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禮貌,尊敬人,這樣大家才會人見人愛。很多家長想著法的教育孩子,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知道懂禮貌的好處,殊不知家長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言一行能夠很好的影響到孩子。
如果家長在生活中就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成為這樣的人,但是如果家長平常都是臟話連篇,不懂得尊重他人,那么孩子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家長要想孩子成為自己心中所想的那個人,那么就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
前幾天去超市買東西時,聽到在兒童玩具區(qū)發(fā)生吵鬧的聲音,好奇地走過去看了看。
原來是一個寶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在玩具去挑選玩具,但是這個寶寶在挑選的過程中,把很多玩具都拆開看,營業(yè)人員勸告讓這位寶媽,讓她看好自己的孩子,不然玩具損壞了就會賣不出去,但這位寶媽卻不這么認(rèn)為,她說“小孩子只是看一看,肯定弄不壞。”
她不僅不制止自己孩子的行為,還給孩子撐腰,并且認(rèn)為工作人員不通情達(dá)理。這邊說著話,就聽見孩子把一個玩具摔到地上給摔壞了,這個寶媽只能把壞的玩具買回家,為自己不聽店員的勸告,為孩子犯的錯而買單。
很多家長認(rèn)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小,自己說什么他也聽不懂,與其說那么多,最后也白說還不如不說,等他能夠聽懂的時候再教育。
其實(shí)家長的這種做法和想法都是錯誤的,孩子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你的話,但是大概什么意思也能懂,不能一味地縱容孩子。
也許這只是一個小的玩具,家長還能買得起,但如果孩子以后犯了更大的錯誤,導(dǎo)致孩子需要坐牢或者賠償更多的損失,家長難道也能為孩子的錯誤買單嗎?
人們都知道犯錯并不可怕,犯了錯誤能夠改正就可以了,“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做錯事情,小孩子同樣如此。但是家長要學(xué)會教育孩子,讓他意識到自己做錯了,而不是一味地袒護(hù)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在偏路上越走越遠(yuǎn)。
那么孩子犯錯,家長該如何教育?
不要對孩子進(jìn)行打罵
當(dāng)孩子犯錯誤以后,家長要先給孩子講道理,如果和孩子以前說過類似的懲罰,那么就按懲罰上邊兒來辦。但是一定不要通過打罵孩子,使孩子口服心不服,家長也要站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心里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錯,那么就要學(xué)會原諒孩子
當(dāng)孩子在某一件事情方面是第一次犯錯誤,那么家長要學(xué)會原諒孩子,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告訴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類似性的錯誤,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共同來改正。
如果孩子是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就要和孩子進(jìn)行一定的口頭約束。
對于小孩子而言,在他們心中很重視這種約定,他們會把這種約定謹(jǐn)記心中,一般不會再犯,如果再次犯了,他們也會遵守約定接受懲罰。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不如先做好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他們期望中的人。