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睡在兒子家門口”: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為何會嫌棄自己?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每一代年輕人的觀念在不斷更新,但也逐漸遺忘了一些老一輩傳下來的優良美德,比如:孝敬父母、尊老愛老。最近發生了很多件“震驚三觀”的事件,例如:前段時間上了熱搜的“母親睡在兒子家門口”事件就引起了大眾的熱議,讓人不由唏噓。
事件中的兒子在面對從小含辛茹苦、獨自撫養他長大的母親時,因為擔心自己還要養老婆和兒子,生活會太拮據,因此拒絕母親住入他家。這個母親年過半百,無所依靠,只能每天在兒子家門口打地鋪,讓往來的人都為她心酸。可是她的兒子卻視而不見,關上家門過著自己美好的家庭生活。這個兒子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除了他自身的道德觀念有問題,也說明父母對他的教育不到位。家長到底要怎么教育孩子,才能避免這種不孝事件的發生呢?
家長的行為舉動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面對長輩時該有的態度。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長在照顧和敬愛他們的同時,也是給孩子做榜樣。在教育孩子時,應該讓他們知道長輩是需要“捧在手心里”的,不應該隨便和他們頂嘴,并且在長輩需要幫助時,應該及時行動不要推脫,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這種尊老、愛老的觀念。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以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在外拼搏才得到的。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的了解一下,當今社會賺錢不易,讓他們通過一些體力勞動來體會一下父母的辛苦。用類似的方法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體會父母的辛苦,這樣長大后孩子才能更懂得報恩。一些父母從小就喜歡對孩子用一些“善意的謊言”來欺騙孩子,例如:你先把這題做完,晚上就帶你去玩,結果每次孩子完成了家長就會食言,讓他們空歡喜一場。這種欺騙在孩子身上用多了,父母的形象會逐漸在孩子心中崩塌,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其實是個不守信用、滿口謊言并且總是給他們造成傷害的人。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理所當然地想要“擺脫”這種父母,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因此,父母想要孩子以自己為榜樣、孝順自己,就不應該用欺騙式的方法教育孩子了。其實想要孩子成長為一個懂得尊老、愛老的人,父母這個榜樣作用很重要。如果父母自己就遵循著“敬老愛老”的觀念,并且付諸行動的話,孩子肯定也會被這種思想和行為潛移默化。家長可以多參考以上三點,想要自己的孩子尊老愛老也就不難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