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依戀期一生只有一次,不想讓親子關系疏遠,父母要把握機會
現在有孩子的家庭普遍現象都是,小兩口出去工作,父母來幫著帶孩子,為的是減輕夫妻倆的負擔,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楊媽媽最近就有點頭疼,從孩子囡囡出生以后自己就辭職在家帶娃,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讓奶奶過來幫忙帶,自己出去上班。自從奶奶過來之后,寶寶漸漸地跟自己不親了,早上醒來不像往常一樣找媽媽,反而會一直哭著找奶奶。周末,楊媽媽想帶囡囡出去玩,囡囡也只要奶奶抱,孩子哭鬧的時候自己哄不住反而奶奶一哄就好……這樣的情況讓她心里很難過,覺得孩子是“白羊狼”。楊媽媽的感受大家確實能理解,但是也不能怪孩子“白眼狼”。很多媽媽認為寶寶是從自己身體上掉下來的肉,母子連心,以后寶寶肯定是跟媽媽最親,其實不然,母體孕育和以后的母子關系并不能劃等號。在這里提醒各位媽媽:不管自己再苦再難,寶寶在三歲以前都要自己帶,因為三歲以前是寶寶的依戀期。
這個階段一般是從寶寶出生到第六周左右開始,這時候寶寶可以知道自己母親的氣味和聲音,但是不至于形成依戀。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所有的人,聽到聲音會咯吱咯吱笑,什么人抱著逗弄都可以,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對任何人有“偏愛”。這個階段一般是在寶寶6周到8個月大左右,此時家長會發現,寶寶有點“認人”了,還會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家人的關注,這時候的寶寶也不喜歡不熟悉的人抱。在寶寶八個月到兩歲之間,形成第三個認人的階段。寶寶在8個多月大的時候已經會認人了,能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還會對身邊最親近的人產生依賴,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當最親的人離開時,寶寶會哭鬧。這個階段是在寶寶兩歲之前,是母子依戀關系的最關鍵時期。這時候寶寶已經有自己的意識了,能夠根據誰跟自己待的時間長,誰對自己好來判斷誰是自己最親的人,從而產生依戀關系。不過現在的父母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司度過,想要完全抓住孩子的這四個階段不是太容易,但也不是沒有辦法,接下來給大家出出招:
寶寶8個多月大的時候還沒有完全認人,但可以感受到別人跟自己的互動。這時候父母可以在下班之后陪寶寶玩一會兒,也可以多跟寶寶說說話,因為寶寶能從父母的語氣和表情里感受到愛意。在寶寶兩歲以前,給予寶寶高效的陪伴,父母忙碌了一天之后,看到寶寶稚嫩的小臉,煩惱也會少一點。不能長時間陪在寶寶身邊的父母,要抓住下班后的親子時光,到家后盡量不要玩手機,要高效率的陪伴孩子。這時候為寶寶讀繪本、玩游戲,都會增加親子間的依戀關系。還有些家長會覺得寶寶太粘人沒出息,從小要鍛煉獨立,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等到寶寶開始上幼兒園了,會有自己的交友圈,對父母的依戀感沒有那么深了,這時候父母反而會有點難受。父母在該陪伴孩子的時候陪伴,該給孩子自由的時候也要學會放手。不過在孩子12歲之前這種依戀感還是會有的,但隨著年紀的增大,依戀感會逐漸降低。孩子會一直長大,但自己能陪伴的只有這一段時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