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那些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生孩子養孩子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一些人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想請個保姆,但是保姆帶一個月的孩子就需要好幾千塊錢,夫妻兩人中幾乎一個人的工資就沒了。
所以最好是讓自己的父母過來幫忙帶孩子,也有很多老人考慮到孩子的經濟壓力,選擇放棄自己的老年生活,去給孩子幫忙。
但是那些帶過孩子的老人,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后再也不幫兒女帶孩子了”,為什么他們會這么說?
一、老人和兒女之間因為孩子發生沖突
對于老人生活的那個年代,他們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吃飽穿暖就可以了,為了養孩子而養孩子。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方面,更多的是對孩子早期教育方面。
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很好地融入社會,從小就讓孩子說普通話,有些老人還是習慣說家鄉話,跟孩子有時候也用家鄉話溝通交流。
兒女就要求老人必須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甚至有些家庭要求孩子從小學英語,所以父母平常和孩子也會有英語交流,但是對于老人而言,就非常困難了,很難和孩子正常的溝通交流。
二、孩子發生意外老人被埋怨
有些老人平常帶孩子出去玩耍,有些孩子特別調皮,磕了碰了都避免不了。年輕人天天上班,不怎么帶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多么難帶,所以就把責任歸咎到老人身上,認為是老人沒有好好看護孩子,所以才讓孩子發生意外。
三、老人希望能享受退休生活
很多老人年輕的時候就早早上班,中間基本上沒有休息過,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的年齡,想要過幾年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很多兒女要求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就會感到非常為難,不給兒女帶孩子,心里又過意不去,給兒女帶孩子,自己的退休生活就沒法享受。
并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適合幫兒女帶孩子,如果出現這以下幾種情況,就一定要慎重考慮。
1、老人身體不好,經常生病
很多年輕人由于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也不能真正體會帶孩子的辛苦,帶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操心不說,而且也很費力。
如果老人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就不要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不僅孩子帶不好,老人的身體也會被弄得更糟,對兒女和老人來說都是負擔。
2、婆媳關系處的并不融洽,矛盾比較多
如果婆媳關系不太好,而且很多老人帶孩子的思想和現在年輕人不一樣,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容易出現矛盾,為了避免矛盾激化,還不如請個阿姨幫忙帶孩子更順利。
3、想要享受老年生活的老人
父母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輩子,在自己剛剛退休還有精力游玩的時候,想要趁著這幾年時間好好地玩一玩。
如果父母有這種想法,作為兒女應該支持和理解父母,畢竟老人也沒有責任和義務幫兒女帶孩子,孩子應該讓老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
對于父母幫兒女帶孩子這件事情,如果父母愿意,兒女應該抱著感恩的心態來對待父母。如果父母不愿意幫忙帶孩子,那么也應該支持和理解父母,畢竟他們有自己的生活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