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傳統家庭都希望能夠生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因為有種說法是女兒跟兒子剛好可以湊一個“好”字。以此來象征家庭美美滿滿。
林大媽的家庭就是外人眼中的美滿家庭,她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但近日,林大媽與兒女的家事卻鬧的沸沸揚揚的。林大媽年近70,已經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了,但兒女卻沒有一個愿意贍養老人的。
到底發生什么了呢?
女兒的理由是:“從小到大母親都沒對我盡過一點責任,憑什么母親老了我就得贍養,母親這個時候怎么不去找弟弟了,那可是母親最心疼的兒子啊,更何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都嫁人了也沒理由要去贍養母親了。”
原來從小到大,母親對兒子的關懷遠遠超過對女兒關懷,從小對女兒不管不顧的,所以女兒自然就不愿意去照顧自己的母親,給出的理由也讓人無法反駁。
那兒子為什么也不管自己的母親呢?
兒子從小因為母親的寵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長大后,不學無術,賭博欠了一屁股的債,現在正在外面避風頭呢,更別提讓他養老了,他壓根就沒有想過這回事!林大媽因為沒有公平的對待兒子跟女兒,最后落得了一個無人贍養的下場。
家里有兒有女的父母,怎樣做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現代很多父母有了二胎以后最喜歡對哥哥、姐姐說的一句話就是:“弟弟(妹妹)還小,把玩具讓給他好不好。”為什么哥哥(姐姐)都一定要什么事都要讓弟弟(妹妹)呢?這樣讓來讓去,到最后只會讓孩子變得畏畏縮縮的,遇到喜歡的東西不敢表達、想做的事不敢做,從而孩子變得疏離父母封閉自己。
因為他們會想:“我已經不重要了,父母愛的是弟弟(妹妹)。”因此,從二胎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要開始對老大說:“寶貝,即將有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了,開心嗎?不用擔心弟弟妹妹出生以后,爸爸媽媽就不愛哥哥(姐姐)了,爸爸媽媽對哥哥(姐姐)跟弟弟妹妹的愛是一樣多的!”也可以準備一個小禮物等寶寶出生的時候送給老大,對老大說這是弟弟(妹妹)送的禮物。讓老大覺得爸爸媽媽的愛還像從前一樣,還要引導他有保護弟弟妹妹的責任感。
兒女雙全最容易引發的矛盾就是重男輕女。有時候為父母養老送終的卻是那個最不得疼愛的孩子。區別對待自己兩個孩子,厚此薄彼容易讓孩子心生怨氣,最后可能搞得自己沒人贍養。
所以,父母要做到不區別對待兩個孩子,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問清楚再進行適當教育,對待兩孩子要一碗水端平。還要從小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品德。
相信只要父母用心去對待孩子,孩子就一定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的。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需要家人的愛與關懷才能健康成長,長大后懂得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