。 ②登格克霍拉巖畫 內容主要是征戰圖和動物的圖像。
51、瑪納斯縣 ①塔西河沙拉喬克巖畫 這里巖畫面積小,內容單調,鑿刻著一些北山羊和駱駝的圖像。②塔西河蘇魯薩依巖畫 分布不大, 內容不多,鑿刻著北山羊和獵人的圖像。
52、青河縣 包括塔拉特溝巖畫、金斯克賽依溝巖畫、頭海巖畫、喇嘛布拉克巖畫、達巴特巖畫、將巴塔斯巖畫,以及察罕郭勒鄉夏牧場位于中蒙邊界的頭海子鹿石巖畫,在頭海子的鹿石呈碑狀,頂端為圓形,正面刻有五鹿形,其中一個已不清楚,背面有六鹿形。另在三海子也有兩塊鹿石均為碑狀。
53、富蘊縣 ①唐巴勒塔斯洞窟彩繪巖畫:第一地點在喀拉布勒根鄉的唐巴勒塔斯村,巖畫為赭色涂繪,在洞頂正中赭繪有氏族印記,在正壁右上方及右壁,赭繪二薩滿帽,并有人面形巖繪兩個。在正壁上最為醒目的是橢園形的4個女性生殖器。左邊手印形下還繪了三個橢園形的女性生殖器。較之正壁稍小。左邊手印上則有藏文咒語等。 第二地點離第一地點約60米遠,在同一座山的另一個洞穴中,內容有腳印、印記、野獸,和30余個群舞的人們;還有獵人在狩獵,其狩獵的對象是大獸馬和駱駝。。 ②杜熱鄉巖畫:第一地點的巖畫在額爾齊斯河上游的杜熱鄉迦爾肯村,鑿刻著野羊群和其它動物,另有符號和印記等。第二地點的巖畫在杜熱鄉的徐云恰爾。
54、阿勒泰市 ①阿克塔斯洞窟彩繪巖畫 阿勒泰洞窟彩繪巖畫現存阿克塔斯一處,在阿勒泰市西北25公里處,地屬巴里巴鄉,洞內成一天然淺槽狀,長約13米,洞深處4米,淺處1米多。巖畫為赭色涂繪,繪有女性生殖器,在上面洞壁上有50道短杠。由此向前,在墻上赭繪4個人及40根短杠。另有人物、鳥、牛、馬和短尾巴大角羊等。 ②夾西哈拉海彩繪巖畫 夾西哈拉海哈語意繁茂的紅松,在一塊直立的巖石上有一幅彩色巖畫,有馬、牛、山羊、鹿、手印形等,但突出的是牛和馬。 ③克木齊鄉巖畫 第一地點在克木齊鄉玉衣塔斯;第二地點是克木齊鄉玉衣塔斯洞窟巖畫,鑿刻一匹大馬。 ④切木爾切克鄉依塔斯巖畫 這里鑿刻著30余幅巖畫,內容包括動物、人物、狩獵圖和交媾圖等,其中有一幅 長15。6米,高2米的巨型巖畫,是阿勒泰地區巖畫中畫面最大的。這幅巖畫共鑿刻人物和動物140個圖形。
55、哈巴河縣 ①沙爾布拉克鄉杜阿特溝洞窟彩繪巖畫:第一地點洞內巖壁上赭色涂繪3人,4牛,1印記。第二地點巖壁下赭繪一牛,有人面像和人形,圓頭,戴尖帽,有尾飾。巖壁中間則赭繪了很多大而粗的園點斑點。有的呈平行狀,有的呈三線平行狀,有的呈直線排列狀,有的呈弧形排列狀。第三地點的洞窟離第一個洞窟不遠,巖畫赭繪著一排狀如小木棍似的斑點,能看清的有30道杠。有人認為這是圍獵野獸的柵欄。 第四地點赭繪有兩位舞者,由于年代久遠赭繪已不清楚。第五地點的洞窟在山麓下,也是赭色涂繪,繪有兩頭大牛,尾、臀部已破損。右面一人圓頭形,頭上有二角,兩手張開,雙腳叉開,有尾飾。 ②松哈爾溝洞窟彩繪巖畫 從杜阿特溝再前行300米左右就到了松哈爾溝,距溝底高20米左右有一洞窟,其高為2.5米、深4.5米、寬為8米。在其頂上赭繪一幅高2.5米,寬4.5米的巨幅巖畫,巖畫內容有動物,如馬、牛、羊、虎等,還有圍獵的場面。另有人的手印和腳印,還有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圓點和短杠。 ③加那阿什村巖畫 在沙爾布拉克鄉加那阿什村的唐巴勒塔斯,鑿刻有男女放牧圖:1匹馬、4只山羊、5個人。男人生殖器勃起,女人頭戴高帽。表達人丁興旺的心愿。另鑿刻拉弓的獵人,男女交媾圖等。
56、吉木乃縣 吉木乃縣的巖畫相當地豐富,如哈爾交、唐巴勒、卡爾麥斯干等地點的巖畫內容十分豐富。①卡爾麥斯干唐巴勒冬季牧場巖畫 地屬恰什海鄉,在木斯島的冰峰下,離中哈邊境邊境線不遠。鑿刻的內容是車輛、獸群、狩獵和放牧。 ②哈爾交巖畫 哈爾交牧場的克孜庫拉有近百幅巖畫。鑿刻動物有馬、羊、牛、鹿等,不僅有雙峰駝,而且還有單峰駝。
57、裕民縣 ①巴爾達庫爾巖畫 在巴爾魯克山北部,約有300多幅巖畫,反映了人體和交媾等生殖崇拜的內容;還有動物及狩獵、放牧等場面。 ②奴爾斯拉冬牧場巖畫 該牧場與巴魯克山毗連,巖畫內容表現了生殖崇拜的內容。 ③161團1營3連(烏什德特溝)巖畫 該地點的巖畫為鑿刻,數量較多,主要是動物和放牧的內容,反映了遠古時期人畜興旺的情形。 ④紅石頭泉巖畫 在縣西南約50公里處的一個名叫"紅石頭泉"的地方,有帳蓬放牧圖。
58、托里縣 托里縣的巖畫大多發現于冬季牧場,如喀拉曲克牧場巖畫,唐巴勒塔斯巖畫,禾角克巖畫等都在瑪依勒山的冬季牧場里,巴爾魯克山南麓的哈因溝巖畫也在冬季牧場。春季牧場也有少數巖畫,如廟爾溝南公路沿線。 ①瑪依山巖畫 第一地點是瑪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場的巖畫。第二地點是瑪依勒山唐巴勒霍拉巖畫,鑿刻著男女的裸體,獵人和動物,再就是氏族印記。 ②哈因溝巖畫 哈因溝巖畫在巴爾魯克山南麓,內容以北山羊最多,還有些氏族印記。
59、伊吾縣 伊吾縣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上,巖畫主要分布在春秋牧場和冬季牧場區內,這些地區約在海拔1600米之間。已發現的巖畫點諸如烏勒蓋、白楊溝、科托果勒、卡塔布齊、白芨等地的巖畫均分布在這個區域里。 ①吐葫蘆鄉巖畫,共有十二個地點。 ②前山鄉巖畫 有個五地點,鑿刻著狼撲羊和圍獵野鹿群。 ③鹽池鄉巖畫 巖畫約有4個地點,分布在鹽池鄉卡塔齊山上。鑿刻的巖畫表現了北山羊、駱駝、馬鹿、牛等動物;另有狩獵及符號、古文字等。 ④伊吾鎮巖畫 分布在鎮南群山之中的巖石上,計有畫面數十幅,內容有動物、狩獵、車輛等。
60、博樂市 ①阿拉套山巖畫 在博樂市以北約30公里處的闊依塔什,巖畫分布在兩個地點上。巖畫除表現北山羊等動物以及狩獵圖、氏族印記外,在一塊巖石上鑿刻一個三圈半圓形的穹窿狀房子,內有三個不規則圓點,房子左上角有人。 ②崗吉格山巖畫 也分布在兩個地點上,巖畫表現了北山羊、馬、鹿、雙峰駝、牧羊圖、人形、狗和老虎、以及放牧圖等。
61、溫泉縣 ①多浪特巖畫 在溫泉縣東北約20公里處的阿拉套山之南麓。巖畫鑿刻著身有紋的老虎,牧羊人與羊群。 ②阿登確魯巖畫 在溫泉縣西北的阿拉套山的巴斯堪塔達坂東側,周圍約4平方公里,布滿了大小不一的石頭,蒙語“阿登確魯”意即一群馬一樣的石頭。 ③穹庫斯太和卡拉士柏巖畫 這兩處巖畫位于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溫泉縣東北50公里的地方。 ④蘇魯北津巖畫 蘇魯北津溝在東距縣城約45公里的別珍套山內。巖畫鑿刻著雙峰駝,狼撲羊,狩獵圖,野牛傷人圖,羊群,以及對女性和天體的崇拜方面的內容。
62、霍城縣 ①華土兒空拐溝巖畫 該巖畫點在霍城縣薩爾布拉克鄉的華土兒空拐溝正北。 ②干溝巖畫 干溝巖畫在霍城縣北。刻有17個大頭羊和山羊。 ③昆帶山巖畫(庫魯斯臺),距霍城縣17。5公里。
63、額敏縣 卡拉伊米里巖畫,卡拉伊米里是額敏縣伊米里河的一個支渠,在這條支渠的山坡上有很多的巖畫,刻有巖畫的巖石全都是發亮的黑石頭,其中一塊巖石上刻有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前面還有一匹小馬,最前面是一條狗,表現獵人打獵的情形。
64、尼勒克縣 ①空科克巖畫 空科克巖畫位于喀什河谷吉林臺狹谷之中。 ②紅十月公社夏草場巖畫 巖畫表現了狗和獵鹿的圖像。 ③塔特朗巖畫 塔特朗溝是阿吾拉勒山谷中的一條呈南北走向的溝谷,巖畫以動物圖像為主,動物中又以大角羊的數量為多。 ④卻米克拜巖畫 巖畫分布于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卻米克拜溝谷兩側的高崗上,巖畫為鑿刻,表現了牧民放牧羊群,單人步獵群獸,車輛和氈房,駱駝等圖像。
65、新源縣 ①阿吾熱勒山巖畫群,其第一地點在喀拉旱德;第二地點在塔塔狼;第三地點在缺米克拜;第四地點在克澤勒塔斯陶。 ②則克臺鎮巖畫 共有五個巖畫點,除動物圖象外,鑿刻放牧圖、狩獵圖、圍獵圖。交媾男女圖,并發現兩排古文字。
66、鞏留縣 ①喀拉溝石刻 在鐵克阿熱克鄉夏季牧場喀拉溝口內。 ②鐵克阿拉克鄉巖畫 該巖畫在烏孫山的布角特,有一塊巖石上鑿刻大小9只鹿,朝著一個方向。 ③薩爾布津巖畫 該巖畫位于鐵克熱克鄉薩爾布津村南的山谷中,巖畫磨刻在從山崖滑落下的大小石塊上。
67、伊寧市 卡約魯克溝巖畫,位于曲魯海鄉曲魯海村北的卡約魯克溝谷里。巖畫點有3處,分別鑿刻在朝陽的北坡石面上。
68、特克斯縣 ①唐姆洛克塔什巖畫 在哈拉翁克爾山西坡的哈甫薩依。這一帶的巖畫分布在3處地點,所繪圖形有大角羊和馬等。 ②闊克蘇河巖畫 闊克蘇河巖畫群主要分上下游兩大區,巖畫鑿刻在高大陡峭的石壁上,畫面較大,除動物外還有人形象。③烏孫山的阿克塔斯彩繪巖畫 位于烏勒澤克鄉阿克奇村北約2公里處,有二個洞中有彩繪,這里的巖洞面積48平方米,洞高2.5-3米不等,洞口寬5米,巖石呈黑褐色,畫面赭色涂繪,深度不一。巖壁上赭色繪有馬,羊,太陽,月亮,印記等。洞窟中間有十分醒目的女性生殖器。
69、昭蘇縣 ①科塔雷特巖畫 刻有一尊左手托園狀物、右手執花的佛象,旁有一行古蒙文或藏文。 ②科布爾特巖畫 鑿刻著一些佛像,蒙藏以及哈薩克文字;動物形象有山羊、狗,還有些人物的形象。
70、拜城縣 ①博者克拉格河巖刻 位于拜城東北喀拉格山麓。 ②克孜爾石窟刻劃 在克孜爾谷內區現編號為131、93、94、95等幾個洞窟都發現刻劃有馬、鹿、駝、羊、人;人物中有騎馬和騎駝的形象,并有民族古文字。
71、尉犁縣 庫魯克塔格山巖畫(興地巖畫) 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的庫魯克山興地峽谷中的興地村。巖畫左右之間最遠的距離為54.5米,中間的一組長15米,離地面最高的圖形5.45米,共有巖畫200多個,除眾多的動物之外,還有狩獵、放牧、舞者、征戰、車輛、及文字符號。還有手印、腳印、及各種符號。
72、溫宿縣 ①小庫孜巴依巖畫 該巖畫點位于溫宿縣東北,巖畫鑿刻在臨近河旁或山腳下的巖壁及豎立于地面的大巖石上,在動物和人物之間還穿插著各種各樣的印記、符號或圖案。 ②包孜東巖畫 該巖畫點在溫宿縣包孜東鄉東面2公里處。鑿刻巖畫的石頭有兩塊,巖畫上鑿刻著車輛圖,
73、皮山縣 和田地區的巖畫,全部集中在皮山縣南部和西部的昆侖山中。 ①桑株河谷烏拉其巖畫 此地兩岸危崖嶙立,谷中流水不斷。巖畫鑿刻于河谷東岸一塊巨大的火成巖上。 ②蘇勒阿孜河谷巖畫 巖畫鑿刻動物和人物,其造型頗似符號,巖畫反映人們的牧獵生活方式。③康阿孜巖畫 位于諾阿巴特塔吉克民族鄉的康阿孜河谷,畫面已有嚴重剝蝕現象,形象比較完整的只有動物大角羊。另外,在距鄉政府東南40公里的阿希翁庫爾,漢語意為“分水口上的洞”的地方,有赭紅色的七、八個圖像,其中有五指張開的手形,還有幾個圓圈可辨,其它形象不清。 ④桑株鎮巖畫 桑株鎮位于喀什通向和田的途中,巖畫點就在桑株鎮以南,即越過昆侖山通往印度克什米爾的山道入口處。刻在路邊的一塊崖石上,內容主要反映了狩獵的場面和人像。其中有一騎馬者正張弓搭箭射一只大角羊。
74、且末縣 昆侖山巖畫:且末縣在庫魯克塔格山脈以南,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邊緣,巖畫主要在莫勒恰河出山口,大部分集中在莫勒恰河東岸的昆侖山中。動物占全部內容圖像的60%,其中羊占一半。圖案內乎全是幾何紋樣,如圓圈、旋渦紋、方格紋、菱形紋、波折紋、三角紋、倒三角紋等。手掌印在昆侖山巖畫中也很突出共有30多個。
2.西南系統巖畫點
  西南系統的巖畫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和南方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巖畫點的地理位置,大都是在江河沿岸的懸崖絕壁處,崖壁上部往往突將出來形成“巖廈”,既可以躲避風雨,又可以防止陽光直射。巖畫點前常常有一平臺,作為人們祭祀、集會的用途。內容以人物的活動為主,特別是宗教活動為其主要的表現內容;同時巖畫又與當地的農耕生活相聯系。巖畫的技法則以紅色涂繪為主。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國的西南部,占據著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方,由于它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西藏地區的巖畫,基本上屬于北方系統,以反映狩獵與畜牧的生活為主,但由于它與中國西南地區的有關省份相連,某些作品又帶有西南系統巖畫的風格。西藏巖畫許多是刻的;也有部分巖畫是由紅色顏料繪制的,或許可以說西藏巖畫兼有北方系統和南方系統的特色;由于它的地理位置,這里把它放在西南系統中敘述。

 

[西南地區]
⑻.西藏自治區巖畫
75、日土縣 ①任姆棟巖畫 在日松區東南1。5公里處,分布在瑪嘎藏布河東岸山腳的巖石面上,內容包括動物、人物和有關宗教崇拜方面的內容,動物有馬、牦牛,羊、鹿、雙峰駝、野豬以及虎豹的圖象,宗教方面有太陽和月亮等天體崇拜和男女生殖崇拜的內容。 ②魯日朗卡巖畫 位于日土縣日土區行政所在地附近,巖畫分布在山腳朝北的巖面上。這里鑿刻有羊、獵犬、牦牛和鹿等動物。人物有舞蹈者、騎者和狩獵的場面。③恰克桑巖畫 恰克桑巖畫在恰克桑山上,巖畫鑿刻著殘月、 太陽等自然崇拜的內容。另有喇嘛,塔,佛像和菩薩像等。 ④阿壟溝巖畫 分布在南北向的阿壟溝溝口洪積扇前緣,均刻在地面的大石塊上。共有10多幅畫面。 ⑤扎布巖畫 巖畫點位于日土縣扎布鄉鹽湖南岸,僅一幅畫面。 ⑥蘆布湖巖畫 該地點在日土縣熱邦區的蘆布湖北岸,巖畫分布在山腳,共有10多組畫面。 ⑦左用湖巖畫 該地點位于日土縣熱邦區的左用湖北岸,巖畫分布在山腳巖石面上,共計10組畫面。一幅狩獵巖畫,正中有兩個執箭獵人圍射一鹿,鹿的背部及腹下已中三箭;右側有一騎馬獵人及牦牛,左側也有一牦牛。 ⑧康巴熱久巖畫 康巴熱久巖畫點在日土縣扎布行政所在地以北約10公里處,巖畫分布在朝南的崖壁下部。 ⑨那布龍巖畫 該地點位于日土縣烏江鄉行政所在地以北40公里處,巖畫分布在一東西向山谷中的巖石面上,內容主要表現動物、狩獵活動等。 ⑩塔康巴巖畫(齊吾普巖畫) 該巖畫點在那布龍巖畫點以南約1公里處,巖畫分布在山谷朝南的巖壁上,共有20多組畫面,內容豐富,以表現人物與動物為主,主要表現了古代部落的遷移、狩獵、祭祀、演武角力等生活場面。(11)曲嘎爾羌巖畫 位于多瑪區行政所在地南側一天然巖洞外,巖畫分布在洞外巖壁上,均用紅色顏料繪成。
76、革吉縣 巖畫位于革吉縣北部的鹽湖南岸,動物數量較多,主要為牦牛,人物有牧者,騎者,手執弓箭,巖畫使用磨刻和敲刻兩種手法。
77、改則縣 巖畫在改則縣先遣鄉,刻在地面的大石塊上。動物種類有牦牛、馬、狗等,系多次刻畫而成。符號從上到下有太陽圖像3個,左右側分別刻有圓圈形符號。 78、文部辦事
78、文部辦事處 ①加林山巖畫 加林山為文部雙湖辦事處榮瑪鄉所轄,巖畫分布在加林山東麓,巖畫均鑿刻在地面的大石塊上,此地海拔5000米。共有60多幅畫面,內容較豐富。巖畫中有表現帳篷的圖像;也有符號,形似弓箭,前端有鏃,鏃有翼,箭桿極長。 ②夏倉巖畫 該地點位于文部辦事處卓瓦鄉行政所在地西北約10公里處,巖畫分布于山腳巖石上。畫面多表現動物,亦有表現生活的畫面
79、索縣 軍雄巖畫點在索縣榮布鄉,描繪鳥與羊的一幅巖畫,左側為一只長嘴大鳥,鳥翅極長;右側為一羊。線條鑿刻極具裝飾性。
80、那曲縣 哈爾布溝巖畫點位于那曲縣尤恰鄉哈爾布山谷中,巖畫繪在一高約10米的巨大巖石上,用紅色顏料繪成。
81、班戈縣 其多山巖畫 位于班戈縣境內的納木湖西岸,巖畫分布在其多山的兩個天然洞穴之中。所有巖畫均用紅色顏料繪成。其一號洞穴共繪有動物、人物、符號等圖像200多個,內容豐富,系多次繪成。
82、申扎縣 ①拉木羊巖畫 在申扎縣麥巴鄉行政所在地以南10里處有乃納溝,巖畫分布在山溝里的一個天然洞穴中,用紅色顏料繪成。 ②拉錯龍巴溝巖畫 該地點位于申扎縣麥巴鄉拉錯龍巴溝一個天然洞穴中。內容有鷹,牦牛、羚羊、驢及人物、符號等,共20多個圖像。
83、定日縣 門吉巖畫 該巖畫點位于定日縣南果鄉達拉山北麓,表現了古代的游牧生活,內容主要為馬和牧馬人。
84、當雄縣 扎西島巖畫 位于當雄縣境內的納木錯湖東岸,這里的巖畫分布在8個天然巖洞中及4處崖壁上,其中第1、3、11、12等地點的洞穴比較深,其余的則比較淺。巖畫制作方法為赭色涂繪。內容極其豐富。
85、貢嘎縣 多吉扎巖畫 位于貢嘎縣昌果鄉、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溝口沖積扇側緣。共有近10幅畫面分布于溝口崖壁上。內容亦多為人物和動物,所刻符號中間為一橢圓形,正中一點,四周有輻射線,似為太陽。
86、八宿縣 拉魯卡巖畫 分布在尼布索絨山南麓的巖石面上。共有近20幅畫面,700多個圖像,均為鑿刻而成。內容有騎者、騎鹿、馬、人物及塔、鹿、舞者、牦牛及符號。
⑼. 四川省巖畫
87、珙縣巖畫 麻塘壩巖畫是“僰人"懸棺巖畫,在珙縣洛表公社(原勝利鄉),麻塘壩一帶是“僰人"懸棺葬是四川懸棺葬的集中地之一。壩的兩側高山聳立,巖壁陡峭。巖間多有天然巖洞,懸棺及巖畫分布在這里的巖壁上。東巖有棺材鋪、獅子巖、大洞、九盞燈、豬圈門、磨盤山、龔家溝的硝洞、鄧家巖、三眼洞、瑪瑙坡共十處;西巖有龍洞溝、陋風巖(天星頂)及付大田、白馬洞、倒洞、馬槽洞、珍珠傘、貓兒坑、九顆印、雞冠嶺、地宮廟、劉家溝(棺木巖)共十二處。麻塘壩的懸棺由于歷經風雨,曾墜毀不少。畫面用紅色涂繪,繪制在懸棺旁的巖壁上,巖畫中以單個人物畫最多,騎馬者次之。動物有虎、犀牛、魚、鳥等,還有符號。動物中又以單身馬為多,另畫有馬廄。
88、昭覺縣 博什瓦黑石刻,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溝區的彎長鄉境內。
⑽. 貴州省巖畫
89、貞豐縣 七馬圖巖畫 該巖畫點在貞豐與關嶺交界的花江河畔。巖畫里畫有七匹馬,馬背上馱有貨鞍。朝著一個方向。
90、關嶺縣 花江巖畫:①馬馬崖巖畫 馬馬崖壁畫位于北盤江北側江岸上,當地人稱它為“馬馬崖”,巖畫共計3幅,畫馬為主,以赭色涂繪。 ②牛角井巖畫 牛角井在關嶺縣城東南40多公里牛角井附近的白巖腳、三面坡、后頭灣和曾家屋基等地。這里的巖畫畫有人、馬、魚、鳥等內容,有的用紅色畫成,也有的用黑色繪制。
91、赤水縣 官渡崖刻是習水河右岸大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在懸崖陡壁上,巖畫既有象形的刻劃,又有抽象的符號,主要內容為橫臥的人形、房屋、田地、耕具、戰車、弓箭、斧鉞、以及鳥獸蟲魚等。
92、六枝特區 桃花洞巖畫,在六枝特區平寨鎮的西北隅。巖畫分布在洞口左右兩壁上,畫人、馬、虎、鳥等圖像。
93、開陽縣 畫馬崖巖畫,開陽縣城東南90余公里處的平寨鄉頂趴村附近。畫壁南向, 其下為烏江支流清水江。巖畫分布在大崖口及小崖口,巖畫亦為赭色涂繪,畫面各種圖象百多個。內容有包括馬、樹、洞、仙鶴、小鳥、太陽、星星、山路以及符號等,人物的形象較多,有騎馬者,牽馬者,還有行走、歡迎、對飲、舞蹈的人們,有些人手持弓箭,頭上頂物。
94、丹寨縣 銀子洞巖畫位于丹寨縣城北35公里處,分布在南皋河畔的天然溶洞崖壁上,赭色涂繪。
95、長順縣 長順縣傅家院鄉巖壁畫分兩壁,一壁繪在當地人叫白洞的巖壁上,另一壁繪在紅洞的崖壁上,兩處在同一個山上,相距100米左右。
96、冊享縣 冊享巖畫位于北盤江岸邊的洛凡鄉郭家祠。巖畫的內容為一組赭色涂繪的符號式文字,排列有序,圖繪清楚。
⑾. 云南省巖畫
97、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金沙江巖畫 至今,在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省的中甸、麗江、寧蒗三縣境內,先后發現了30多個巖畫點,其中,以夯桑柯巖畫點圖像較為清晰完整,崖壁畫所反映的內容也更為典型。夯桑柯納西語意是淘金沙的地方,因古代曾有人在此淘金沙而得名。它位于從南向北流去的金沙江畔,其南面,即江上游,是麗江縣寶山鄉柱古行政村和大具鄉的虎跳峽段。夯桑柯巖畫點除了許多野生動物的圖像之外,野牛的崖壁畫是特別值得重視的,而且往往是被畫在巖壁的中心位置上。野牛畫得很大,很醒目。在這些洞窟中,其它動物或畫在大野牛的旁邊,或畫在大野牛的身上。巖畫點前面都有能容幾十個人站立的平臺空地,先民們當時可能就是站立在這些平臺上,面對著崖壁畫上的圖騰形象,舉行著集體的宗教祭祀活動的。
98、漾濞彝族自治縣 蒼山巖畫,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城河西鄉金牛村赤水箐。這里的巖畫繪有200多個圖象,包括人物、野獸、房屋、樹木、太陽等內容。
99、福貢縣 怒江巖畫有兩處:①臘斯底巖畫,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東部碧羅雪山中臘斯底村南巖壁上。有150余個圖象,其中抽象的符號就有90多個,還有動物與人物,人與其它事物的圖象,此外還有不少日月星辰的圖象。 ②匹河巖畫(依洛夫洞巖畫)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怒江西岸的巖壁上,用土紅色作畫,由于風蝕作用,畫面已模糊。但可見內容有太陽、月亮、山川、洞穴以及鳥獸魚蟲等物象。
100、瀘水縣 古登巖畫,分布在古登鄉南約1公里怒江邊的巖壁上。這里的巖畫為巖刻, 內容有人物、動物、器具等,如石斧的抽象符號。
101、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大芒光巖畫,在四排山區大巖山。該巖畫距云南滄源巖畫洋德海一號地點約為30多公里。石壁面向東南,巖畫分兩部分。畫中的圖像有39個,多為赤鐵礦粉所繪,但其中也有7個用黑色顏料繪制的圖像。畫面中上部分,圖像最集中,有兩個人物,兩手下垂,兩腳分開,手持圓形器。人物之間有手印,手印之下有執弓的人和牛,崖面右下方有三個舞蹈者和太陽圖形。
102、滄源佤族自治縣 滄源崖畫,共10個巖畫點,分布在曼帕寨、丁來大寨、曼坎大寨、勐省、洋德海、賀臘等處。共發現有圖形1000多個。其中最多的是人物圖像,有頭飾羽毛、穗狀物的,有頭飾獸角、獸尾的,耳飾和腰飾也很豐富。其次是動物,有牛、猴、豬、大象等。此外,還有樹木、道路、房屋、村落、巖洞、太陽、手印和一些表意符號。圖形一般較小,就人物而言,大者身高不過20--30厘米,小者不足5厘米。崖畫的內容豐富,表現出當時人們各種各樣的生產和生活的場面,使我們可以了解到該地區遠古時代的歷史情況。
103、元江縣巖畫 它克巖畫,位于元江縣它克鄉,赭色涂繪。畫面上有人物、動物和符號。人物為蛙形人、菱形人物、持弓的人物等。動物中有蜥蜴、蛇形物,符號中有菱形符號、渦旋紋符號、圓圈符號,另有太陽的圖案。作品反映狩獵、娛樂、祭祀等內容,可能還有表現了女性崇拜的含義。
104、麻栗坡縣 麻栗坡大王崖巖畫: ①第一地點在縣城東2公里處的羊角老山南面。位于白虎山下, 在疇陽河一拐彎處。巖畫由黑、紅、白等顏色繪制而成,有25個圖像。其巖畫的主體人物為巨大的兩個“保護神”像。 ②第二地點 巖畫用赤鐵礦繪制在一長形崖廈上, 畫面前有平臺。由于風蝕作用,大部分已模糊,有人物和符號等圖案。
105、西疇縣 獅子山巖畫,位于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蚌谷區內。該巖畫用赤鐵礦粉繪制,分布在洞穴內外壁、共有37個圖象,主要是人物、日月、走獸和魚類等內容。
106、彌勒縣 金子洞坡巖畫,地處叢山峻嶺之中的巡檢司鎮獨家村東面,在金子洞坡的一大塊巖面上。寬14米,高20米。存留圖像82個,古彝文17個。
107、邱北縣 獅子洞巖畫 該巖畫位于邱北縣日者區東面2公里,巖畫繪制在一個大溶洞的石壁上,其間繪有樹木、符號和兩個網狀圖案。另有水鳥魚蟲等。
108、路南縣 石林巖畫:在路南縣石林鎮掉切寨東南1公里處。巖畫為赭色涂繪,分別繪在3處石壁上。內容有人物、動物和符號。
109、宜良縣 阿陸籠河巖畫 位于宜良縣阿陸籠河營盤山,巖畫為鑿刻,大部分石刻被運到毗鄰的大比者村,成為村民修建房屋的用石。現存有40余塊。鑿刻的畫面極其抽象。
南方地區
⑿. 廣西壯族自治區巖畫
110、扶綏縣 共有巖畫點22處: ①小銀甕山巖畫 該巖畫位于左江左岸,巖畫分為兩處,一處現存18個人像,有騎馬人物和銅鼓。另一處在西側上方,現存9個正面人像。 ②銀甕山巖畫 位于左江右岸,巖畫除人物外,有懸掛三個大小相近的銅鼓,紋飾有的是日體,也有五芒太陽紋。 ③七星山巖畫 該巖畫位于左江左岸渠舊鄉境內。 ④合頭山巖畫 位于左江北岸的渠黎鄉岜桑村境內。 ⑤茭杯山巖畫 巖畫多為黑色物覆蓋,少部分露出淡黃色。 ⑥馱潭山巖畫 該巖畫位于左江渠黎鄉那勒新安村3公里內。 ⑦下垌山巖畫 該巖畫位于扶南鄉下垌村內。巖畫多為正面像,最大的人物為一位佩戴環首刀者。高1。4米,頭作圓形,舉手作蹲腿似弓形。 ⑧新灣山巖畫 這里有兩處巖畫均已殘缺。 ⑨岜來山巖畫 在山偏西端的陡坡上有一個橢圓形口淺洞,巖畫主要集中在洞內壁或洞外的巖壁上。
111、崇左縣 共有巖畫點26個:①燈籠山巖畫,距隱士山東南2公里,共有5組26個人像。 ②馱柏山巖畫(銀山巖畫),分為數組,大小不一,大的有數十人,小的只有一兩人。 ③白鶴巖山巖畫(觀音山巖畫),山高200多米,頂上六峰,第二峰以后巖畫有6組共計43個人像。 ④隴狗山巖畫(弄玖山巖畫),在山之兩端距江30米高處,各有一處巖畫,在近山中部,距水面約20米處,有一組巖畫,只有一個正面人像,其頭部園大,上有雙羽彎曲臂向上舉不對稱,腰間佩劍腿半蹲。右腿與一似動物的圖形相連。 ⑤崇左花山巖畫(馱角山巖畫),位于左江右岸上,該山巖表多為黑色覆蓋物,表面風化嚴重。峭壁左端,距水面約20多米處,一塊突出的平整巖面上,有一處巖畫,畫面高約6米,寬10米,原畫比較多,現所存無幾。且顏色較淡,可辨有16人像。此處畫面右下方有一楷書的“魁”字。
112、寧明縣 ①達佞山巖畫,達倭山在左江支流明江的右岸,南面臨江,峭壁高約150米。巖畫畫于峭壁中部近山腳處,高距江面約40米,畫面呈斜橫幅狀,中部巖畫被巖面膠結的石鐘乳石覆蓋,兩端風化嚴重, ②花山巖畫(又名耀達花山巖畫),寧明縣花山巖畫位于左江支流明江右岸,距寧明縣城50華里,隔江對岸是耀達鄉的芭耀屯,山腳南邊約1公里處為花山村。臨江峭壁分布巖畫高距江面90米。畫面寬約170米左右,花山巖畫共有111組畫面,圖象多達1900余個,內容非常豐富,有人物、馬匹、銅鼓、刀劍、鐘、船和道路。人像一般高在0.60米至1.5米,最大的高3米多。花山巖畫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圖像眾多而居左江巖畫之冠,是左江巖畫的代表。 ③珠山巖畫,是明江流域最上游的一個巖畫點。由于巖表受嚴重風化,許多圖像已漫漶不清,難以辨識,現尚存巖畫共有22組,人物的圖像169個,馬匹的圖像15個,銅鼓的圖象10個。分布不太集中。④龍峽巖畫,位于明江右岸,巖畫共有14組56個圖象,其中人物形象50個,馬的圖象3,銅鼓的圖象2個,船的圖象1個,各種圖形分布于六處。⑤高山巖畫,明江右岸,在江水轉彎處,山有兩峰突出。巖畫分布于北峰中部有兩個巖洞的附近,共有5處,計有191個人物圖象。
113、龍州縣 共有巖畫點15個:①巖懷山巖畫,有五處,共有46個人物圖象。 ②上白雪巖畫,這里有6組巖畫,共有人物圖像36個。 ③花山巖畫,龍州縣的花山巖畫“又稱棉江花山”。離龍州縣城60公里,方向正南,位于左江右岸上。此山南北走向,南北近山腳處各有一個大巖洞。山前江對岸比較平坦開闊。巖畫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個巖洞的頂上和旁邊,除剝落不清外,有17組畫面,圖像合計298個。巖畫內容包括人物、馬、鹿、銅鼓、道路和刀劍等,畫面巨大,氣勢磅礴。在南洞南側,原來有巖畫,但由于風雨浸蝕、巖表剝落及石乳覆蓋,圖像被分割成數塊,比較分散。 ④沉香角巖畫,在上金鄉勤江村,為龍洲左江流域巖畫起點。巖畫有6處8組畫面,現可見67個人像。
114、憑祥市 ①馬鹿山巖畫,馬鹿山在憑祥市北郊、南寧至憑祥鐵路線上。此山東壁在距地面50多米處有一個小巖洞,洞口北側巖畫的畫面上僅有一馬鹿圖象。 ②葫蘆山巖畫,在馬鹿山南約百米,亦為一孤山,高約200多米。巖畫為一麒麟圖。
115、田東縣 巖畫在孤峰的巖廈和山洞里,共有九處。有刻有畫兩種方法。用紅色或黑色,也有紅色和白色的雙色巖畫。內容有人物、獸、鳥、花、龍、女性生殖器、太陽紋及農房等。
116、靖西縣 在靖西縣舊州化峒街西面的崖壁上。巖畫高出地面9米。為赭色涂繪,共21幅,內容有騎獵和動物,動物有牛、馬、魚、蜥蜴等,還有武器和花鳥等圖案。
117、天等縣 岜連山巖畫,位于天等縣北面,地處華隆鄉榮華村那硯屯內。巖畫繪于巖洞內及裂隙內側灰黃色的石壁上,由201個赭色涂繪的圖象構成,內容包括騎馬人,牽馬人,馬、狗和一組符號圖象,離地面5至8米不等。
118、大新縣 巖畫位于大新縣恩城鄉東北面2.5公里處,畫面高約6米,寬約3.5米,排列有規律且集中,赭色涂繪著14個正面人像。 119、金秀縣 帽合山巖畫,位于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西北
119、金秀縣 帽合山巖畫,位于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西北8公里處,崖畫均為朱紅顏色。崖畫壁面前傾,保存基本較完好,以人物為主,另外還有馬、乘騎、龍、星、鳥、怪獸、云彩、符號、文字等圖像。南邊的銀山、蝴蝶山原來也有巖畫,近年因開山采石而全部毀壞。
120、龍津縣 距龍津縣城約有百米水路,巖壁西南向,畫像多集中在各個巖洞的上方。
3.東南系統巖畫點

中國東南沿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區。在遼闊的海面上,星羅棋布著5000多個島嶼,以臺灣和海南這兩個島嶼最大,有祖國寶島之稱。沿海地區的港灣也很多,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許多天然良港如同珍珠般鑲嵌在18,OOO公里的海岸線上。
沿海的海岸分為多沙和多巖兩種類型。南方海岸山脈向外伸展,經海浪沖擊后形成鋸齒狀的多巖海岸,有利于大而深的天然港口的存在和巖畫的產生。
東南沿海地區的江蘇、安徽、浙江、福建、香港、廣東、澳門、臺灣等省區,現已發現著名的巖畫點有∶江蘇連云港將軍崖巖畫、福建華安縣仙字潭摩崖石刻、廣東省珠海市高欄島石刻畫、臺灣高雄縣萬山巖雕群等等。大都與古代先民們的出海活動有關。內容以抽象的圖案為主,都采用鑿刻的技法。

 

東南沿海地區
⒀. 江蘇省巖畫
121、連云港市 ①將軍崖巖畫,位于連云港市郊西南9公里處的錦屏山南段馬耳峰,共有三組畫面,表現了人面像,農作物,星云圖案,鳥獸圖案以及各種符號。 ②太陽石巖畫,位于將軍崖巖畫東22公里處,巖畫刻在云臺山脈東南漁灣山腰的一塊"A"形的巨石上,畫面以太陽圖為主,其間散布著18 個較小的象形圖案和文字符號。獨立的農田圖,呈“井”字形;朝陽圖和午日圖,表現了太陽、農田、圓圈等圖案。
122、灌云縣 ①星相石巖畫,在灌云縣大伊山臥龍崗, 這里的巖畫似為一組商代祭祀天地的星相石巖畫。 ②巖畫在大伊山西麓,這里人稱"一人路",巖畫就在其東側懸崖上。內容為梅花鹿的圖象。陰線手法。
⒁. 安徽省巖畫
123、淮北市 淮北巖畫:巖畫點位于淮北市北郊的石臺鎮古樓鄉境內的樓頂山上。畫面向東,較集中分布五處,有四處圖像輪廓線的邊緣有突隆起的線條,有人稱是動物爬行而引起的地質變化。依刻痕的深度分兩類。一類刻痕較深、較寬,有4幅。第一幅內容有似飛鳥的線條。第二幅線條較流暢,圖形抽象。第三幅、第四幅畫刻痕漶漫難辨。另一類刻痕較淺,較窄。畫面似兩個大小不等相交的圓圈。上部圓圈略小,中有許多表意不明的刻劃。
⒂. 浙江省巖畫
124、仙居縣 仙居巖畫,位于縣西淡竹鄉128米高的蝌蚪崖上,1985年經文物部門調查發現,為在長方形崖內有人工鐫刻的日紋、蟲紋、魚紋、草紋。
⒃. 福建省巖畫
125、福州市 九曲山巖畫,在福州市南部的城門鎮林浦村九曲山上,巖畫分布在該山的瑞跡寺后面。其中幅面較大的高約0.6米,寬約1.3米,紋飾主要以云紋為主,巖畫所在石面下,有一方形井。
126、華安縣 巖畫廣泛地分布于福建南部九龍江下游及其以東地區,除仙字潭之外,沒有大面積多圖形的地點,一般是在孤零零的一塊巖石上刻石作畫。 ①石井巖畫 石井巖畫位于華安縣湖彬鄉石井村(后溪林)內,主要鑿刻著五個大小不等的圓形凹穴。 ②石門坑巖畫 該巖畫點在華安縣城東北約10公里處的地方,九龍江在其西側流過。巖畫磨刻在山上路邊的一塊孤石上,孤石旁邊有深溝。畫面最右邊是套在一起的兩個蹄印形。下邊圖象較密集,是11個蹄印。③草仔山巖畫 該巖畫點位于華安縣馬坑鄉,巖畫磨刻在一塊孤石上。畫面由五個蹄形組成,另有數個蛇形圖案。 ④官畬巖畫 在華安縣東南15公里處的新圩鄉官畬村。巖畫鑿刻在官畬村墳仔翰稻田邊的一塊孤石上。畫面由7個符號構成,符號大致表現了蹄印和動物形。 ⑤蕉林巖畫 蕉林巖畫位于華安縣之南稍偏西約10公里處的新圩鄉蕉林村。這里巨石棋布,巖畫主要反映了蛇的題材。 ⑥高安巖畫 該巖畫點在縣城西南50公里的臨溪。巖畫由大小均等的11個圓穴組成,可能是星象圖。 ⑦良村巖畫 巖畫點在良村鄉芹嶺村,畫面的主題圖案為十字形,除此之外還散布著圓穴、足印,以及類似鳥形的刻劃。 ⑧仙字潭巖畫 在九龍江支流汰溪的北岸,地屬華安縣沙建鄉苦田村。九龍江的支流汰溪由此流過,并折而東流,形成一個較大的河灣。巖畫刻于臨水的石壁上,人們以為“仙人題字”,故名仙字潭。巖畫分布在長約30米,高約2.5米至5米,從西向東依次分為數組,以人面像、舞蹈以及其它人物活動為主,圖象中還散布著各種符號。⑨湖林腳印巖畫 在華安縣湖林鄉中心小學嶺下溪邊的石橋頭,有男女足跡各一個,相距約1米;湖林鄉猴仔樹嶺中段,也有一腳印。
127、東山縣 峋嶁山巖畫 該巖畫點在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峋嶁山上。第1幅位于一塊巨石上。鑿刻以女性生殖器為主題的圖案。第2幅位于一巨石之頂,在石頂正中有一圓形的大凹穴。坑底有一人足印。
128、南靖縣 ①村雅村巖畫,該巖畫點在南靖縣西南約20公里處的地方,地屬南坑鄉境內。巖畫鑿刻在山腰的一塊孤石上。畫面已十分模糊,有由三個蹄印套在一起的圖案等。 ②"仙腳印"巖畫,在縣船場鄉梧宅至筆峰之間的八仙圍棋山上。
129、龍海縣 ①云洞巖畫 云洞巖畫位于漳州市東約9公里處,該地隸屬龍海縣步文鄉蔡坂村。巖畫刻在近山頂一片巖盤上,鑿刻著人的足印和小圓穴等圖象。 ②太武山巖畫 在漳州東南40公里處,位于龍海縣港尾鄉黃坑村的太武山上。巖畫的內容主要是人的腳印。
130、漳浦縣 ①墓坑巖畫 在漳浦縣石榴鄉寸石山上,鑿刻在農田中一塊孤石之頂,巖畫已破壞。據縣文化館的拓片,左邊一個雙臂上舉的人,兩腿開叉成一條直線。畫面中部似一動物的形狀,右邊還有些符號形。在這些圖像之間,還有一些不規則的雜亂符號。 ②海月巖巖畫 鑿刻在海月巖南邊的山頂巖盤上。巖畫內容為一些腳印,腳印走向朝南。 ③趙家堡巖畫 內容為人的腳印,不過畫面已漫患殆盡。④石媽堡巖畫 在縣城東面10公里處的山腳下,山下有一巨石,巨石周圍又有小石圍繞,似為一“社神石”的遺跡,石上刻有高浮雕,其狀似女性生殖器。 ⑤大薈山巖畫 在縣東45公里的佛壇鎮下坑村,與金門島隔海相望。這里鑿刻了2組巖畫,共6幅畫面,內容有馬蹄形、小圓穴、同心半圓形、蛇形線刻等,似有不少星座的圖象,如北斗星座的刻畫,表現了濃郁的天體崇拜意識。
131、云宵縣 云宵巖畫分布在縣莆美鄉樹洞村。第一地點在山澗小路南側的大盤石上,內容有文字和圖案。第二地點在山坡東南側的幾塊大巖石上。巖畫畫面上鑿刻著許多小圓穴。第三地點在山坡東南側的一塊懸崖上。畫面上鑿刻著起伏的群山和行云流水,還有一輪圓月。
132、詔安縣 ①龍山巖畫 該巖畫點在詔安縣霞葛鄉龍山上。 ②溪口巖畫 在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官陂鄉境內。巖畫上有一些蛇形線,在蛇形線的下方散布著一些圓穴,大致為蛇卵的標識。
⒄. 臺灣省巖畫
133、高雄縣 萬山巖雕群:在高雄縣鐲口溪上源的萬山溪北岸,該地為萬山舊社,附近有三處巖畫。 ①孤巴察峨巖畫 “孤巴察峨”原意是指有花紋的石頭。這里的巖畫也是這一帶巖畫中最精彩的一幅。略可分為:蛇紋、人頭像、全身人像、云紋、園渦紋、重園、杯狀坑(小圓穴)、凹點等十幾類。 ②祖布里里巖畫 該畫面以圓穴、足掌紋為其表現的主題。并有幾十個凹點零星散置著,整個圖象分布在橫向的帶狀區域中。 ③莎娜奇勒娥巖畫 巖石的上方為一自然凹坑,坑內又有敲鑿著密集的小凹坑。從大凹坑內引伸出許多呈放射狀的長線條,其間雜布著一些彎曲的交叉的線條以及小凹坑。所有的刻痕都很抽象,很難辨認出圖形或物像。
⒅. 廣東省巖畫
134、珠海市 珠海市有巖畫5處,其中在高欄島寶鏡灣的4處:①藏寶洞巖畫,在寶鏡灣北側的風猛鷹山的半山腰處,兩巨石相夾成一洞。頂部有兩塊巨石覆蓋。東西兩壁均有刻畫。東壁巖畫長約5米,高約2.9米。畫面線條繁復,圖形反映了出海的船隊、人物和云紋、水波紋等紋樣,組成一個完整的巨大的圖案。西壁巖畫的畫面受損較為嚴重,長約4.5米,高約1.5米,刻痕的風格與東壁畫面相近。 ②大坪石巖畫,在寶鏡灣藏寶洞頂部南邊,畫面中心的圖案似為兩條船形,船下刻有類似人物或動物。該畫面所反映的內容似與古人出海前為祈求平安而舉行的祭祀活動有關。目前巖畫已極模糊難以辨認。 ③天才石巖畫,巖畫被刻于寶鏡灣的沙灘南端的巨石上,但也因巖面模糊,其意難以辨識。 ④寶鏡石巖畫,在寶鏡灣岸邊有一塊孤立的石頭,現已毀。巖畫的內容主要是一個圓圈,圓圈內又有半月形弧線,并有圓點和短線。民間以為樣子似一面古鏡,故稱“寶鏡石”。 ⑤葫蘆石巖畫,在珠海市平沙區連灣山腰處的西北斜坡上,有一處巖畫:巖畫上主要刻畫了兩個橢圓形圖案,因略似葫蘆,人稱葫蘆石。畫面右上角,有一圓穴的鑿刻點。
⒆. 澳門特別行政區巖畫
135.寇婁島 該巖畫點在卡括灣朝南的山谷里。巖畫主要表現了船只,另外還有一些排列得井然有序的小圓穴(杯狀穴)。
⒇. 香港特別行政區巖畫
136.香港古石刻 ①石壁巖畫,有下石壁和上石壁兩處:下石壁巖畫在香港大嶼山南端。巖畫表現的主題是正方形螺紋飾和同心圓,其中最大一幅巖畫由6個正方形的螺紋組成。上石壁畫面上刻于一塊扁平圓石上,圖形由細小的方格組成的兩個正方形。 ②長洲巖畫 位于長洲島的東南部,離海岸線4米。石刻是在一塊露頭的大石上,因為高出海岸線不多,圖案現在侵蝕嚴重。這里有兩組畫面,均由一些曲線和圓穴構成。似有兩蛇相間的圖形,畫面中間還散布著一些小圓穴。 ③大浪灣巖畫 該巖畫點在香港島東南大浪灣海灘的東側,圖形以曲線組成,形狀抽象,中央圖案似為雙“眼”,也有學者認為是有眼的蛇頭。其左右及下方均有復雜的幾何紋線。這里的石刻面積較大,高90、闊180厘米,可能是表現鳥獸的圖形,反映了原始的圖騰崇拜。 ④黃竹坑巖畫 該巖畫在香港島南黃竹坑的一小溪邊。香港的巖畫大都在海濱,唯此刻深入內陸1公里。巖畫畫面上以一些方形或圓形的渦旋紋圖案刻畫為主,還有一些符號,圖案內容比較抽象,有的似為獸面,有的像是一個舞蹈的女人。 ⑤蒲臺島巖畫 該巖畫點在香港島東南海中蒲臺島南端。是一朝南的石刻,離開水面約5米,幾乎垂直,這里有一條石縫隔開兩組巖畫,西側的一組高約1.35米、寬約0.50米,主題仍是一些紋飾,有些紋飾貌似獸面,有的似動物形象;還有一些為螺紋。 ⑥東龍巖畫 該巖畫點在香港島東面海中孤島東龍洲。距海5米,刻面高約1.80米、寬約2.40米。該巖畫被一巖石裂縫隔成兩半,右邊的一半畫面上有一羽毛豐潤、冠飾奢華的鳥,刻畫的線條很流暢。左側的一半畫面十分抽象,有的學者認為是鳥捕魚的情景;或認為是一個帶有頭飾的人面像。 ⑦龍蝦灣巖畫 該巖畫點在九龍東部海邊的龍蝦灣路北側。巖畫刻于面東的一塊大石上。該巖畫的刻痕已經很模糊,畫面上鑿刻著大量繁密的橫向曲線,粗看似群蛇奔走,細細審之似有人面像和鳥獸紋樣,無法確認。 ⑧滘西洲巖畫 該巖畫點在香港滘西洲北岸上。離最高水位僅2米。該巖畫風化得極為嚴重,下半部分已漫患難識,只是依稀可見一些鳥獸圖紋。 ⑨大廟灣巖畫 該巖畫為幾條抽象的長曲線,含義不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歷代繪畫簡介(六):巖畫
賀蘭山巖畫
鮮為人知的靈武二道溝巖畫
世界巖畫分布(完整版)
【戰疫情 增力量】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陪您賞文物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賀蘭山新發現的一處巖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固阳县| 樟树市| 利辛县| 河池市| 西贡区| 辽阳县| 和田市| 墨玉县| 德庆县| 云阳县| 岗巴县| 布尔津县| 永平县| 青神县| 临颍县| 崇明县| 电白县| 长顺县| 新余市| 杂多县| 德格县| 青阳县| 随州市| 林芝县| 兴义市| 四子王旗| 临潭县| 蒙山县| 郎溪县| 金湖县| 德安县| 敖汉旗| 右玉县| 南京市| 河西区| 大安市| 民勤县| 新绛县| 拜泉县|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