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釉子土牌坊,是古藺目前保存下來最大的石坊。本文從建筑價值、石刻藝術及其文化信息三個方面進行淺述。釉子土牌坊屬“沖天式”,有“三間四柱”,頂上的樓數有三樓。所采用的當地馬蹄花石料,粗壯厚度,目測有的一塊就重達四、五噸。當前,坊主要構件外形尚好,梁上深浮雕及部分文字剝蝕嚴重,雖石頭堅硬,但易風化脫落,尤其所刻文字易于模糊不清。“三間四柱”即三個門道,分別是正門和兩邊的側門,中門高度四點二米,兩側門高三點二米。該坊是古代全憑手工打鑿完成的建筑。沒有鋼筋等現代材料,把數百塊易脆的石塊做成一個整體懸空矗立,雖經一百多年的風雨,至今沒有傾斜,與地面形成垂直屹立山坳間,再現其雄偉氣勢,對于現代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是古藺本土工匠的智慧杰作,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其價值之高無法估量。位置所處當地人所往滇黔的必經之路口,從牌坊下經過,定然有一種對前者先賢油然而生的敬意。該坊是仿木建筑,有脊、檐、斗拱。牌坊最頂端是直指天空的彩頂,蓋檐是瓦狀。坊脊上雕脊飾,檐下雕刻斗拱。屋脊飛檐,主要功能是防雨,然而設計特別藝術,令人驚嘆。所見的飛檐峭壁,極富動態,甚為活力。牌坊頂端至高無上處攢斗拱之間的豎板上陰刻“圣旨”二字筆法圓潤,遒勁有力,極為威嚴。坊間匾額處刻有“貞靜幽澗”四字,字體富有動感,贊頌主人功德。其對聯四副,碑文六塊,楷體字落落大方。石坊雕飾藝術更是巧奪天工,所刻有近數十類人物,有京城、官府、武場、官員、賢達、民夫、丫環,衣著服侍不同,形態各異,或升堂、或勞作、或求學、或習武,不同場景的不同故事,展現了一副晚清的生活場景。其橫梁上雕刻花草、花卉、民居、仙鶴、龜甲、游魚、祥云等,有“龍鳳呈祥”“花好月圓”等場景,人物神態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三塊下橫碑中,中間一塊則介紹了主人功德,左側介紹生平,右側則雕刻主人的至親姓名。
柱礎上兩面,分別圓雕四獅四象,形態逼真,保存基本完好。該坊銘文中,還有很多文化名人作賦題詞,舉人李懷蓮、奉政大夫曾紀鏗、藺人名流黃元度等時代精英,或作對聯、或作序、或書寫,無不彰顯牌坊主人的德懿及時人對牌坊主人的敬重。
解讀古藺觀文釉子土牌坊(一):釉子土地名及節孝牌坊
解讀古藺觀文釉子土牌坊(二):曾門一家婆媳所遭遇的悲情故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