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有分寸感的愛,到底有多可怕?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都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家長甚至愿意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但無論哪一種愛都應該有一個界限。所謂界限,就是不要打著所謂愛的名義去侵占他人的一畝三分地,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間。
就像演員朱雨辰媽媽對他的愛,密不透風,壓的他幾欲崩潰。他媽媽對他的控制已經滲透到了他的工作和感情當中,甚至連他發不發微博,接什么樣的工作都要強硬地參與。這樣的愛就像是失控的洪水,一不小心就會將孩子淹沒,讓他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下不敢反抗,甚至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可能會有很多家長疑惑,對孩子的愛到底要怎么界定是否越界?
這里可以將界限分為兩個部分:思想、生活。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再來談談父母們到底應該怎樣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思想
父母對于孩子思想上的控制,除了逼迫他接受自己不認可的觀念之外,還包括給他爸爸媽媽都是為他而活的理念。首先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便他還沒有足夠的邏輯能力去表達他的觀點,他依舊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不這么認為的家長都是認知上產生了差別,他們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個體。附屬品是沒有靈魂的,他對于主人的安排毫無反抗之力,也沒有思考的能力。但孩子不是,上天給了他五官和大腦就是要他去想去聽去看,而不是服從。比如說一個觀點,明明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家長卻非要否定孩子的那一方面,強行將自己的觀點塞到他腦子里。思想,可以說是人類最私密的一個功能,因為除了自己以外沒有誰可以看得見。一旦連這個區間都被入侵了,那么他必然會無所適從。
家長長期的否定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后徹底依附于父母。也許現階段家長會覺得,那種讓他去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孩子特別乖,特別省心。但以后當某件事情需要他自己去做決定,而父母又無法替他解決的時候,他會變得畏手畏腳,無法做出決定。明明是自己一手剪去了他思想的翅膀,卻還要責怪他不會飛翔。
生活
當孩子提出要幫爸爸媽媽分擔家務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以不安全或者不需要為由,拒絕他們的要求。幫他洗臉、穿衣服、甚至連他有能力吃飯了都要一口一口去喂。《變形計》里曾經有一個女孩讓人印象深刻,16歲的年紀讓姑姑幫剪腳趾甲,媽媽幫忙卷褲腳,甚至連吃飯都有專門的阿姨一口一口去喂。但這種富養,一文不值!真正的富養是指精神上的富養,而非單純只是物質。孩子變成一個巨嬰,大多數都是家長包辦一切造成的后果。什么事情家長都幫忙做了,孩子就沒有了表現的機會,他又怎么在這些生活瑣事中,學會自理的能力,為什么這么多家長抱怨孩子是個啃老族,卻從來不思考自己的教育問題?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即便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也會很快被社會教育。
- 從現在開始,不要拒絕孩子想要做家務的請求,也不要什么事情都幫他做了。
- 嘗試著讓他慢慢學會生活中的技能,至少能保證他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正如鄭板橋先生對兒子說的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漢!”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真正的愛是為了將來而打算的。父母的作用,就是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然后以自己的經歷去啟發教育孩子,而不是將孩子栓在自己身邊,像一個被操控的布娃娃。人活在這世上,總有一立方米是為自己準備的。當父母的愛越過這個空間,就像是濃霧入侵,叫他喘不過氣來。父母之于子女之愛,非為當下,而為將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