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父母要避免出現這四種行為,希望你沒有
情商是評判一個人為人處世的一個準則,通常來說,情商高的人更容易獲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可,而情商低的人往往為大家所不喜。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對于低情商的孩子的定義有:不能克制自己的沖動,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沒有激勵自己的能力,讀不懂他人的社交提示,無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這就導致了低情商的孩子在社會中擁有更少的朋友,在面對生活的壓力的時候,無法排遣,從而愈加郁悶。高情商是低情商的相對面,高情商的人在生活中與人相處起來,總能夠讓別人很舒服,能夠讀懂別人的心思。面對生活的困難,也顯得非常積極樂觀向上,看起來非常的陽光。高情商的人,無論在與朋友的相處過程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關實驗表明,父母的行為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的。不懂得關心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認為不過是一個孩子,他的情緒不重要,比如:在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做了一個噩夢的時候,父母回應“這有什么”,完全不在乎孩子內心的恐懼。這樣的話,孩子內心的情緒得不到疏解,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排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向孩子傳遞“不要害怕,爸爸媽媽在這里”,孩子會從父母的回應中找到排遣情緒的方法。這樣孩子性格才會開朗大方。不和諧的夫妻關系
這樣的場景在孩子面前上演多次之后,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讓孩子處于一種不和諧的環境中,從而更容易滋生出負面情緒,對于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會感到厭煩。總是諷刺、貶低孩子
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用體罰、威脅、蔑視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應該善于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的,為什么錯。而一味的體罰、埋怨是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的,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父母不能對孩子表達憤怒的情緒了呢?當然不是,父母可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適當地表達憤怒和失望,但是切記不要說出一些貶低性詞語。畢竟,家長的本意是讓孩子知道這件事錯在哪里。孩子只有知道錯在哪里才能改正,并且愿意和父母交流;反之,只會讓孩子失去交流的能力。經常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 當孩子沒有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說:你怎么這么懶;
這樣帶有輕視的詞語,會讓孩子非常的傷心,也許孩子只是一時忘記了做這件事情,也許他只是一時之間忘記了這道題的做法。作為家長,只需要提醒他一下就好了,不要給孩子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簽,這樣會打擊他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很難堪,從而更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了,久而久之,就會顯得不合群。相反,只要父母有心,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尊重,善于發現和引導孩子的情緒表達,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就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