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Ganz R, Parvizi J, Beck M, Leunig M, Notzli H, Siebenrock KA.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a cau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7:112-120.
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癥(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FAI)的概念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生所熟知。這個目前占據了髖關節鏡手術“大半壁江山”、近十年手術量以指數形式上漲的髖關節常見疾病,就來自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來自于瑞士的Ganz教授發表在2003年骨科經典雜志《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rach》上的經典文章: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a cau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從現如今的文獻分類來看,這篇文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臨床研究,而是基于Ganz教授對600余例髖關節脫位手術病例的臨床治療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篇經驗性論著,更像是現如今的“教科書”一般。雖然距離文章發表還不到20年的時間,即使Ganz教授的600余例病例中沒有一例采用髖關節鏡下治療,卻讓髖關節鏡這個先前鮮有人涉足的專業方向一躍成為保髖領域的“大紅人”。
回看髖關節鏡存在的歷史,其實已經有接近90年的光景,也可以算是關節鏡家族的老成員了。第一次有記載的髖關節鏡記錄來自于1931年Michael S. Burman應用關節鏡對于尸體髖關節的觀察,而將髖關節鏡應用于臨床上則是1939年Takagi醫生首次嘗試。在隨后的幾十年的時光中,髖關節鏡手術只有極少量的報道,全世界報道接受手術的寥寥百人之多。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進展,髖關節鏡也開始了緩慢發展,但是由于手術的學習曲線較長,而且臨床上可應用的病種較少,發展一直落后于全身其他關節。
FAI的提出,讓致力于髖關節鏡事業的醫生看到了新的曙光。作為一種關節內疾病,可以說髖關節鏡幾乎為FAI的治療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微創的手術方式也更有利于被患者所接受。隨著臨床病例的不斷積累,我們對FAI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治療方式也日趨完善。作為年輕患者髖關節疼痛的主要誘因之一,在臨床上通過對FAI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癥狀并延緩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不僅如此,隨著髖關節鏡醫生手術技巧的不斷精進,對于一些既往需要行切開手術治療的疾病,如臨界型髖關節發育不良合并盂唇損傷、梨狀肌綜合征、彈響髖等疾病,現在也都可以通過髖關節鏡的微創方式進行治療。
研究背景
以腹股溝區疼痛為典型癥狀,常常發生于喜歡運動的年輕人群中的特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成因,在2003年之前,大多數的骨科醫生還對其缺乏一個共識性的認識。
此類疾病多發于年輕人,以腹股溝區的疼痛為主要癥狀,起病緩慢,疼痛呈間歇性,在久坐后、輕微的外傷或者是運動后癥狀明顯。
很多骨科醫生將其病因歸結為髖部的滑膜炎、股骨頭壞死、腰椎疾病、腹腔疾病、疝氣等,針對此類患者,醫生們一般會為患者進行大量的臨床檢查,甚至采用了一些不恰當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如膝關節鏡探查、腰椎手術、腹腔探查手術以及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等,發現臨床效果較差。
Ganz教授的觀察與假設
Ganz教授通過對600余例髖關節切開手術患者的臨床觀察,發現導致這一個問題的根源很有可能是髖關節在屈曲運動末期股骨與髖臼之間產生異常的摩擦所導致的,進而可能造成髖臼盂唇和髖臼軟骨的損傷。
Ganz教授首先從臨床體征和影像學特征上對此類患者進行詳細的描述。
臨床體征方面:此類患者主要表現為在大角度屈髖進行內旋、內收時出現腹股溝區的疼痛。在觀察中發現當髖關節處于屈曲內收位時,股骨頸和髖臼會發生異常摩擦,再聯合髖關節內旋所產生的剪切應力,對于存在髖臼軟骨和盂唇損傷的患者便會誘發疼痛(即為現在臨床上最為常用的髖關節前方撞擊試驗,FIDDIR試驗)。
FAI患者的臨床分型
圖1 文獻中圖片,展示凸輪撞擊
第二類:鉗夾型撞擊(pincer impingement),由于髖臼過度覆蓋股骨頭引起。鉗夾型撞擊股骨頭頸結合區的形態基本正常,主要是因為髖臼前方的過度覆蓋導致。存在這種畸形的患者,在極度屈髖活動中發生股骨和髖臼的撞擊,進而引起髖關節盂唇和髖臼軟骨發生損傷。
圖2 文獻中圖片,展示鉗形撞擊
鉗夾型撞擊患者的盂唇和軟骨損傷的范圍相對比較局限,但是凸輪型撞擊患者造成的盂唇和軟骨損傷相對范圍比較廣泛。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其實多數我們碰到的患者為兩者的混合型撞擊。
針對600例髖關節脫位手術患者
的術中觀察和治療的概述
雖然對于FAI的切開手術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很多關于FAI理念的經典圖片或影像資料,都出自于Ganz教授團隊,也讓我們對于FAI有著更為直觀的理解。
討 論
文章的討論對于FAI的細節方面進行了很多的闡述,許多觀點被沿用至今。
(1)針對FAI的成因,Ganz教授將其歸納為髖關節發育的微細異常,比如骨盆后傾、股骨頭骨骺滑脫、股骨頸骨折后產生的股骨頭后傾等。這些都可能造成FAI,并最終導致髖臼盂唇和軟骨的損傷。
(2)鉗夾型撞擊更常見于髖臼發育異常的中年女性,凸輪型撞擊更常見于股骨頭頸結合區發育異常的年輕男性。
(3)Ganz教授認為,除急性外傷以外,單純的髖關節盂唇損傷比較少見,而FAI導致的盂唇損傷,常常會同時合并有髖臼軟骨損傷。
文章的意義
文獻解讀人
來源:中日友好醫院創傷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