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看來從古時便有了谷雨賞牡丹的傳統習俗。如今正是洛陽花好時,趁著洛陽牡丹花會之際,提步賞花,以花為媒,廣交好友,豈不美哉?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文化節時間是4月8日至4月23日,其中賞花期為4月1日至5月5日。對于牡丹,我似乎并未真正了解過,何為「國花」?何為「絕色」?單單只認知于表面。
直到我見過被雨水洗禮后的牡丹,晶瑩剔透的雨點停留在花上,被打濕后的花瓣兒顯得格外嬌艷。那真真印證了「秀色洗紅粉,暗香生雪膚」的嬌容之貌。它的姿態不是含苞待放似的嬌羞,而是從容地綻放,每一片花瓣都在盡情展示卻又和諧地挨在一起,盡顯圓滿華貴,實屬國之風范。無論哪一類品種的牡丹,它的花瓣色澤都讓人有一種眼前一亮的震撼,不愧是享有絕色之譽的國花。「鶴落鮮花」品種的牡丹,在凋謝之時,殘留的花瓣會圍繞著花蕊形成一種奇特的造型,似一位傲立的舞者,即便在生命終結也要保持美麗。圖:大公網@李英豪
正值谷雨時期盛開的花朵不單單有牡丹,但也獨有牡丹,會營造出一冷一艷的氛圍感。清冷之下的傲立,似雍容也似獨樹一幟的莊嚴,也難怪會有「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的感嘆。但凡談起牡丹的出場,都是驚天動地的,無論是「花開時節動京城」,還是「一城之人皆若狂」,拜倒在牡丹風姿下的人數不勝數。有脂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綠柳、酒醉楊妃、銀鱗碧珠、煙戎紫、藍芙蓉、玉樓點翠、鳳丹白、墨樓爭輝、二喬等。不得不說,這些命名盡顯文藝,將花朵的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四月帶大家欣賞一下究竟這些品種背后有著怎樣的容顏?銀紅巧對
花呈薔薇型,有時呈菊花型,相比與其他品種,它在紅色系牡丹中是別樣的存在。
圖:小紅書@苗苗牡丹
花的外觀正好對應著一個「巧」,區別于其他的大氣雍容,它更像是位小巧溫柔的姑娘。
花朵似皇冠,花初開為淡黃色,盛開后呈乳白色,想必是金的輝煌與玉的溫潤交匯,譜寫花類華章,便固為其名。值得注意的是,金玉交章孽枝較多,成花率較低。
圖:微博@天香牡丹Test
春柳
顧名思義,顏色為綠,花瓣褶疊,緊密結合,形似繡球,甚是奇特。
圖:小紅書@苗苗牡丹
酒醉楊妃
它屬于牡丹名貴品種之一,也適合家庭盆栽養殖。
因植株枝條柔軟,花頭下垂,似醉酒之態,又因牡丹的嬌艷華貴與楊貴妃的容姿匹配,便將貴妃醉酒套用在名稱上,賦予此花活力。
不經生出疑惑,唐代詩人李正封眼里的「國色朝酣酒」是否欣賞的是就是此類花態呢?
圖:微博@CGTN大美自然
二喬
乍一眼以為是漢末時期的國色美人大、小喬,其實是牡丹品種的代名,原稱「洛陽錦」。
圖:小紅書@燦寶麻麻
它具有雙層花瓣,同株同枝可開出兩色花朵,好似孿生姐妹相互依偎,固以「二喬」同名。
還有更多豐富的品種,也就不一一講述了,畢竟有些美感是需要親眼所見才能領會的。有些人愛欣賞花的美,而有些人會看中花的實用性,自古以來,花朵的命運躲不開被飲食與藥用,「東坡炸牡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沒錯,主人公便是那位著名的東坡居士——蘇軾,因賞花而萌發「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的念頭。到底是真憐愛花落污泥被染埃,還是吃貨屬性隱隱作祟呢?這就不得而知了。其實牡丹不止可以炸著吃,它還能與雞蛋面粉混在一起煎著吃,或做成鮮花餅。用牡丹泡茶也是極好的,有美容養顏、調經疏血之效,但要注意的一點,患有慢性病者應當遵循醫囑適當使用。牡丹色澤艷麗,富麗堂皇,被加冕為花中之王,素有「國花」之稱,除此之外還有一別名為「谷雨花」。它是花卉中唯一以節氣命名的花,大抵可能是雨下花便開,連古人都不由發出「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艷,紅爛燈枝」的感嘆。谷雨之際賞牡丹,極受文人墨客青睞,除了前面提到「吃貨」蘇軾賞花卻想品花外,大多還是與情意感懷相關。「谷雨時節牡丹放,《牡丹亭》里幽夢長。春去夏來又秋冬,不悲白發繪紅妝。」一曲驚夢,絲絲幽懷,谷雨與牡丹其實是一對生離死別的戀人。相傳唐代高宗年間,有一位名叫谷雨的青年,他淳樸善良。
在黃河決堤之時,精通水性的他救出數名鄉親,又在偶然的機會下,救了一株牡丹花并好好地安頓了它。幾年后,化身為女子的牡丹為了報恩前去谷雨家中照料他的母親,期間與谷雨日久生情。在談婚論嫁之時,谷雨也得知牡丹原是被他拯救過的花仙子。可惜好景不長,牡丹被仇人禿鷹所抓,以此逼迫以血釀丹藥。谷雨前往冒險救出了牡丹,沒曾想卻在最后時刻,被茍延殘喘的禿鷹抓住空隙,一劍斃命。谷雨便在自己的生辰之日殞命了,牡丹痛苦不已,為紀念谷雨,自此之后,谷雨花開,牡丹傾城。
雖故事是一種虛構的美好傳達,但牡丹與谷雨的淵源已久,至今也無法割舍。牡丹作為「花中之王」,地位自然是不容小覷,放在古代,它是很多女子爭相想冠以自擬的植物,畢竟一向比作牡丹的是身份高貴之人。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四月之前在看《甄嬛傳》時,就發現了其中「牡丹」與「芍藥」之爭。
華妃在皇后夸贊粉紅牡丹時,暗指粉紅為妾,不如芍藥絢麗,最終被聰明的甄嬛借用「庭前芍藥妖無格,唯有牡丹真國色」化解了尷尬。但牡丹和芍藥也確實很像,誰讓它們是「同族姐妹」呢!牡丹與芍藥,前者為王,后者稱相,都屬于芍藥科芍藥屬植物,只不過牡丹以灌木之勢生長,而芍藥為草本植物,前者堅挺,后者易推倒。圖:上牡丹 下芍藥
圖:小紅書@賣姑娘的花
再從開花數量上也能夠區分,牡丹作為雍容華貴者,一枝一花,獨自美麗,芍藥卻可以一枝多花,與它所代表的愛情之意也就呼應上了。圖:小紅書@賣姑娘的花 上牡丹 下芍藥
在大家眼里,牡丹是何種風采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