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是云南東部的一個傣族自治州,屬熱林雨林氣候,向往己久,今年終于如愿以償,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現在多數的生活方式都因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而出現了天大的變化。訂機票,訂餐訂房租車等一系列繁瑣的事情,現在一部手機全搞定,不管是遠在天涯還是近在近在咫尺,都是一樣的操作,只要是手機耍得熟,分分鐘搞定。
當然這些現代化高科技的事情,我們已經不大適應,全部是孩子們一手操辦,從訂機票到住宿,吃飯以及景點路線、門票等都是他們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周四下午3點駕車出發,到茅臺機場停車然后安檢、辦理登機手續后,5點起飛,到了西雙版納才七點過,也就是從家里出發,四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
飛機還未到達,從天上俯瞰西雙版納,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長長的瀾滄江鑲嵌在崇山峻嶺中。然后西雙版納才漸漸進入視線。
下了飛機,乘座著酒店接機的車子,看著這個只在電視上見過的城市,比較特別的就是,有部分房屋多是尖頂圓形,公路兩旁全是椰子,香樵等熱帶植物,偶爾中間夾插著一些雕塑全是大象,偶爾也有孔雀。
很快到了預訂的民宿,辦理完相關入住手續后,己經是七點多了,早已是饑腸轆轆,現在正好是品嘗西雙版納美食的最佳時期,據說手抓飯是云南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美食,所以我們首選就確定吃一次云南手抓飯,它是先在簸箕上鋪一層冼干凈的巴焦葉,然后上菜,菜是對稱擺放,米飯放在桌子中間;有大米飯和紫米飯,上邊用雞蛋來點綴,正中放的是辣子雞。還有一個孔雀頭作擺設,真它菜放在周邊,形成孔雀開屏狀。吃傣族手抓飯是不用筷子和碗的,就用手抓了吃。按傳統是先從裝佐料的小碟子拈出一簇,然后用手指間不停的揉捏,捏成緊緊軟軟的團狀,然后吃掉。現在也沒有那么講究了,都是每人戴上一雙一次性的手套來抓吃,隨心所欲的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吃就行了。
第二天,按照計劃,來到傣族村寨一一城子.曼景古寨,感受不一樣的邊寨少數民族風情。
據說,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三個分支。其中以水傣服裝最漂亮,女子穿筒裙頭上戴花,男子現在較少穿民族服裝,原先有“帽無頂,衣無領,腰無帶,褲無襠,鞋無邦”的衣著特點。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
接待我們的是一位漂亮的傣族少婦小玉,熱情大方,從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植物介紹起,比如具有調節人體腸胃消化系統抗菌消炎的特殊功效,有水果之王稱謂的諾麗果,越砍越旺的千刀木,以及香蕉,芒果,美人蕉、椰子等等其他地方沒有的熱帶雨林植物,傣妹熱情好客,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急燥,生活節奏緩慢,所以寨子里一般聽不到車子喇叭聲音的。傣族人沒有姓氏,只有男女之分,男人叫巖,女人叫玉,大象男人是的象征,孔雀是女人的象征,傣族人都信佛,信奉由印度傳入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即“南傳上座部佛教”,經由緬甸、泰國傳入西雙版納傣族地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小乘佛教提倡出家修行,西雙版納傣族男子過去從兒童時代起,大都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寺院生活。他們認為只有當過和尚的人才是有教養有學問的人,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不過,對于傣族男子而言,出家更多的是一種儀式,他們一般都是要還俗的,還俗后便過上婚喪嫁娶的世俗生活。傣族的每個村寨,無論大小,都會有佛寺。男孩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會被送去出家,學習傣族文字以及雕刻等技藝。傣族文字是傳男不傳女的,女孩主要學習刺繡、紡織等技藝。
傣族人把男人叫做賠錢貨,也就是一般情況下,男人要嫁給女人,到女人家里去生活,而且要陪嫁很多嫁妝,主要是銀子類的裝飾品,也就是銀腰帶,銀梳子,銀缽、銀碗等銀制品。
多數傣族人家都居住在老式竹樓里,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有個規矩叫做一脫二摸三不看,就是要把鞋脫在門外,竹樓柱子隨便摸,主人內室不能看,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等。
游完傣族寨子,我們直接驅車去野象谷。說是野象谷,其實一般情況很難看到真正的野象,看的還是馴養的大象。主要進行騎象,喂象進食,坐在在大象鼻子上拍照等活動。當然最吸引人的那就是幾頭大象的表演了。進行跳繩,踢球,隊列訓練等多種節目。
圍觀這類表演,雖然能取得感官上的刺激,其實看到呆萌的大象一天幾場演出,機械的被馴獸師指揮著完成各種各樣的動作,覺得它們好可憐。因此表演沒完我們就離開了,順便還看了一下蝴蝶園,蘭園等就完成了白天的游玩。回住處休息一下,接著逛西雙版納的網紅打卡地,景洪大金塔、趕擺街夜市和星光夜市。
景洪市大金塔又名大金塔寺,屬于南傳佛教典型的建筑物。第一時間看到這座高大的建筑還以為出了國呢,頗有一番風情,其實西雙版納和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風土人情等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大金塔和星光夜市連為一體相得益彰。湄公河·星光夜市是西雙版納最美的夜市,在這里充滿了濃郁的東南亞風情,集結了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各國以及全國各地的夜市創意攤販,濃郁的傣泰風情游走其間,身臨其境地感受,湄公河流域的趕擺文化,也是西雙版納的網紅打卡點。因此,為客人拍照也是該地的一項主打產業。夜市從晚上七點開始,人們從不同的方向涌入夜市,只看到璀璨的燈光下,全是蠕動的人流。
西雙版納清幽勁爽的森林公園和喧囂的夜市截然形成了明顯的反差。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位于景洪以東、瀾滄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處,是全州離景洪城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
該園是在25000畝熱帶溝谷雨林的基礎上創建,園內森林覆蓋率超過98%,是個天然的大氧吧。
園內有溝谷雨林、孔雀飛舞、民俗歌舞、美食、潑水狂歡等項目,是西雙版納最大的綜合性生態旅游景點之一。
其中湄公河水底世界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主要是一些湄公河水底里的動物,包括各種雨,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比較有意思的是那個7D電影讓你七分鐘穿越湄公河且身臨其境,別有一番韻味。
走進原始森林公園,到處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最吸引游客的是孔雀放飛,在秀麗的金湖畔,傣家小伙和姑娘乘船而來,吹起葫蘆絲,跳起孔雀舞。這時,突然一聲哨響,一只只孔雀從對面的樹林中飛了過來,一只接著一只,在空中滑翔,壯觀的場景讓人目不暇接。人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拍下這壯觀的景象。
還有隔河喂猴也是公園的一大景點,那里有專門售賣的香蕉切片,是猴子的最愛,所以很多人都掏錢買了,隔河向猴子拋去,那些猴子身手敏捷,很少接不住的。
整個公園以自然、生態、環保、休閑、健康等為主要元素的時尚生活理念,通過冬季的民族年俗文化季、春季的孔雀文化季、夏季的雨林文化季和秋季的民族服飾季予以體現。
游罷原始森林公園,第二天來到了西雙版納的又一景區一一曼聽公園。曼聽公園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東南方,距城區約2公里,處于瀾滄江與流沙河匯合的三角地帶,占地面積400余畝。有保存完好的500多株古鐵刀木林及植被,園內有山丘和河道,又有民族特色濃郁的人文景觀,是個天然的村寨式公園,以前是傣王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景區集中體現了“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傣民俗文化”三大主題特色。曼聽公園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公園,傣族習慣把她叫做“春歡”,意為“靈魂之園”,過去是西雙版納傣王的御花園,傳說傣王妃來游玩時,這里的美麗景色吸引了王妃的靈魂,因而得名。
園內同樣設置鸚鵡節目,大象節目,都和其他景區一樣,節目內容都大同小異,但比較特別的還有園內內湖,湖內游魚如織,湖邊觀賞游魚,喂魚食、買魚放生等又是不一樣的感覺,讓你有一種融入大自然的好心情。
美麗的西雙版納,無數迷人的景點尚未欣賞,因時間關系,帶著諸多的不舍只有和她再見了。
文字:宋英富
圖片:宋英富
編輯:采桑
投稿、進群,請加微信:gulin9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