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與寵愛孩子,其實說的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感情,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孩子出現好的行為,父母會夸贊孩子,出現壞的行為,父母會批評孩子,這叫愛孩子;如果無論孩子出現什么行為,父母都只是夸贊與包庇,這就是寵愛孩子。
寵愛孩子得到的后果,就是對孩子行為上的非可控性,導致父母今后無法管教孩子,而且這樣的孩子即使犯錯也不會覺得自己有錯,更不會因此而感到自責,甚至會因此觸犯法律。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而以下幾件事就能夠說明,父母對孩子到底是什么態度。
小孩子沒有物權意識,所以經常會有一些年紀比性較小的孩子去別人家后,喜歡動動這個、碰碰那個,甚至會哭鬧著要拿回去或者直接揣兜里。
有時候主人家客套的說小孩子喜歡就拿去吧,如果孩子父母真的收下,那就是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觀念,導致孩子每次去別人家都會拿一樣東西,成了別人討厭的熊孩子。
如果孩子順手牽羊,家長知道后沒有重視,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那么孩子也會因此養成偷雞摸狗的習慣。
這就像“破窗理論”一樣,如果讓孩子陷入這種循環,那么未來就真的被毀了一半。
順手牽羊的孩子需要家長認真對待,還有一種孩子需要家長謹防,那就是說謊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會說謊,但不是說每個孩子以后都會說謊,造成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家長在孩子說謊后將作出什么樣的應對。
現在的家長最喜歡說一句話,就是“他還只是個孩子”,而這句話就成了孩子做錯事后的“免死金牌”。
如果家長一貫秉承這種理念,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肆無忌憚,說謊成了家常便事,那么今后會做出什么樣的事情就難以想象。
愛孩子的家長會嚴厲要求孩子以后禁止說謊,而不是為孩子找借口,想要讓孩子杜絕說謊的毛病,就要家長知道孩子為什么會說謊,只有從根源處解決才能讓孩子改變壞毛病。
孩子固然需要家長去愛,但是不能寵愛,孩子未來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就在于一“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